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华 肖 进 黄 薇
(1.北京林业大学信息中心,北京 100083; 2.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3.北京林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北京 100083)
针对“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学习需求调查与分析
黄国华1肖进2黄薇3
(1.北京林业大学信息中心,北京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3.北京林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北京100083)
摘要:基于“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对“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但对课程学习内容充满渴望,愿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希望得到授课教师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最喜欢案例讲解、情景模拟和实践体验等教学活动,对教学案例内容的实践性和故事的典型性比较关注。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教学进行了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要以自主学习为导向,推进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第三,以问题探究为主体,创设情景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对“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的设计,实现了教学内容从“课上”向“课下”的翻转,实现了课程教学从以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的转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管理文秘与实务;翻转课堂;学生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交互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断适应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新信息技术背景下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混合使用信息技术和亲自动手活动的教学环境[1]。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中的“课上”活动和“课下”活动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下结合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场所,主要进行答疑解惑、实验、协作学习和深度研讨等[2]。
“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掌握文秘工作的一般规律、性质特点、工作经验和操作方法。该课程具有内容综合性高、动态性强、知识跨度大等特点。由于课程中存在大量的、不可预期的知识情境,在缺少现场工作环境的条件下,学生很难分清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靠教师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提升“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引入“翻转式”课堂教育的理念,将课程相关概念和知识点的学习和体验从“课上”挪至“课下”,强化课堂的答疑解惑、通过情景模拟进行学习分享和专题研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将“翻转式”课堂理念引入“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的前提在于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和流程再造。
一、“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学习需求问卷调查的设计
笔者基于“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时间与流程管理、公务礼仪、商务活动、会务管理、公文办理、办公自动化、档案与保密、日常事务管理等8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学习习惯、能力状况、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行为、教学方式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共有35个项目。
笔者分别于2014年6月和9月对北京林业大学2011级、2012级、2013级选修和必修“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的10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有效问卷率为87.62%。调查对象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学习需求问卷调查对象的样本分布人
根据有效问卷,笔者对数据进行了整理,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二、“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学习需求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学生对自身学习习惯和能力状况的认知
1.学生对自身学习习惯和能力状况的总体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制定详尽的学习计划的行为较少,对时间的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都较为欠缺,学生对自身学习习惯及能力状况的总体认知见表2。
表2 学生对自身学习习惯和能力状况的总体认知情况
注:题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评价,评价值“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太同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2.个体特征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状况的影响分析
为了检验个体特征对学生学习习惯及能力认知的影响程度,笔者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分析,见表3。
表3 个体特征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状况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可以得出政治面貌和是否挂科对学习的主动性影响显著。
(二)学生对课程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前,学生普遍对文秘工作不太了解,但认为掌握文秘知识很重要,认为本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十分鲜明,认为实践性教学将有助于对课程知识的掌握,认为指定参考教材缺少必要性,认为建立学习案例库非常有必要,学生对课程的认知情况见表4。
表4 学生对“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的认知情况
注:题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评价,评价值“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太同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三)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动力
“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非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选修课。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选择“提升个人能力”作为学习本课程的最主要动力,占总体比例的69.57%,见表5。
表5 学生学习“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的主要动力
(四)学生希望在课程学习中提升的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想从课程中提升公务、商务礼仪、沟通交流、公文写作及办理能力,其中公务、商务礼仪的比重最大,为71.74%,沟通交流能力、公文写作及公文办理次之,比例分别为56.62%、55.43%,见表6。
表6 学生希望在“管理文秘与实务”
(五)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最感兴趣的前3项分别为商务活动及接待、公务礼仪和有效沟通,比例分别为54.35%、48.91%、47.83%,详见表7。
表7 学生感兴趣的“管理文秘与实务”
(六)学生对课程教学形式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案例讲解、情景模拟和实践体验这3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其中案例讲解的比重最大,为66.30%;情景模拟和实践体验次之,比重分别为53.26%和47.83%,见表8。
表8 学生喜欢的“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教学形式
(七)学生对课程学习行为的自我评价
1.学生对课程学习行为的自我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内容很感兴趣并充满热情,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中,并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老师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希望老师能布置课下的学习任务,但在课程学习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的意愿不是很强烈,见表9。
表9 学生对“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学习
