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奎 陈靖 李明湖
(1.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广西 南宁530022;2.广西科学活动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2;3.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22)
【摘 要】广西与东盟国家间技术转移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对技术转移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是欠发达地区,技术转移人才缺乏,因此我们要加强与东盟国家、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的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层次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
【关键词】广西;技术转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07-0016-04
0 前言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合作,合作領域包括人力资源的发展、科研、技术转移,并取得了显著成果。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建立。CAFTA是有20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8%,每年GDP达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的经济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欧盟形成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显示,新加坡在全球148个国家当中的竞争指数排在世界第二,马来西亚排在第20多位,但中国仅排在第29位。东盟秘书处科技处处长Alexander Lim说:“如果中国和东盟联手进行科技合作,势必会带来很大的收益;如果中国—东盟技术转移能够为人民服务,这对世界人口也是一个贡献。”
科技部部长万钢说:“推进先进技术的转移,可以帮助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创新区域的一体化发展。”然而,现在中国与东盟多国在双方技术转移方面存在着一些瓶颈。例如:由于企业间缺乏相互沟通渠道,彼此间不熟悉、不了解对方合作的需求和供给,造成技术供给信息极度不对称。
随着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对技术转移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广西技术转移人才的素质情况将影响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工作的开展。
1 技术转移定义的提出
技术转移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50多年,但关于技术转移的准确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美国学者布鲁克斯1966年提出,技术转移是科学技术通过人类活动被传播的过程。联合国《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把技术转移定义为转移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技术转移定义为一国的发明(包括新产品和新技术)转移到另一国的过程。此外,按照国际上对技术转移的研究,技术转移可以表述为基于某种技术类型、代表着某种技术水平的一个知识群的扩散过程。
综合上述,技术转移不仅是技术知识及随技术一起转移的机器设备的移动,而且是技术在新的环境中被获得、吸收和掌握三者的有机统一的完整过程。
2 广西科技人才及技术转移人才状况
广西地处中国南疆,东连广东,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与云南省毗邻,东北接湖北省,西北靠贵州省,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地理优势,是国内唯一的“沿海、沿江、沿边”的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地理优势在东盟技术转移中占有明显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不过,因为广西是欠发达地区,所以人力资源存在诸多不足。
2.1 广西受教育状况
根据《广西年鉴·2014》统计,2013年广西拥有高等学校76所,具体情况见表1。
根据《广西年鉴·2014》统计,广西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共90.8万人,具体情况见表2。
根据《广西年鉴·2014》统计,2013年广西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情况具体见表3。
从表3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广西人力资源主要是以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大多数。与发达地区比较,广西的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因此现在广西的人力资源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是偏低。
2.2 广西的科学技术机构和技术人才状况
根据《广西年鉴·2014》统计,2013年广西地方财政拨款54.36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1.3%。2013年广西科研机构具体情况见表4。
根据《广西年鉴·2014》统计,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试验室情况具体见表5。
2.3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状况
从2004年第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始,中国—东盟博览会就安排了先进技术展览。在2013年第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总部设在广西南宁,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牵头建设并负责日常运行管理。
自2013年以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通过组织技术转移活动、参会、参展、调研等一系列活动,与国内各省及东盟国家的单位、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联系。截至2016年3月,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达1 665家,其中东盟国家有463家,国内有1 202家。成功举办了3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共有25名中国和东盟国家部长级官员出席大会。在国内外举办27场技术转移活动(其中在东盟国家举办 16场)。组织逾1 000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展示、对接,共组织1 888家企业和机构参加(东盟国家为719家),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468项,协议金额超过50亿元,为中国和东盟培训技术转移人才近200人。截至2016年3月,已分别与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签订协议合作,建立了5个双边技术转移中心。
2.4 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人才状况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的意识里都认为,技术转移就是技术中介,技术转移人才就是懂外语的人才。其实,国际技术转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情,它涉及的区域非常广,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还涉及文化习俗等方面。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对开展技术转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而且在人力、财力上对技术转移工作的支持不够。
目前,广西技术转移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在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先进技术成果展览与技术转移对接活动等。②组织企业在本国或到东盟国家参加技术转移对接活动。③建设技术转移网络平台、网站等技术转移供需信息渠道。④与东盟国家共同建立双边技术转移中心。⑤参与技术转移同行的经验交流会。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的颜晓虹博士认为,现在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有技术许可证、产学研合作、技术交易、技术交流与人才流动、企业并购和参股、参与技术开发联盟、合同研究7种形式。
现在,广西很多高等院校在东盟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主要还是在强调专业性人才培养,比如高级会展人才、东盟高级小语种人才、高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高级国际会计人才等,而很少有提到技术转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广西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很多都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技术转移业务教育和培训,专业能力明显不足。广西缺乏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如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市场开拓型人才、既懂技術又能用外语流利交流的专业型技术转移人才、既熟悉技术转移业务又具有跨学科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因此,目前广西技术转移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技术转移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3 广西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探索
