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元 黄仕明 张智群 何 英 雷 敏 孙全林
563003 遵义市 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认知与需求调查及策略研究
李元黄仕明张智群何英雷敏孙全林
563003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和需求状况,探索改进策略。方法:将自行编制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调查问卷》随机调查了我院2015年5月37个普通科室收治的住院患者172例。结果:仅少数患者对健康教育概念完全了解,对宣教内容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最想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排名前三位依次是疾病原因与危险因素、饮食知识、治疗方法,最想了解途径是与医护人员一对一交流;出院后愿意接受随访方式前三位依次是电话、短信、家访。结论:医院应大力普及健康教育力度和深化健康教育内涵,依据专科特色和患者病情制定标准化、个性化健康教育流程,不断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建立持续有效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培训并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执行能力。
关键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健康认知;健康需求;护理策略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6.055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和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医学模式的转变,赋予了健康教育新的内容和目标,医院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心任务,是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住院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可以使其对自身疾病有全面客观的了解,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使患者和家属能够从疾病的三级预防做到一级预防[1]。因此如何提高住院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和适应潜在增长的健康需求,更好地改善健康教育现状和提升品质,已成为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男87例,女8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1.6±4.3)岁。汉族148例,少数民族24例。小学31例,中学79例,大专及以上62例。纳入标准:(1)住院患者。(2)年龄≥18岁。(3)住院天数≥3 d。(4)意识清楚,愿意配合,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涉及内、外、妇产、肿瘤、急诊等共计37个普通病房,每病房随机选取5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计发放问卷185份,全部收回,收回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92.97%。
1.2方法由护理部层面成立的健康教育专项质量控制检查小组,采用统一编制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在季度质控过程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该问卷是在参考文献、咨询专家的基础上 ,经院内外相关领域护理专家审核修订而成。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共9条,第二部分为对健康教育的认知与需求共18个条目(15个单选题,2个复选题,1个开放式问答题),问卷调查后辅以访谈,作为问卷的补充。2015年5月16~23日,由医院健康教育小组专家对质控组四名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小组成员分为两组到普通病房,用同样的指导语对患者进行问卷发放、回收和访谈。
2结果
2.1健康教育认知状况
2.1.1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概念认知状况(表1)
表1 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概念认知状况(n=172)
表1显示,认为健康重要(非常重要+重要)的患者169例(98.26%),愿意接受医护人员指导(非常重要+重要)的患者170例(98.84%),仅7.56%患者完全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住院患者认可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愿意寻求和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但对健康教育的概念了解不够,提示医院的健康教育存在“供需”不平衡,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概念、宣传普及广度欠缺,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盲点或盲区。
2.1.2住院患者对对健康教育理解和掌握情况(表2)
表2 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理解和掌握情况(n=172)
表2显示,对健康宣教的内容感兴趣(非常感兴趣+感兴趣)的患者169例(98.26%),仅16.86%患者对健康宣教的内容能完全理解,13.95%患者对健康宣教的内容能完全掌握。说明护理人员在实施健康教育时未充分评估患者文化层次、理解能力及掌握情况,宣教流于形式,教而无果,患者“一知半解”或“不知所云”。
2.2健康教育需求状况
2.2.1想了解所患疾病相关知识的住院患者有171例(99.42%),最想了解所患疾病知识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疾病原因与危险因素、饮食知识、治疗方法。
2.2.2最想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表3)
表3 住院期间最想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n=172)
表3显示,与医护人员一对一交流是患者最想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其次是看与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手册和看病房内张贴的健康知识宣传栏;说明面对面交流仍是住院患者最需求的方式,也是目前大医疗背景下的直接和必要方式,同时其他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也逐渐引起患者关注。
2.2.3出院后愿意医护人员对其进行随访的住院患者有163例(94.77%),随访方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电话、短信、家访。
2.2.4患者出院后希望通过不同途径继续了解疾病相关健康知识(表4)
表4 患者出院后了解疾病健康知识的方式(n=172)
表4显示,患者出院后希望通过不同途径继续了解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其中愿意(非常愿意+愿意)通过电话咨询医护人员或期望医护人员到所在社区进行宣教的患者170例(98.84%),说明出院后的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是重要健康教育途径,提示我们需积极延续和跟进出院后护理服务。
3策略
3.1普及健康教育广度和深化健康教育内涵,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宣教医护人员尤其是责任护理人员,应向每一位住院患者充分讲解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做到反复宣教、重要信息重点宣教,住院过程中循序渐进式宣教健康教育知识,经常以询问或观察的形式测评患者对宣教内容的认知和掌握程度,逐步拓展健康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另外在患者住院期间,作为患者心理支持者和生活照顾者的家属也渴望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安慰和照护患者,因此不应忽视家属的角色和作用,可对患者和家属一并宣教,做到双管齐下。
3.2制定具有专科属性的、标准化、个性化健康教育流程,确保住院宣教无缝隙健康教育不仅是点式宣教,应是多个点式宣教连贯的线性教育流程。同时应利用一切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开展健康教育[2]。在患者住院期间,会有阶段性的问题伴随,因此健康教育因分阶段、有目标地进行。为了确保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实施及时、准确、有效,避免不同宣教人员可能存在的随机性、随意性甚至遗漏,因此各临床科室应根据专科特色和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具有专科属性的、标准化、个性化健康教育流程,做到在实施专科特色宣教的基础上,有标准可依、因材施教,总之宣教流程需贯穿入院→住院→出院,确保健康宣教无缝隙。
3.3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一对一的口头讲解是目前医院最直接和常用的方式,但在如今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也不足以满足广大患者日益丰富的健康教育需求,因此健康教育的方式应多元化、信息化、生动化[3],与时俱进。医院或各科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如对文化程度较高者或年轻的患者,以提供一些文字资料自行阅读或观看网络信息作为主要补充方式;个别患者对自己疾病想进一步了解最新动态,可提供医学杂志学习[4];而对文化程度偏低者或老年的患者,应着重于说、教、示范指导、举办专题讲座或看录像等,以取得配合。
3.3.1编制病员手册通过多次召开公休座谈会,广泛收集患者意见,针对患者需求编制详尽的病员手册,主要涵盖内容:(1)入/出院事宜。(2)医疗报销政策。(3)专科常见疾病简介。(4)专科常见症状及体征护理。(5)专科常见操作技术。(6)专科特色。(7)专科特殊用药介绍。(8)慢性病预防保健知识。(9)医院常见饮食宣教。(10)各类检查注意事项等。
