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旺曲珍
“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根本目的是引导受批评者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不断成长和进步。自从人类有了教育以来,它就一直存在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使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延伸。一些仁人志士,国家栋梁之材,对自己儿时被老师批评教育,深有感触,记忆犹新,他们普遍认为如果没有教师当年批评教育,就不可能改变自身的一些缺点和问题,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可见,“批评”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但是,今天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批评”还一些认识误区,运用上也存在一些错误倾向。
一、运用“批评”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俗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個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关键在于犯错程度的轻重缓急,及班主任如何准确地面对它。在班主任工作中,老师们往往采用不当的方式,因而使“批评”教育缺乏有效性和实用性。
1.班主任主观上先入为主
由于受到陈旧观念的影响,有些班主任在界定学生品质时,往往以“听话”或“不听话”作为标准,认为“听话”的学生就是好,“不听话”的学生就是差。导致优生与差生同时犯错时,责任全部由差生承担,或认为事端全部由差生挑起这种错误看法。由于班主任主观想象准则,导致学生在同学中地位的不均衡,优生总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或以我是老师的“宝贝”等骄傲的神情在同学面前耀武扬威;差生则以“破罐子破摔”的状态,搞得班主任不知所措。另一种情况,优生犯错时,班主任往往为了“优生”面子,对他们所犯“错误”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于“度”把握不好,导致许多学生存在凡事跟着“优生”准没错的心态,久而久之,班级精神面貌发生了令人担心的变化。
2.班主任客观上放任自由
俗语说:“十根手指并不一样长。”一个班集体里,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是优生,总有那么一、两个让老师伤脑筋的。由于这些“伤脑筯”大都是“活跃”份子,班主任总以只要遵守学校纪律,爱读不读随你便的放任自由的态度处之,久而久之,这些人就成“边缘人”,班主任就难以有效的纠正学生不足及班级中的问题。如:有这样一位学生,他聪明、调皮、爱与老师唱反调,老师说东他往西,甚至拉拢班上学习差同学与老师对着干。久而久之,成了老师“眼中钉”,成了教师办公室的“常客”,成了学校的“红人”。一到上课时间老师慎重对他宣布:“某某同学,只要你不干扰我上课,做什么都行,请便吧!”结果这位同学的主科成绩满堂红,甚至出现逃课现象。
二、科学地进行“批评”教育
对于一切不合要求的动机、语言和行为做出否定性评价,是纠正学生错误的根本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批评都能达到教育者预期的效果,有时运用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在批评、处理错误行为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使批评能为他们接受,不产生丝毫的负面影响。
1.端正批评的目的
这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批评的前提条件。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是为了改正他们的缺点,使他们及时纠正及将来不在重犯,因而对他们进行批评目的,应该是而且只能是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克服缺点、纠正错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这个目的的指导下,班主任才能端正教育态度,确定治病救人的教育动机,以持久的耐心,宽容的爱心进行摆事实、讲道理,从而达到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从而获得教育成功。反之,离开了这个批评目的,班主任就可能以“整人”“报复”等为目的,“批评”教育就失去本色。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缺乏爱心,对学生教育也缺乏耐心,就会运用一些诸如讽刺、挖苦、不理睬、责斥等批评方式代替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方法。很明显,这种批评方式,不能实现预定的设想,也不利于班主任工作开展。
2.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
这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批评的基础。学生犯错后班主任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批评,而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询问知情的学生,访问学生家长,聆听本人的申辩等途径,全面准确地了解事实真相,弄清事情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及其发展过程,仔细分析事情的性质及其影响等。这样才能对他们所犯错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教育和批评。切忌在不了解情况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盲目的批评。
3.讲究批评的艺术性
掌握一定的批评艺术,才能使教育批评锦上添花。同样的批评,因为不同的方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效果,这是所有教师都知道的常识。掌握一定的批评艺术,运用恰当的批评方法,就可能使批评事半功倍。不讲究批评艺术和方法,单凭自己的经验或一时的情感冲动盲目地进行批评教育,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委屈心理,继而削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班主任工作时,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批评艺术,灵活地运用批评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
科学地使用“批评”这一评价方式,不仅不会伤害学生,反而成为学生不断获取成功一种动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固然少不了表扬,但也离不开批评,我们应让“批评”这一评价方式在班主任工作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