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伟,姜 平,彭庆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新形势下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思路
何伟,姜平,彭庆环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摘要:2015年11月27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在新形势下,农垦作为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承担着实现和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使命。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农垦企业经营人才培训的经验,从搜集调研数据入手,针对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状、问题,结合影响农垦企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外在因素和内在机制体制的分析,提出在新形势下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思路
2015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农垦作为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这是20多年来我国再次从国家政策层面对农垦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是在市场化背景和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巩固农垦战略地位、加快农垦事业发展的强烈信号。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农垦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农垦企业转型中经营管理人员,无论是角色和业务范围都将发生改变,衍生出对农垦企业新型管理者培养的需求。笔者通过走访垦区,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构建新形势下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思路形成一些思考。
(一)垦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但是结构仍然不尽合理
对比广东农垦2008~2013年人才数据发现,广东垦区人才资源的学历结构明显提高。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各增加58.11%和85.95%,专科学历则增加了20.74%,高中学历减少了11.58%。其中经营管理人才,如图1、图2所示,研究生学历增加15.28%,研究生学历2008年占2.09%,2013年占2.12%,在所有学历中所占比例仍然最少;再如图3所示,本科人数增加幅度最大40.21%;专科则人数增幅25.2%,专科所占比重依然是所有学历中最大,2008年33.8%,2013年占37.24%;中专和高中学历在各层次中都有减少。表明垦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历结构有明显的优化,但是总体学历还是偏低,本科和研究生比例较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垦区人才职称结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图4中虽然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都有所增加,其中高级增加16.40%,中级增加18.62%,初级增加8.50%,中级职称增幅最大,但是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几乎没变,如图5所示,2013年占4.17%,说明高级职称人才仍然偏少。从人才的专业结构来看,图6中工程类增加24.00%,农业类增加41.51%,政工类增加15.98%,经济会计类减少4.77%,其中农业类增幅最大,政工类增幅较大,而经济和会计类人员减少。随着农垦企业新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启动,今后企业制度改革、产权改革是农垦企业发展的重点,对于经济类和会计类人才的需求会日益突出。
图1 2008年经营管理人才学历结构
此外,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近几年来广东农垦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35岁以下和51岁以上人员都有较大增幅,35~50岁之间的人员却在减少,这些年龄段的人员一般是垦区科级层次的人员,说明一般干部总量不足,显示人才会出现青黄不接和断层的可能(见图7、图8)。
图2 2013年经营管理人才学历结构
图3 2008年-2013年经营管理人才学历增长比例
图4 2008-2013年职称增长
图5 2013年职称结构
图6 2008年-2013年人才专业增减情况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与使用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到位问题
图7 2010年-2013年专业技术人才年龄结构变化
图8 2010年-2013年经营管理人才年龄结构变化
近年来,垦区各级管理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非常重视的,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是,经过调研发现,垦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人才战略结构的调整与生产结构的调整脱节。从全国垦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模式来看,垦区一直在发展农业基础经济、工业主导型经济、畜牧支撑型经济、外向拉动型经济和区域合作型经济。生产结构的调整一直贯穿于垦区经济发展之中。但是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人才战略结构的调整必须保持一致和平衡,如果供求不一致,将会出现人才瓶颈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的制度仍不够完善。近年来,垦区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在选人用人方面引入竞争上岗制度,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这些措施调动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但从全垦区来看,垦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引进、使用、培养和培训方面并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垦区的大部分企业虽然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改造,但由于企业产权不明晰,企业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未能做到及时配套。总体而言,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垦区各单位普遍存在着重引进轻培养、重调配轻开发、重使用轻培训的问题,未能建立有效的人才建设机制。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还需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垦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培训战略存在问题。在垦区企业培训工作实际中,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制定单位与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往往不一致,对涉及干部培训中长期目标任务的调研还比较薄弱。二是重视培训前、培训中的工作,忽略培训后的跟踪落实,当前农垦企业对培训前期的项目设计,培训中期的管理都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忽略了培训后期的跟踪落实,导致培训环节缺失、链条不完善,缺少对培训中出现的新需求和对培训项目实施情况的意见反馈,同时受训人员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得到巩固。三是培训效果上有待提高。虽然培训内容近年有所改进,能够结合农垦实际,突出农垦特色,但是培养项目的创新机制、培训内容的深度开发仍存在不足,培训与岗位晋升、工资奖惩等等没有挂钩,影响了培训效果。
一直以来,农垦企业作为特殊的产业组织,在农垦企业的管理体制中既有经济性又有社会性,农垦企业除了要担起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任,还要承担垦区社会发展职能,这就决定了对农垦企业要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战略。
(一)外部环境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垦企业正在面临新机遇:《意见》刚刚正式发布,这是20多年来我国再次从国家政策层面对农垦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它明确农垦改革兼具国有企业和农业农村改革的双重特性,必须按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原则稳步推进,农垦行业未来几年将通过实施“三联(联合、联营、联盟)战略”、打造国际大粮商、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区等,全面提高农垦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负此重任,迫切需要培养一支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农垦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农垦企业也正在面临严峻挑战:一是由于近几年的经济增速下降,带来农产品需求增速相应放缓,供给过剩造成的农产品价格低位徘徊将可能成为常态,此外受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农业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多重挤压,农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加上农业背负生态环境束缚和资源条件制约双道“紧箍咒”,企业经营将面临更多困难;二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方式转变,传统粗放型农业生产和陈旧的农产品营销方式将难以为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商业模式迫在眉睫;三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发展,国际农产品成本优势及市场起伏不定,将对垦区主产业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农业风险防范新机制,要求农垦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突破行业自闭性、树立风险意识、积极迎接市场的挑战。