注:题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评价,评价值“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太同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2.个体特征对学生课程学习行为的影响
为了检验个体特征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程度,笔者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可以得出是否挂科对学生能否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互动环节有显著影响;生源户籍的不同,对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否主动向老师请教有显著影响;是否挂科对学生能否得到老师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显著影响;年级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有显著影响,详见表10-13。
表10 个体特征对学生课程学习行为的影响
表11 个体特征对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否主动
表12 个体特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
表13 个体特征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情况的影响
(八)学生对课程教学案例类型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在最喜欢研读的案例类型方面,选择喜欢商业职场方面案例的人数最多,占总体的64.13%;其次是公务情景案例,比例为55.43%;再次是求职面试案例,比例为39.13%,详见表14。
表14 学生喜欢的“管理文秘与实务”
(九)学生关注的课程教学案例特性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比较关注教学案例内容的实践性和故事的典型性,其中关注案例内容实践性的比重最大,比例为88.04%;其次是故事的典型性,比例为78.26%,见表15。
表15 学生关注的“管理文秘与实务”
三、基于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设计“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注重知识的价值传承,教师在教学操作上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视教学活动为可精确预设、程序化操作的标准流程[3]。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置疑精神,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翻转式”教学模式着重坚持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状况和学习需求,即使是基础能力低、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有挂科记录的同学,教师都会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增设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如学习分享、问题研讨、情景模拟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引导,使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课程知识。
(二)以自主学习为导向,推进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
翻转课堂的典型特征在于通过教学视频、电子书包等信息化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时空的样态,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的翻转,实质上是实现了“教”与“学”的翻转,实现了学习由“他控”到“自主”的转变[4]。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它包括文档资源、图片资源、音像资源、视频资源等。要实现“教”与“学”的翻转,关键在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以自学为导向的课程学习资源,需要把文本、课件、图像、音像、视频等教学资源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聚合,便于学生在课下能够便捷地开展自我学习。
当前,教学案例因其内容的现实性、情景的生动性、故事的启发性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在“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翻转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课程教学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在教学案例的构成方面,应侧重搜集和开发典型性高、实践性强的商业案例和公务案例。在教学案例的叙述方面,应选用有正向经验的启发型案例和具有反向经验教训的反思型案例。在教学案例的展现形式方面,应采取电子文本案例和视频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偏好和进度安排在不同场合开展自主学习。
(三)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创设“翻转式”教学情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翻转课堂”是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置身于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环境之中,学生在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学会主动思考和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结构[5]。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取问题探究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管理文秘与实务”翻转式教学情景设计中,教学过程应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并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生成。具体来说,就是要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践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构建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下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实践调研,在课上带着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研讨。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形式,使课程由若干个真实、协作、互动、分享的高参与性学习情景构成,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融合度和体验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实施“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翻转式”课堂教学有效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通过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践体验等教学方式,突出了课程教学的问题导向,增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参与性和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课程教学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通过设置更多的课堂小组研讨、展示汇报等环节,使学生在课下带着任务去集体研讨、查阅资料、咨询求教和实践调研,之后在课上带着各自的研究心得、实践体会进行充分的研讨,促进了学生协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构建集文档、图片、音像、视频于一体的教学案例库,增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和可触摸性,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情境感知、迁移和应用。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翻转式”课堂教学更适合于小班(30~50人)教学,适用于大二、大三年级的教学实践,也适用于经济管理学院、园林学院相关专业。小班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巧,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能充分应用视频、音频、PPT等多种展示方式,进行场景设计、情节设计、故事呈现、画外解读等。经济管理学院和园林学院的学生由于专业特点,平时更乐于进行展示,团队协作精神更强,因此在小组任务呈现中表现的更加积极、创意更多、展示更加全面。其他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后,也弥补了在其他课程学习中参与不足、锻炼不够的缺陷。
资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及其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以‘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为例”,项目编号BJFU2014JG060。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2]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3]何基生.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转变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42-44.
[4]郭文良,和学新.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5(11):3-6.
[5]路丽娜.“翻转课堂”:传统课堂面临的挑战及变革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4(6):66-70.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