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课堂教学

2016-05-24 13:06代子顺
课外语文·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朗读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代子顺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情感态度为语文课程目标之一,语文的“文以载道,文以蕴情”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与情感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情感体验为重点,以学生获得情感的审美满足为目的,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发展。本文将着重探究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朗读;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有一颗因美好而感动的心灵,人们还会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污染环境、漠视生命吗?经常为课文感动的人,他们会缺乏正义、怜悯和人文关怀吗?语文的“文以载道,文以蕴情”的特点,决定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之間密不可分的关系,彰显了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个性与灵魂。新课标明确规定情感态度为语文课程目标之一。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为重点,以学生获得情感的审美满足为目的。

一、设境中领悟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语文教师关键要发挥教育机智,依据教材文本,恰到好处地创设各种情感情境,做到“以境育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文本的主题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文本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如讲《沁园春·雪》一课,语文教师首先营造一种情感氛围,播放背景音乐,把学生特有的情绪激发出来,通过音乐歌声使学生体会到北方冬天的山河景色,冰封雪覆,粉妆玉砌的美景;配乐朗读,则更有效地把学生引入作品文本的豪迈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让学生们伴随着婉转激越的背景音乐,学生能够仔细地品味诗人倾注在作品文本中丰富的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把绘画图像渗透其中,景中有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形象美。

二、朗读中体验情感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语言教学,应重视朗读,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语言的音韵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诗意美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感,让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自觉欣赏、自觉参与自我发展的自主活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注重朗读,楔入情感,激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如,在教《最后一课》时,先让学生换位角色式阅读,注意小主人公的语言和行为,并要求在阅读时好好体会小弗朗士思想的变化发展,学生在朗读中慢慢感受到小主人公那悲愤、无奈、自责等心情,调皮的他竟在最后一堂课中全听懂了,再有韩麦尔老师在这堂课上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倾吐的真情,感染了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并深深引起了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使每个人在心灵上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洗礼。

三、想象中深化情感

情感是想象力的发酵剂,是托起想象力的翅膀,只有让学生在想象力中倾注情感,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文本的意思。如语文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令,指导学生用名词点出九种事物,如何把这九种事物组成秋季凄凉的画面,从而领悟其中的意境。首句以“枯、老、昏”,描述“藤、树、鸦”的特征,也使它们带有鲜明的情感个性。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脑海里自然就浮现出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枝头上盘旋着,小桥流水旁一户人家透出温暖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而苍茫的暮色里,瑟瑟西风中,奔波在荒凉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通过联想与想象,让同学们就不由自主地进入小令的意境,对诗人所揭示的元代社会底层小知识分子那种“儒人不如人”的不幸遭遇产生深切的同情。

四、领会中陶冶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较准确地领悟作品中的情感,或被教材文本中人物精神所感染,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自然溢发”的现象。如学习《春》时语文教师组织学生配乐朗诵。当音乐声扬起,同学们一面聆听着朗诵者之咏叹抒情,一面感受着早春美妙的意境,仿佛走进醉人的早春三月的江南水乡,悠扬的旋律如梨花、杏雨般飞扬飘洒。然后我要求学生跟着齐读,学生们在诵读中,读出了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气息、春天的声音、春天的生机等意境。在此诵读氛围基础上,很自然地达到了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

为了激发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情感,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感的途径和佳机,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引起情感的升华,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教师可以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小组和个人相结合等形式,再现课文情感,在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合作精神的同时,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享受到创造美的愉悦,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积蓄与抒发,不仅提高了鉴赏能力,从识别粗糙到细腻,从肤浅到深刻,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能在无意识中渗透有意识,在感性中交织着理性,在概念中凝聚着情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和养成好的习惯和经验,对学生情感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人格的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索洛韦伊奇克.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M]安徽大学工办联问题研究所,1984(10).

[2]陶文娟,钱斌.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2003(3).

[3]邵瑞珍,皮连生,崔柳舒.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0).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朗读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