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考量

2016-05-30 10:48葛英儒
宁夏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

摘要:正确认识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内涵,构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考量体系,探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应对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考验。

关键词:执政能力建设;价值考量体系;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6)04-0039-05

作者简介:葛英儒(1991-),男,甘肃酒泉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1]。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突出的“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推进党的治理现代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向价值层面发展,逐渐向真理性认识的高度深化。

一、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内涵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新形势下我们党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执政努力都是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多种矛盾交织缠绕并且复杂多变,需要明确当前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内涵,以此顺应时代要求,使党在新形势下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庄严许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一承诺是新一届党中央执政理念的生动表达,是我们党新形势下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目标、价值根基、价值准则,构成了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内涵。从六十多年在全国的执政来看,我们党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执政的核心要义,党持之以恒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所在就是要通过党自身的努力来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有学者指出,“党的执政不是为了控制权力,不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至上地位,而是为了谋求和实现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执政的终极价值所在,离开了这一点,谈党的执政就会失去意义”[3]。

对此,可以肯定地说,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在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执政党的权力,通过自身建设来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许下的诺言,赋予了我们党新形势下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内涵,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体现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统一。在执政能力建设中突出强调人民的重要位置,符合唯物史观把人民作为历史发展主体的观点和立场,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执政能力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目的和动力是统一的,因而在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才能和实践能力,有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次,体现了历史传统和现實需求的统一。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者构成了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核心和根本遵循。但是,新形势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成熟的思想来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贯穿了党以人民为核心的执政立场和执政理念,以敏锐的思维找准了当前执政能力建设的切入点,开拓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新境界。

二、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考量体系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价值内涵要实现时代化和科学化,需要对整个执政能力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和深入探讨。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目标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是盲目的,它基于一定的价值目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目标彰显了执政能力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的统一。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解决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全党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4](P401),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了阶段性目标,提供了实践的切入点,即集中精力解决当前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经济新常态、社会深层次矛盾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等对党的执政构成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党必须转变执政思维,强化法治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把握好挑战中蕴藏的机遇,协调内部各要素关系,落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要求,以解决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抓手,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升。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目标是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让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需要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提升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进而确保人民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中国共产党经过长达九十多年的奋斗,从获得执政资格到巩固执政地位经历了长期的磨练和考验,为广大人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5],但是“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4](P402)。本领不适应说明党的执政水平还不够高,人民的利益没有发展好,对于党的执政地位依旧构成挑战。因此,我们党必须始终不懈地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继续朝着这一长远目标不断前进。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根基

当下经济社会急剧变革,各种社会思潮纷涌而至,罔顾发展与改革的大局而对主流思想造成了冲击和消解,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当前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多维价值根基来确保正确的价值取向,增进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内涵。

党的指导思想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指南。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石、指明了发展方向。党的指导思想直接表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理念、目的等价值内涵和价值追求,同时也为党如何实现这些价值诉求指明了实践方向。因此,在当前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守指导思想的根本要求,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企图标新立异式脱离指导思想的做法,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二十四字”的内容,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价值规范和价值要求,同样也构成了党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遵循的价值规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取向,凝结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它是评判行为是非的标准和依据,能够引领和规范行为主体的行为,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影响深刻、作用效果明显。可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运用核心价值观来规范执政实践、关怀人民群众,提升执政能力建设的品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底蕴。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国社会从古至今发展的历史意蕴和价值意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更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党要在孕育丰富多彩文化的土壤上执政,实现执政的宗旨和目标,必须把执政能力建设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其一,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执政能力建设,为党的执政增添文化的魅力,形成良好的执政氛围和执政环境。其二,执政能力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深入人心,让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内涵在优秀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有效促进执政能力建设并形成大众化的效果。

(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准则

我们党能够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取得显著成绩,这与执政能力建设内含的价值准则密不可分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集价值性和目的性于一体的实践活动,要保证这一活动能够彰显价值、达到目的,需要一定的价值准则予以明确和规范。

执政能力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党情国情、借鉴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找到的属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与人民利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主题,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坚持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的核心和关键。党的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以来,明确表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是新一届党中央执政的基调。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方向。

执政能力建设要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一关键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6]。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确立的发展任务,是党努力推动的、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的事业,因而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维护好、发展好、保护好人民的利益。

执政能力建设要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摆脱了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局面,逐渐走上了通往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今天,中华民族要朝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继续前进,需要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弘扬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磅礴的中国力量,继续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篇章。中国共产党担当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程度,所以党要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的价值准则。

三、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选择

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价值内涵的深刻把握和价值考量体系的构建,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思考。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和全局性的特征,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思想观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内在地形成了一种完整的价值选择,即以创新发展理念为顶层设计,以优化战略布局为行动纲领,以巩固制度基础为基本保障。

