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令坦
摘要:
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构造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要实现和平、合作、和谐、共赢,文化软实力要发挥先行作用。只有文化软实力得到认可,“一带一路”才能受到各国欢迎,才能掌握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6)06-0080-0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首次提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经贸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面加强务实合作,推动双多边合作迈上历史新高度,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支持和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5个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沿线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富集,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劲,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然而,“一带一路”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不利因素和挑战。美俄印大国战略介入和博弈,对共建“一带一路”形成多方面的牵制或掣肘。沿线部分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持续动荡,甚至局部地区爆发武装冲突,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矛盾和宗教问题所引发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盛行,都会对“一带一路”的建设构成威胁。还有就是,沿线部分国家在搭乘中国经济发展便车的同时,却与我们缺乏政治互信,对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心存疑虑和抵触。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是“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往苏联和美国依靠军事强权,企图在中亚来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最终却使自身陷入战争的泥沼,这些都证明仅仅依靠国家经济实力、军事打击力等硬实力维护国家利益是行不通的。因此,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积极作用就更加凸显。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政治动员力、科技创新力、文化吸引力、民族凝聚力。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具有强大的魅力和吸引力,并被广泛地认同和接受,甚至愿意效仿,那么其他国家将更容易对其产生好感,也更容易理解和支持其内外政策,这个国家就可以更好地把自身的利益和诉求国际化。因此,世界各大国均将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只有文化软实力得到其他国家认可,“一带一路”才能受到沿线各国的认可和欢迎。
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本身就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是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遗产,利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共同创造的绚丽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符号,作为促成当今合作共赢的重要情感纽带。这也是为什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就引起如此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强烈反响重要原因。
传统的“丝绸之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张骞通西域和六百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两千多年来,世界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展开商贸往来,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输往世界各国,同时还传播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深厚的友谊,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称赞和友爱。
“丝绸之路”最先由德国地理学家命名。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Seidenstrassen” (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20世纪初,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古代中国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法国汉学家沙畹在其所著《西突厥史料》中就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既有陆路丝绸之路,又有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都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目的地,全长6 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兵卒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海上丝绸之路成形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大航道。从泉州、广州、扬州、杭州等东南沿海城市出发,到达南海、印度洋、波斯湾,欧洲,甚至非洲东南部的一些地区。因宋元时期的出口货物逐渐转为瓷器,故也被称为 “海上陶瓷之路”,还因有香料输入,也被称作 “海上香料之路”。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是沿陆上 “丝绸之路”来中国,由“海上丝路”返回欧洲的。
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非三个大陆的大动脉和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和印度,以及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和罗马,都是“丝绸之路”所通达的地区。“丝绸之路”被认同并投入使用的最初动因是沿线各国需要利用它进行商品贸易,与此同时的精神文明的相互传播和影响,也随着物物的交换在相同的时空产生了。华夏文明沿着“丝绸之路”不停地向世界各国延伸。传播形式主要有器物的传播、技术的传播、思想的传播。
隋唐时期,中国丝绸的西传达到了高潮,当时欧洲各国贵族阶层争相穿上美丽的丝质服装。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欧洲掀起了“中國热”,中国画、瓷器、漆器、家具等受到狂热的追捧。法王路易十四的皇宫里摆满了中国的艺术品。瓷器传入墨西哥后,贵族们以拥有中国瓷器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财富多寡的标准,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贵族阶层甚至出现了模仿中国式样、采用中国器物为时尚的风气,这说明中国的审美倾向以器物为载体也传播了出去。
中国四大发明的向西传播也大多得益于“丝绸之路”的畅通。除此之外,中国的铸铁技术使西域许多国家完成了由新石器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促进了这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坎儿井灌溉技术传入中亚和印度后,很快便成了沙漠地区的主要灌溉方法,为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医学取得了一系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通过丝绸之路的传播,对到达地区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进步作用,极大改进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的儒家文化对于全世界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的儒学通过书籍在日本广泛传播,日本统治者以此作为维护其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工具。日本的本土文明就是以儒家文化为母体孕育出来的。历代的传教士将大量的中国经典文集带回了欧洲,《四书五经》相继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欧洲。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孔子甚至一度成为欧洲文化界的崇拜对象。可以说中国的古籍经典对欧洲近代文明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只有在交流之中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与它的开放程度有直接的关联,“丝绸之路”十分出色地完成了我国古代打开国门与世界交流的使命。交流产生的需求会更加刺激文化的发展。直到今天,这种规律依然继续发挥作用。中国的发展还是离不开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古代“丝绸之路”已经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但它所释放的灿烂光辉,已经作为一种文化和价值符号,深深地烙在了沿线各民族的记忆中。千载之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提“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正是基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沉淀,重新让这种文化价值观在当今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重新焕发生机。
二、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缺失与不足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以及明清以来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所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限制和束缚,再加上新航路的开辟和战乱阻隔,经过上千年的繁荣昌盛后,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随之丧失。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宏大战略构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各族人民的互利共赢发展,在国际舞台上重塑中国文明大国的形象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种国际形象归根结底就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就是中国的影响力。然而,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局限与不足,如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落脚点,则更为明显。
