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营口市技术转移工作的探讨和建议

2016-02-22 12:03张文博
科技视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技术转移

张文博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技术转移已成为知识向效益转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许多国家把引进技术作为提高其技术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力、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技术在各国、各地区、各企业间的不平衡发展,使技术转移成为必然。本文通过分析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和现状,通过总结我市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分析和归纳了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技术转移;服务信息;转移转化

1 技术转移的概念与内涵

联合国《国际技术转移行动守则》将“技术转移”定义为系统知识的转移,是从产生知识的地方转移到使用知识的地方,转移的内容不是一种设备,而是涉及信息、知识、专利等软件,转移的目的不是为了展览,而是为了能得到运用,其转移的技术一般较已有技术更为新颖,更加先进。技术转移不单指科技成果的转让,也不单纯是技术市场上的技术贸易,它既指科研成果、新工艺、新方法、专利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指已实施了的成熟的高新技术、适用技术、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的梯度转移。技术转移的最终目的是对国内外先进技术、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进一步创新,改造传统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总量。

2 国内外技术转移相关研究概述

2.1 国外技术转移工作的发展情况

英国是近代史上成功地实现技术转移的鼻祖,英国技术转移的典型例子就是英国技术集团(BTG)的建立;美国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为前提和基础,允许大学对政府资助的研发成果拥有知识产权,公共技术的来源主要是联邦实体和大学。因此,政府技术转移政策法规主要是促进联邦实验室和大学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日本的技术转移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日本政府的机能和其所作用的结果,政府引导与法制强制并用,以产学研为基础,技术转移重点向促进专利转移发展;澳大利亚的科技决策和管理体制是一个联邦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多层次的体制。

2.2 我国技术转移工作的发展情况

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的技术转移就有一定的发展,但主要发展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

我国技术转移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建国初期的技术转移,主要是通过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②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技术转移,这时我国从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进口成套设备,技术转移达到了历史上新的高峰;③80年代以来的技术转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坚持技术引进与企业技术改造结合的方针,技术转移政策法规逐渐完善;④90年代以来的技术转移,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标志着我国的技术转移逐渐走向成熟。

2007年,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颁布了《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和《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构建新型技术转移体系,探索有利于技术转移和扩散的运行机制和有效途径,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培育专业化、高水平的技术转移的人才队伍,促进技术与资本进一步结合,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但总的来说,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在我国创新体系中是一个比较薄弱环节,总体应处于初级阶段。

3 营口市技术转移工作的现状

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营口中心于2011年6月23日成立,是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分支机构。同年11月,中科院沈阳分院与营口市政府签订了“十二五”全面科技合作协议。营口中心紧紧围绕营口地区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大需求,整合中科院相关研究单位的科技力量,联合营口地区科技、产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优势互补,为新兴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增强了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为营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营口中心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创新了院地合作模式,提升了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与沈阳、山东、北京、青海、安徽、浙江等省市中科院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深入的联系。同时,重点加强横向合作,同山东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沈阳科技总院、营口理工学院及大连理工营口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2)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地方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解决我市企业技术难题、改善企业研发条件、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营口中心也促成了院地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3)推进了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几年来,我市依靠院地合作,着力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促使研发中心在产业发展和转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4)应用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院地合作,我市在镁化工、石化冶金、新材料、水产养殖等诸多领域转化应用了60余项关键技术,解决了一些长期制约我市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截止目前,我市共有20余家企业32个技术项目与中科院相关院所达成了合作协议。

(5)引进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采取建设院士工作站、聘请企业科技顾问等多种形式引进科技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在营口中心的积极参与协调下,成立了营口市第一个院士工作站——辽宁卓异科技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科技合作和联合攻关,帮助企业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带动了科技人才成长。

(6)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网络发布科技最新成果、项目发布会,拓宽了项目来源,增进了相互了解,夯实了合作基础。

4 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质上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吸纳科技成果能力和经营能力,而不是仅靠资金、人力的投入上规模来实现量的扩张及效益的提高。应不断提高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认识。

第二,积极引进科技人才。通过调研发现,我市企业职工学历普遍偏低,大多为专科、本科学历,硕士以上学历是微乎其微。高学历人才的缺失也是导致企业发展受限,成果转化受阻的原因之一。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营口科技网、营口中心微信平台等媒介,让更多企业能充分了解和利用营口中心技术转移转化的服务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中科院沈阳分院的有利条件,加强中科院所属院所与企业的联系,积极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带动企业发展。

第四,借鉴成功案例。借鉴国内外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合作创办科技企业,增强我市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能力。加强与周边城市的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对其研究成果积极进行转化,推动城市联动发展,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高续波,范立佳.技术转移对实现创新的关键作用分析[J].科技前沿,2014(6):5-6.

[2]柳卸林,何郁冰,胡坤.中外技术转移模式的比较[J].2012(6):21-22.

[3]李会莉.我国技术转移现状及发展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1):30-31.

[4]史宪睿,张大英.我国技术转移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0-52.

[5]孙杰.营口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年2期.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技术转移
试论技术转移平台建设中的市场驱动
天津市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资汽车企业中外双方技术转移与创新博弈分析
美国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的使命与专业化管理
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机制及对我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