(一)以创新发展理念深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规律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六十多年的执政实践,既有对前人成功经验的继承和延续,也包含对传统的超越和突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内涵的衍化,深化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的探知,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宏阔视野,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合规律性和合价值性的路径选择。

促进发展理念与党的治国理政的实践相结合。党的治国理政实践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从今天的治国理政实践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治国理政实践的总结、发展和升华的科学理念,这一理念对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又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实现了发展理念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在彼此作用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发展理念与党的治国理政的实践相结合,以开放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把党治国理政的事业发展好、完成好,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向前发展。

实现发展理念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际相契合。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贯穿到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的完善和发展当中,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注入了新的价值内涵。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逻辑支撑和思想保障,实现了党的执政能力的优化和提升。

(二)以优化战略布局凸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

衡量一个政党合法性的一个重要尺度是执政的有效性,即执政带来成效,较之以往有所进步。政党的执政要取得成效,不但要对现实问题有超越一般的认知,还要对执政实践统筹安排和战略谋划。当前,我们党以与时俱进的战略思维和政治智慧优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凸显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

以优化战略布局促进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化。一直以来,我们党强调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改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重要目标,有效实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化。从过去一段时期来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从加强思想、作风、组织和制度建设来推动的,这有利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完善。从今天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当前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为驱动,从根本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发展,使得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加科学,形式上更加规范严谨,内涵上更加丰富提升。

以优化战略布局强化党的政策执行力度。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虽然可以从顶层设计上做到完善合理,但是在实践中难免被搁置、冷漠,处于“存在而不用”的尴尬境地,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是“硬伤”。当前,以优化战略布局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方面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切实可行的步骤,总揽全局中突出重点、在统筹兼顾中协调推进、在把握矛盾中抓住要害,保证政策措施执行稳定、连续。从实效性上讲,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优势明显、作用突出。

以优化战略布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的执政基础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党的执政基础,那么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发展,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盼,使人民的生活更有保障、权益得到维护、把人民的希望变为生活的现实,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这一战略布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解决了执政能力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三)以巩固制度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水平

制度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规范性、稳定性、长期性的作用。邓小平曾强调制度的重要作用,“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7]。制度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广泛认同,以制度建设来保证党的执政水平是一种合法性的价值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制度建设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由此可见,制度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的重要一环,巩固制度基础,补齐制度短板,为提升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提供保障。

执政能力建设的保障在于制度完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党的执政活动据此开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党的制度体系,培育和建构国家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党和国家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有效载体和价值依托。当然,作为人类自身发展的智慧设计,制度设计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依然会存在空白和漏洞,因此需要通过制度完善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既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设计,既明确规定该怎么办,又明确违规该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8]。通过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制度设计与形势发展需求相对接,形成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党的制度体系,保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富有成效。

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依靠制度的创新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符合实际需要和便于执行的好制度。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保持制度的创新,激发制度的生命力和活力。由于制度建设并不是一劳永逸和一成不变的,尤其在当前社会急速变革的背景下,制度安排与形势发展要求部分表现出不配套、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问题,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升非但没有起到帮助,反而对制度建设和党的执政带来负面效应。因此,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就是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创新发展,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废立并举,及时清理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制度,着力解决制度滞后、僵化老化的问题,为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治理现代化提供助力和保障,从而有效提升党的执政水平。

执政能力建设的实现在于制度遵循。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与执政能力建设的程度与制度遵循密切相关。党的制度是依据党的理想、目标、价值诉求设定的规范党内活动的准则,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的鲜明特征。分析执政能力建设低下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不按照制度规定的范畴、程序、方式进行,制度落实和执行不能完全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制度是为了落实和执行,而不是为了摆设。制度一经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各项制度规定成为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8]。党的制度是规范、是标尺,是客观的准则,制度建设特别要强调制度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制度管权管事管人”[9],“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9],要杜绝舍难求易、“打折扣”、对人对事“双重标准”的现象,自觉维护制度的效用和权威,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续不断的任务。在新形势下,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内涵是贯穿执政能力建设的主线;价值考量体系是支持执政能力建设的框架;价值选择是实现执政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支持,形成完整统一的协同体,丰富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形式和内容。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各种复杂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但是,我们只有相信人民,直面挑战,正视困难,继续解放思想,继续改革开放,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好,把人民的利益发展好,才能有效应对全新的、多方面、深层次的风险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2] 施雪华,胡祥.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举措、问题与对策[J].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2(08):04-16.

[3] 张恒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辨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4(1):04-17.

[4] 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01.

[6]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09.

[7]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8] 习近平首论补齐党内制度短板[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413/c1001-28274043-2.html,2016-04-13/2016-04-23.

[9]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
让党的旗帜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
增强核心意识,树立核心权威
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研究综述
提高党性修养,打造共产党人精神高地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总书记有何重要论断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