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GSI内容引入“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

2016-05-30 02:53:15王思元
中国林业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

王思元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将GSI内容引入“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

王思元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城市化伴随着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其中城市雨洪已成为不容忽视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承担着涵养水源,补给地下水的重要功能,如何更好地开发与设计它是风景园林专业师生需要掌握的技能。结合目前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背景和教学现状,分析、探讨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引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英文缩写GSI)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例,从培养环节的系统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实践环节的针对性方面,对“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引入GSI教学内容提出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雨洪;GSI;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开发建设强度的日益增大,城市自然地表被道路、建筑等不透水硬质材料覆盖,致使城市自然雨水的管理能力大幅降低,雨水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中需要解决的课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2013年12月习总书记提出,“必须顺应自然,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5年,我国16座城市进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可见,我国已经开始重视雨水问题,未来城市建设项目中,场地以及园林绿地的雨水管理专项将成为规划设计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在保证实现基本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及时吸取国内外景观设计的先进理论、经验和教训,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实现本科教学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新途径。

一、“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从大二下学期开设至大四上学期,共176课时。授课内容为风景园林设计、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及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设计,并结合一定的设计专题,如地形设计、植物种植设计等。授课形式是教师通过理论传授、任务讲解、实地调查和设计指导,最终让学生完成正式的图纸绘制任务。“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设计思维和逻辑、熟悉设计程序和环节,并能够独自完成方案的创造以及表达任务[2]。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它通常面临的是复杂的场地现状问题,需要通过融合多个学科、多种技术手段,以景观为载体,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目前,“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有意削减了场地的复杂性,更加强调风景园林基本功能与形式的塑造,缺少对当前风景园林行业较为前沿领域的关注与引入,不能够满足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以及未来就业的需求。

二、GSI概念及其核心内容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GSI),是由美国西雅图公共事业局(Seattle Public Utilites,SPU)最先提出,泛指用于雨洪管理领域内的各种绿色生态措施[3]。与传统雨水管道直接收集和排放不同,GSI强调用生态的方式去解决雨水问题,它是构建良性城市水文循环的基础,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肯定。

GSI的核心内容是从雨水的源头、汇流、输送、收集、排放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在每个环节都尽可能地降低城市发展对原有水文循环的破坏,减少径流产生,降低水质污染,提高雨水综合运用效率。根据应用尺度可以分为场地、土地利用功能单元、区域(流域)几个层面。不同层面的技术措施分别是:场地层面的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浅沟等,土地功能单元层面的小型雨水湿地、生态景观水体、绿色街道、绿色停车场等,区域(流域)层面的生态公园、湿地等[4-5]。这些都是以开放性的土壤、绿地、水域为主体的风景园林专业所覆盖的领域。

三、将GSI内容引入“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培养环节的系统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实践环节的针对性3个方面,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将GSI引入“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结合现行课程教学计划,系统增设对应的GSI专项主题

目前“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将授课内容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由小到大分成了4个学习阶段,从大二下至大四上的4个学期来完成,授课内容如下。①小型附属绿地与花园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准确认识场地的功能和作用,并通过塑造良好的景观空间予以满足,以及运用恰当的图示语言进行设计表达。②城市公园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准确认识公园区别于城市其他用地的独特意义与价值,让学生熟练掌握园林立意、设计结构与植物、地形、水体、构筑等要素的处理手法。③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将绿地作为建筑环境的组成部分,从风景园林的角度,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完善的功能体系。④多元、多样、多意的专题设计。从多个角度探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的风格、意义与手法[6]。

笔者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在每个阶段增设了相应的GSI专项主题,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筑及其周边GSI设计。使学生掌握建筑屋顶及周边用地的雨水收集利用模式。②场地内部GSI设计。让学生通过地形设计和植物种植设计,掌握设计地块内部的雨水收集与利用方法。③区域层面GSI设计。培养学生从流域的层面,关注城市雨水系统,并利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构建海绵城市所需的绿色基础设施。④古代理水方法研究。培养学生了解古代人的理水智慧,并从中学习理水方法。笔者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从学习设计开始,就有对设计场地进行雨水管理的意识,并随着“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深入,逐渐了解和掌握GSI的相关技术。