首先,不善于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居世界之最,这是我们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当下的中国却十分不善于开发利用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文化资源。虽然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的数量已经居世界前列。但是,单个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与同时期的美日等国相比,难以望其项背。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举世喜爱,日本的动漫也同样风靡全球,而中国,世界著名的文化产品寥若晨星。甚至中国一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国人熟视无睹,却被他国抢先开发成文化产品。
其次,传播文化软实力的媒介和平台太少。中国向世界传递自己文化的平台和渠道还很匮乏,真正展现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媒介数量有限,更谈不上讲好中国文化、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中国的主要信息源主要是国际传媒,主要通过电视、网络和报纸等传播渠道获取中国的信息。国内的各大媒体新闻网站极少译成相应各国语言文字传递中国文化信息。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图书版权输出和出版物的出口数量都极少,甚至是外宣类的图书,也没有做到尽可能多的译成各国文字。
第三,缺少非政府组织的参与。非政府组织是一个国家对外扩展软实力的重要工具,然而国际舞台上却看不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身影。由于缺乏富有国际经验且独立的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国外活动,因此中国的民间外交比较乏力。传统上,中国素来善于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发展外交关系,而缺乏与各国的民间社团打交道的手段与经验。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明显缺陷。
三、文化软实力先行的具体方略
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必须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另一条腿则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更要发挥文化先行作用。因为要和“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构建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要实现和平、合作、和谐、共赢,必须在国与国之间建立双方友好互信的关系。彼此之间只有首先实现文化意识形态上的认同,才能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共同合作。更好地发挥文化软实力在“一带一路”战略上的先行作用,需要我们夯实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向相关国家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向他们展示华夏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并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先行作用,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的方法和对策。
(一)设立“丝路文化发展基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金融資本市场等领域,对中国的资金、技术、人员等有着十分巨大的需求。目前,我国已经设立“丝路基金”,注资百亿美金,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以此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更多的互联互通。然而,“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在经济上更多的依靠中国的同时,在政治文化上却是倾向于欧美。这说明中国对这些国家缺乏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中国设立“丝路基金”主要是谋求推动与相关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从国家政策的导向来看,缺乏对文化软实力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重视。没有文化软实力作先导的任何硬实力,都是肤浅的、短视的、盲目的。我们现在应当充分认识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软实力的缺失与不足。在具体的方针政策上,也应当像支持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赢一样,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更积极的实践主动融入这一战略进程中,设立专门的“丝路文化发展基金”,用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设立“丝路文化基金”,其目的主要是帮助文化产业公司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并购,赞助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际文化论坛,促进民间“丝路文化”的交流互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旅游的发展,支持丝路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创作,以及保护“一带一路”各族人民遗留下来的丝路文化遗迹。
(二)更好地发挥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作用
孔子学院是以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交流机构。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在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其中大多数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广泛分布于“一带一路”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交流实体,孔子学院本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就具有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和感召力。孔子学院借助孔子的形象,向这些国家传播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意识地培养中国文化对这些国家辐射的“软实力”,让他们了解中国,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因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挥。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数量,急功近利现象严重,忽视了质量提升,不但未能实现规模效应,而且还可能给那些“中国威胁论”者口实。孔子学院本是一个非盈利的机构,但国内一些个人或机构将其当成牟利创收的“摇钱树”,这种逐利行为严重损害了孔子学院甚至中国的海外形象。再加上,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和缺乏优秀的教材,严重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限制了其文化软实力功能的发挥。
孔子学院要发挥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必须积极地探索有效途径。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孔子学院必须着眼于长远,制定中长期规划。丝路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应当统一协调行动,积极地制定关于丝路文化的普及课程,培养相关师资队伍,并狠抓落实。同时,还要向沿线国家做好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解释和宣讲工作,消除相关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疑虑。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应极其注重两国人民在历史上曾经创造的丝路文化,这样更能吸引民众目光。最后,应将目标重点锁定在年轻人和学生群体。这类群体规模大、可塑性强,对“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三)充分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独特作用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有“丝绸之路”通西域,有船舶东渡日本,其中有些人留居他乡,这就是海外华人华侨的起源。直到今天,中国海外华人华侨人数已经超过6 000万,分布在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华商企业约4万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华人华侨超过4 000万,其中大多数人的祖先是因为参与 “丝绸之路”贸易而侨居海外的。他们虽然身居海外,但由于文化和价值观的一致,仍然心系中国,与祖国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基于历史渊源和文化認同,我国重提“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更容易引起海外华人华侨的共鸣和认同。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华人华侨作为中外沟通的桥梁和民间外交使者的作用,借助他们及其开设的媒体宣传“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意义、互利性及光辉前景等,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国外落户生根增信释疑。其次,海外侨胞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广泛的商界政界人际脉络、成熟的生产营销网络以及联络中外的独特优势,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有广泛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动员他们直接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最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应当通过加强政策制定等多种方式,激励华人华侨主动参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还应组织与协调相关活动,鼓励华人华侨通过网络媒体等平台,积极引导国外公众舆论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全面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