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组织的几种形式

2016-05-30 07:53周万全
科教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势与政策形式

周万全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社政[2004]13号文件对该课程的落实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从无到有,由“教师分工协作,学生以点带面”的落实形式,发展到部分或全部年级学生的“全面覆盖”形式;又从单一的思政果教师授课发展到学工与思政联动共同开展教学的形式,近年来又出现网络教学形式,其教学组织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教学组织 形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2.039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件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文件同时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关于课时,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关于考核,规定:“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考核工作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要充分考虑本课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考核方法要灵活,可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

自“05方案”实施以来,各校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落实了文件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和落实方式上不尽相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鲜事物,其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各个学校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组织和落实也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且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逐步规范化。为进一步推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需要我们对这些不同的形式开展研究,取长补短,有效组合,努力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加合理可行。

1 “以点带面”的形式

大多数民办高校(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前身为依托于母体高校设立的独立学院)建立之初,也正是中宣部、教育部“05方案”出台前后。“05方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并对“形势与政策”课作了专门的详细的规定。因此,各高校在开好四门主干课程的同时,也陆续开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在方式上,大多是采取专家讲座或校领导时事报告的形式。但是这些形式总的来说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为了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有必要按“05方案”的要求,开设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教学工作并进行课程建设。

限于民办高校当时的师资条件(一般来说自有思政课教师人数不多、比较年轻因而教学经验不足),“形势与政策”课程难于全面铺开,于是有些高校就采取了“教师分工协作,学生以点带面”的方式落实“形势与政策”课。其做法主要是:教师方面,按专题(如一个学期两个专题)分组集体备课,共同准备教学内容,分别开展课堂教学;学生方面,从全校各班级中选派部分学生作为代表,组成若干个教学班,如一个讲座内容十个左右教学班;这些学生参加“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之后,再回到各自班级,利用班级活动时间(如每周日晚点名时间)向全班同学宣讲,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这种方式应该是“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课程开展教学工作、进行课程建设的初级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形势与政策”课才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确定下来。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包括:第一,不能覆盖全体学生,听课的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1/10左右;第二,不能展开全部内容,每学期只能讲两三个专题;第三,在学生的选派上往往不够严谨,实际操作中往往有的院系不是从各班选派代表,而是随意指派,甚至指派某个班全体听课,而大多数班一人都没有;第四,学生听课后在各自班级的宣讲质量不可控,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五,无法组织课程考核。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方式毕竟确立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地位,开始了正式的教学工作,功不可没。

2 全面覆盖方式

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各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进一步扩大并逐步稳定,教师教学能力亦有所提高,而且部分高校还允许辅导员上思政课,又进一步增添了有生力量。因此,民办高校逐渐具备了扩大“形势与政策”课开设面的条件,于是逐渐进步到全面覆盖的课堂教学方式。

全面覆盖的课堂教学方式的主要做法是:面向全体(或部分年级)学生,每学期开设若干个专题(如二至四个专题)进行课堂授课。从教师方面来说,仍然是按专题分组,集体备课,共同准备教学内容,分别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从学生方面来说,实现了年级学生全覆盖,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民办高校仍然各有不同,主要是:第一,开课年级不同。有的高校在本科大一、大二,专科大一学生中开课,因此本科生在校期间接受两年的“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专科生只接受一年的课堂教学。有的高校则在本科生中开设三年、专科生中开设两年,也有的分别开设四年和三年的(也就是持续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第二,开设专题数不同,不同民办高校,每学期开设二、三、四或更多个专题数不等,但大多数开设二或三个专题。

这种全面覆盖的课堂教学方式显然比“以点带面”的方式要进步得多,因为它使每个学生都能持续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课堂学习,而且教师亲自授课,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方式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第一,教学时间与“05方案”要求仍然存在前着较大差距。教社政[2004]13号文件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学习128课时,专科生96课时(当然不全部是课堂教学时间),但各民办高校课堂教学时间与之差距非常大。如本科大一、大二每学期学习两个专题4个课时,整个大学期间就只有16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有的学校教学时间更多一些,但也达不到128或96个课时。为此,各民办高校往往把剩下的课时作为实践学习或自主学习时间,或组织一些活动,但是往往流于形式。第二,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不能全部展开,每个学期都只能选取部分专题进行课堂授课。各个学期选取的主题不完全具有连续性,因此造成“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往往给人以散、乱,缺乏逻辑性,不成体系的感觉,这就给这门课程的科学性打上了问号,给课程建设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第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人数多,考核工作量太大,因此有的学校干脆不进行课程考核,而是默认学生通过考核,每个学期自动给学生记上成绩,这就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旷课现象严重,而任课教师又没有合适的手段来有效约束、管理学生。