如何培养广西技术转移人才?针对这问题,我们应该从技术转移的过程与实践过程着手,除了通过广西高校和企事业科研机构共同培养外,我们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
3.1 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企事业高校院所合作,引进高层次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
随着国家对广西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永久落户广西南宁。同时,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大开发,近年来广西的发展非常快,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人文、旅游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广西是欠发达地区,同时又是内陆地区,各方面的底子都还比较弱,特别是在技术人才方面。广西要保持长期的快速发展,必须有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作支撑。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在技术转移方面,已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而且有很多优秀的高素质技术转移人才。同时,技术转移的重点是在企事业高校院所,特别是企业与高校院所,它是技术研发的集聚地,也是技术转移地。广西的技术转移工作发展比较慢,技术转移人才很少,非常缺乏。同时,广西在技术转移市场的管理经验也不足。现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已落户广西南宁,要把技术转移工作做好,我们除了通过广西高校培养外,还要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企事业高校院所合作,引进高素质、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同时我们可以探索尝试聘用高素质技术转移人才作顾问的模式。
3.2 加强与东盟国家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东盟国家的科研院所高级技术人才
东盟十国的语言体系非常复杂,有泰国语、越南语、马来西亚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英语等语系,而且,各国的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各异。要把面向东盟的技术转移工作做好,要求从事技术转移的人才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既要熟悉东盟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又要熟悉东盟国家的经济政策、理解技术定价理论,同时要具有较好的谈判技巧,对所要转移的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情况等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还要对技术转移国家的文化习俗较为熟悉。
东盟国家的科研院校的技术人才对本国的国情非常了解,对技术也非常熟悉和清楚,沟通起来就会容易很多,就可以减少弯路,提高技术转移成功率。因此,我们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科研院校合作,充分利用东盟国家的科研院所高级技术人才。
3.3 加强与发达国家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国外高层次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
目前,世界上核心的高新技术大多数都集聚在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技术在供需双方之间转移或共享,同时技术转移还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进行技术融资。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拥有优秀的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
技术转移是没有国界的,技术转移是不分区域的,只要把技术在供需双方之间转移或共享,并能够发挥社会效益,为社会服务,就达到了技术转移的效果。我们既要与东盟国家进行技术转移,还要与发达国家进行技术转移。不断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引进国外高层次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为加强自身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4 结语
技术转移是一种非常复杂与综合性的活动,技术转移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既要具备技术背景,能用外语交流,同时又要深入了解技术转移所属国的经济、政治、法律、人文、风俗习俗等政策与社会关系。
本文从技术转移的定义、广西受教育状况、广西的科学技术机构和技术人才状况、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人才状况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广西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模式:①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企事业高校院所合作,引进高层次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②加强与东盟国家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东盟国家的科研院所高级技术人才;③加强与发达国家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国外高层次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黄岚,韦铁.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
[2]黄莉,莫青争,韩旭.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育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3).
[3]李婷.促进广西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4(2).
[4]韦铁,杨海波,农添珍,等.中国—东盟农业产业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策略研究[J].理论探索,2010(10).
[5]张天锋,陈思源.广西承接东部技术转移中的人力资源供给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3).
[6]韦铁.面向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高级会展管理研究型人才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8).
[7]黄丽鋆.中国—东盟视角下广西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6).
[8]秦德智,秦超,赵德森.中国—东盟国际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2).
[9]赵克高.实现广西高职与东盟教育合作人才培养目标的举措[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10]陈琳.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区发展状况对涉外会计人才需求分析[J].国际经贸,2014(8).
[11]梁小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13).
[12]张雨,韦铁.面向“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高级会展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28).
[13]唐若茹.东盟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2013(6).
[14]乔鹏亮.应用技术大学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4(5).
[15]唐俊,蔡翔.“技术+管理”特色导向的工科院校工商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
[16]黄建祥,阮凌云,刘长江.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9).
[17]周旺.“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9).
[18]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年鉴[M].南宁:广西年鉴社,2014.
[责任编辑:邓进利]
【作者简介】丁永奎,男,广西贺州人,硕士研究生,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及技术转移;陈靖,女,广西桂平人,本科,广西科学活动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行政人事管理;李明湖,女,广西玉林人,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