3.3.2编写健康教育处方拟定专科常见疾病,根据患者的阅读和接受能力,着力从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用药、护理五方面简介描述,同时针对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传染病如流感、乙肝等也可依据上述模块进行编写,印刷成单张纸片可供患者取走阅读。
3.3.3自制床头健康教育卡针对患者在某些治疗护理环节上遵从性较差的问题,制作书面的提示小卡片粘贴或悬挂于床旁,最大限度地做到口头与书面双重告知。在提醒患者遵从指导的同时,也间接提示责任护理人员需加强该环节的关注与监测,做好质量控制。
3.3.4制作健康教育橱窗科室应有专用的健康教育橱窗,有计划地制作健康专栏,定期更换主题,内容涉及专科常见疾病,或公众流行病、传染病或医保新政策等,建议1~2月更新一次主题。
3.3.5建立回访登记本有专人负责动态地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并登记,询问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及遵医行为,针对问题进行答疑,深入落实优质护理,积极有效开展延伸服务。
3.3.6尝试应用媒体工具多媒体教育形式因其图、文、声并茂,更适合不同层次的患者,如录制健康教育语音或拍摄视频,通过病房扩音系统或电视机定时播放[5],供广大病友和家属聆听和观看,也可将同一类疾病的患者集中在一起观看。
3.3.7利用最新管理工具和信息平台利用最新质量管理工具如在科内开展品管圈活动[6],分析科内健康教育现状、查找存在问题,探讨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循序渐进式提升;或者建立专科微信圈,邀请患者及家属加入,通过在微信圈分享专科疾病保健知识,是当前成本低、耗时少、投入小的健康时尚方式。
3.3.8拓展健康教育渠道如在护理大查房时和公休座谈会上有计划地加入健康教育知识,实施拉网式宣教,做到点面有机结合。
3.4建立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建立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机制,持续改进为保证健康教育的完整性、动态性和延续性,保障并督导各科室的实施质量,医院应建立健康教育三级质控体系,护理部-片区-科室,借鉴或制定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工具。我院在总结2015年第二季度健康教育质控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拟在第三、第四季度质控中试用,对照条目通过查看资料、专栏、报架,询问质控护理人员、责任护理人员和患者等方式逐条考察,评价方式科学可行,有利于指导临床进行具体整改和持续改进。并对标准和质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全院护理骨干会议上进行解读和培训。
3.5加强培训和继教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提升专科健康教育水平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健康教育的深度、广度和效率,若缺乏知识或专业知识的掌握赶不上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就会导致健康教育质量下降。作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医院及护理部应组织护理人员系统地学习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重视继教培训,持续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护理人员自身应积极学习本专业和专科前沿知识,掌握最新动态,还应具备人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7],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和实践,从知识和技巧两个层面上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专科健康教育水平,也从本质上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及好评。
4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科学已从单纯的技术服务发展为技术服务与知识服务并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护理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的核心,已然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患者对健康教育概念的认知尚不充分,对健康知识的接收渠道相对有限、吸收过程相对缓慢,因此作为健康卫士的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积极实践健康教育新理念、探索健康教育新方法,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个性化、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以满足患者不同层面的需求,为患者的健康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白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2013,35(2):155-158.
[2]段然,董敏,张蒨.肿瘤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46-147.
[3]张中华.梅尼埃病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广东医学,2014,35(18):2965-2967.
[4]杨丽英,张连新.体检人群中胆石症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111-112.
[5]黄晓青.健康教育对内科住院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3):269-270.
[6]于水,顾岩,赵晓甦,等.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33(18):4589-4591.
[7]李晓莉,任敏,尹红英.不同文化程度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44-45.
(本文编辑冯晓倩)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rategic research on the inpatients' cognition and demand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LI Yuan,HUANG Shi-ming,ZHANG Zhi-qun,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563003)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inpatients' cognition and demand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Methods: Randomly surveyed 172 cases of inpatients treated in 37 regular departments in our hospital in May 2015 by the self-compiled “Inpatient health education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Results: Only a minority of inpatients acquired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bout the health education concept and can fully understand and handle the propaganda content; the three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that inpatients wanted to acquire the most were in sequence the disease causes and risk factors, the diet knowledge and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the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 that inpatients wanted to have the most was the one-to-on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edical staff; the three interview modes that inpatients were willing to accept the most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in sequence were telephone calls, texting message and the home visit.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should pay great efforts to promote the health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deepen the health education connotation, project the standardized and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procedures depending on different specialties features and inpatients' illness conditions, continuously enrich the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s and forms, establish sustained and 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cultivate and enhance medical staff's health education executive abilities.
Key wordsHospitalized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 Healthy cognitive;Health needs;Nursing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5-06-18)
通信作者:黄仕明
李元:女,硕士研究生,主管护师,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