在实际操作中,也有极少数民办高校采取了极端的做法,即集中在一年授课,讲授32课时。表面上看,这样开课课时较多,内容更加系统、完整,但是缺乏持续性——这是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它必须紧跟时事,及时向学生介绍当前热点问题及相应的政策、理论,进行持续性地教学是这门课程内在的要求。如果只是一年的学习就结束了,那么往后几年就没有继续关注现实,就没有落实好这门课程。

3 学工与思政联动的形式

学工系统与思政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两支主要力量,两者的工作有共同目的,即共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因此存在着许多交集,如思政课教师担任学生班主任、社团指导老师,组织、指导和参与学生实践活动,辅导员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等。因此,客观上说,学工系统和思政教师队伍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两者只是在理论教学与实践引导方面有所偏重而已。在某些民办高校,学工系统和思政课部由同一校级领导分管,甚至学工与思政人员高度重叠,这样就更容易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这种体制上的优势为合力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学工与思政联动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每学期开学初,思政课部与学工处举行联席会议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计划。参加会议的人员主要是思政课部负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骨干教师和学工处辅导员骨干,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就近期的形势与政策进行研究,确定宣讲提纲,组织宣讲内容(以教育部下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主要依据,并参考相关资料和书籍)。其次,会后由学工系统组织全体辅导员学习。可由思政课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对辅导员先作培训,以帮助辅导员尽快地、更深入地掌握授课内容。最后,由辅导员在每周学生活动时间(如每周日晚点名时间)开展形势与政策宣讲和教学工作,每周1课时左右(按每学期16个教学周计算,每学期落实16课时左右)。这样,形势与政策宣讲有统一的、充分的内容,保证了内容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有教师(辅导员)亲自授课,保证了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4 网络教学的方式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部分高校(其中包括民办高校)开始利用网络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其中,有的高校引进校外教学平台,使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有的则自主开发教学平台,自己编写资料、录制教学视频,组织学生们学习。但不管使用什么平台和资源,其基本做法大致相同。

“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的做法一般是:首先由学校准备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表、视频资料等,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其中,有的学校自己组织师资力量和技术人员开发平台、录制教学录相、准备资料,有的学校则出资向外购买。其次,以课堂授课加学生自学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开学初,任课教师课堂讲授一次,介绍一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自学中要注意的问题等;随后由学生自己登录学习平台(用手机或电脑)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并完成相应的习题,系统自动生成学生的学习记录并反馈给教师;学期末,教师再集中授课一次,带领学生回顾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辅以研讨、报告等形式,深化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表现情况及学习平台记录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网络教学方式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一是能以较少的教师做到全面开课,从而解决了“形势与政策”课课时需求量大、教师人数少的矛盾。“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络教学落实的重点,主要是前期准备工作,即收集整理资料、拍摄制作教学录相等。这些前期工作做好后,再组织学生网上学习,少量教师即可完成。这样,就可以努力做到在大学各年级学生中全面开课。二是可以大大扩充学生学习内容。学生几乎全部利用网络自学,没有场地和时间限制,一个学期学习16课时左右是没有问题的。由于学习内容充分,因此也保证了“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系统性以及大学三、四年学习的时效性。三是便于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网上学习,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加以引导和监督。四是能做到科学、高效地考核。学习平台能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并按教师设定的规则给予评价。学习结束,教师可以很方便地依据系统评分,结合学生课堂表现给予综合评价。

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如教学的前期准备,对每个学校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需要在短期内迅速收集、整理好大量资料,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教学资料。目前虽然有些公司提供网络教学资源,但其水平也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再如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很有可能学生打开电脑或手机,但并未认真学习(类似于学生上课开小差的状况),甚至有代为学习、答题的现象等等。

5 其它方式

除上述一些主要方式外,还有一些方式也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如热点讲座、校领导时事报告等方式。热点讲座一般是介绍、研讨某一段时期内的政治经济热点问题,属临时性的讲座,如2012年日本购岛闹剧发生后,不少高校开设了相关讲座。开办热点讲座的,既可以是思政课教师,也可以是其他领域专业教师,还可以是校外专家、社会学者等。校领导时事报告,是指书记、校长或其他党政领导定期开办讲座,介绍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等。在一些学校这种方式已经成为惯例,在民办高校中也逐渐开始实施。但是这些方式只能是“形势与政策”课正常落实之外的有益补充,不能取代系统性的教学。

上述这些形式,是民办高校(当然也有其它类型的高校)在落实“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几种主要做法。可以看到,这些形式是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趋势是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更加先进。但是如何结合各样实际情况,将这些方式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更为有效的方式则须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教学组织形势与政策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谈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如何提高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唱响教学三部曲,打造高效课堂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