(二)通过GSI相关知识的讲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初期,笔者以专题的形式增加雨水径流过程、当代都市雨水管网现状、雨水问题以及绿地的滞洪功能的介绍,提出GSI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功能角度出发,设计城市绿色空间。另外,笔者还结合不同学期该课程培养目标与作业内容,增加了不同的雨水管理专项的相关理论知识内容,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雨水径流的源头、过程、终端等不同阶段、不同尺度的绿地雨水管理方式。同时,笔者结合国内外的经典景观案例,分类别介绍了GSI景观化的途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美国新加利福尼亚科学院大楼屋顶花园、德国司图加特屋顶花园、荷兰鹿特丹雨水广场等建筑及周边的雨水收集案例;美国波特兰唐纳溪水公园、波特兰雨水花园等小型雨水花园案例;澳大利亚悉尼维多利亚公园、中国天津文化公园、美国伯明翰铁道公园、中国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等城市公园设计案例;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中国深圳绿道规划、杭州“西湖西进”规划等海绵城市案例;中国京杭大运河、杭州西湖疏浚,美国波士顿公园体系等古代理水案例。

此外,笔者还选择与“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训练内容相符的建筑项目,让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与测绘,并以实习报告的形式呈现。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雨水庭院、清华大学人文图书馆屋顶花园、768创意园、清华大学胜因院雨水花园、北京海淀公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北海公园、苏州狮子林、杭州西湖等项目,见表1。

表1 融入GSI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训练内容

(三)开展针对不同主题的GSI专项设计训练

笔者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设计作业,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训练主题,围绕GSI的景观学途径、策略、方法和技术,给予学生启发和指导。同时,在理性的科学推理、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功能和形式上的创新,形成相应的景观方案和GSI专项设计。

(1)学生作业1:天津塘沽商业园附属绿地景观设计。该方案以天津塘沽的典型地貌特征——滩涂为设计灵感,在考虑场地采光、通行、休憩功能的前提下,利用高低起伏的微地形变化模拟人在滩涂上行走的空间感受,创造出丰富的步行、活动空间。同时,在场地光照条件最差的区域加入水面,通过水的高反射率提高场地亮度。在这个作业中,GSI专项是通过设计中心下凹的雨水花园实现的,它收集建筑和庭院雨水,并利用湿生植物将雨水净化,见图1。

(2)学生作业2:北京市德胜门滨河景观设计。学生作业2选取北京市北二环德胜门环岛及周边用地,包括北滨河公园、商业步行街、交通环岛、办公区以及住宅区。该方案希望对场地内不同性质的绿地进行设计,设计多处雨水收纳空间,以分散式处理雨水的方式缓解区域的雨水问题。在这个作业中,GSI专项是通过绿地的“海绵”功能实现的。其中,北滨河公园改造成以湿地为主的景观区域,增加“景观水渠”将周边地区的雨水引到公园中,间断出现的水渠壁上的缺口能够将雨水导入绿地,多余的雨水通过水渠再导入护城河,从而减轻河道的压力;商业街使用透水砖和分散的雨水花园对雨水进行利用处理;交通环岛部分,通过高架路的改造,将雨水引入环岛绿地;住宅区和办公用地主要通过对建筑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在内部进行自我消纳,见图2。

图1 风景园林专业2011级张瑾渝同学的天津塘沽商业园景观设计方案

四、将GSI内容引入“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本科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育阶段引入GSI相关内容,其目的是通过“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训练,让学生把雨水管理视为设计常态,把处理场地内部及周边用地的雨水作为设计方案生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另外,学生在掌握了将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后,可设计出兼具生态技术与景观美学的城市绿色空间。

图2 风景园林专业2009级姚羽晨同学的北京德胜门滨河景观设计方案

目前,笔者已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将GSI融入到了“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GSI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能够有意识地去关注场地的水文条件并加以利用,同时学生还掌握了不同尺度的园林空间处理雨水问题的景观手段,能够根据设计场地的不同条件进行灵活的运用。

总之,将GSI引入“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是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与行业发展的趋势所进行的一次尝试。从雨水管理的角度切入风景园林设计,会改变传统设计的流程与内容。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当今的设计动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业新动态,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编号YX2015-17。

参考文献

[1]李俊奇,车伍,张雅君,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EB/OL].(2014-11-30)[2016-05-30].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o/jsbwjcsjs/201411/wo 20141102041225.pdf.[2]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7,23(1):1-5.

[3]SEATTLE T T.Seattle's policy and pilots to support 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C]//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Essay collection of International Low Impact Development Conference.Washington,Seattle:Environmental and Water Resources Institute of ASCE,2008:33-38.

[4]THOMAS O C, DANIEL S.Considerations in the design of treatment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to improve water quality[EB/OL].(2015-01-30)[2016-05-30].http://nlquery.epa.gov.[5]DITEZ M E.Low impact development practices:a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directions[J].Water Air Soil Pollut,2007,186(11):351-363.[6]刘志成,郑曦.全新的模式 全新的系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风景园林,2015(7):20-23.

(责任编辑孙艳玲)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住区(2022年6期)2022-02-15 08:48:02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5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31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33
试析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常用造景水生植物及其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4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作用研究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科学家(2016年3期)2016-12-30 00:31:37
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法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的风景园林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