(二)内部机制体制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意见》明确提出,农垦改革涉及全力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打造现代农业的企业集团、大力推进资源要素,主要是在劳动用工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农垦土地资源等方面的有效配置等非常丰富的内容,这就对农垦企业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现代化的要素对传统的农业进行改造,对经营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达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高效益的目的,这必然对其经营管理人才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既能熟悉农业生产的专业知识,了解所处地域的环境特征,能够因地制宜地找出符合实际的企业发展道路,找出一条通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此外,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是中央赋予农垦的历史使命。同时农垦企业要加快由“管企业、管资产为主”向“管资产、管资本并重”的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公司转型,承担起集团战略决策、资本运营、监管控制和支持服务功能。要求农垦企业经营管理者跳出农垦企业原先企业框架,摆脱农垦企业原先相对闭塞的体制,培育强烈的市场意识,从大市场、大环境的角度,在更大范围内充分考虑市场竞争,企业生存的问题。同时更加强调农垦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专业化知识素质,如资本运作、企业管理、法律法规、财务会计等等与企业运作联系紧密的专业知识。
(一)整合资源优化培训办学体制,拓展培训的新视野
2015年农业部农垦局拟组建全国农垦培训联盟,这是一个由农业部农垦局、总院、分院和成员单位共同组成的农垦培训联合体,按照区域特征和资源条件,已优选了部分农垦培训机构和企业作为分院: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引领北方垦区培训市场,以现代大农业作为培训特色)、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培训中心(引领中东部垦区培训市场,以都市农业、现场教学作为培训特色)、广东华南农垦培训中心(引领南方垦区培训市场,以生态农业、“走出去”战略作为特色)、陕西南泥湾农场(引领中西部垦区培训市场,以农垦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作为特色)。根据农垦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及农垦产业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整合内外有效资源,构建以现有农垦干校为主体、相关培训机构及高校和科研院所为补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垦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今年12月底,随着《意见》的出台,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举办农垦改革与发展轮训班的通知也相继下发,初步通过农垦各骨干培训机构的培训方案、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等的资源共享,实现全国垦区的联动办学。同时,通过与地方政府、党校、行业、院校、科研机构跨行跨界的组合,结合地方政府的资源优势,开辟多种实践教学基地,甚至带动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优势互补,可以更加增强培训效果,形成培训新视野。
培训内容的设计要着眼于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为做好农垦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工作,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以提升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领导力为核心目标
自1984年以来,农业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所做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是借鉴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硕士(MBA)的经验,其初衷是尽快提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工商管理知识水平和驾驭市场的能力,以使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今天回过头来看,企业经营管理培训不能与培养MBA相比。应该从实际出发,在基本掌握工商管理知识的基础上,集中解决某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为面向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观念更新、决策能力的提高是关键。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使学员在企业经营的战略思想、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是现实的做法。培养具有农垦特色的领导力是建立和完善农垦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的核心要求和目标。
2.以坚持能力提高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向
培训必须从企业需求出发,同时坚持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培训方向,为了从有限的信息中找出能表述满足农垦企业经营管理者岗位需求的要素,我们收集了国内国企对高级经营管理者的招聘需求资料,并从中筛选出有关职位描述关键词。通过对所收集的公共招聘信息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要求包括: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市场应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市场洞察能力和承受压力能力;素质方面包括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具备专业管理技能、有相关管理工作经验、熟悉相关行业法规、具备简单英语技能和一般计算机技能;具备很强团队协作精神。农垦企业作为典型的国有企业,其经营者需具备的能力与大多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要求是一致的,以此来界定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能力组成,从而确定课程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强化政治教育与党性教育为主旨
农垦是以国有农场为基础,集经济性、社会性、区域性于一体的特殊组织。在推进企业化、集团化、股份化进程中,既涉及到行政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又涉及国有企业改革和办社会职能改革;既要处理好政企、社企关系,还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垦区与地方关系,涉及面广、类型复杂,没有现成的路径模式借鉴,所以农垦改革艰巨性由此可见。[1]因此在对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方面一定要加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是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与其他国有企业重要区别,也是农垦培训的重要特色。
4.加强和创新农业专题培训
土地作为农垦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生产是农垦企业重要的生产目标。目前中国对农业的政策倾斜、对耕地的政策保护使得农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目前农垦企业发展存在两大障碍都来自于土地:一是土地权利性质,土地权利性质的模糊,使得农垦对于土地经营方式存在很多可研究的课题;二是土地开发问题,传统作物与新兴农作物的矛盾,土地用途的转变等等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这些都是通过培训交流,深入学习国家相关政策,学习同行内典型案例,才能帮助学员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从而结合本企业实际提出相应的措施。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就是要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在坚持和继承已有好的做法的基础上,采取多种灵活的培训形式,总结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多年培训方式,开展学习沙龙、现场教学、标杆企业、拓展训练学习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具体培训模式包括:学习沙龙。以座谈分享为主,重在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这种活动形式主要针对企业面临的一些重大改革问题,让学员进行探讨、研究,以寻得解决方案。现场教学。以动手操作为主,把真实的教学情境展示给学员,把现场变成课堂,使参培学员对教学内容有了更直接的掌握。尤其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农垦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对农业新技术需求非常大,将这种培训形式应用于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应用培训课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培训效果。标杆企业学习。以参观企业实景、座谈交流为主,重视对企业管理技术、经营策略的学习。学习标杆企业案例,通过深入的和对方接触,进行对话,并且学习对方的隐性知识,从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工作或是业务进行方式,并通过持续的改善来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拓展训练。以户外体能训练为主,强调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自我突破意识等个人素养的培养。这是一种强调“先行后知”的培训方式,这种训练方法主要功能有两点:一是不断开发参训个体的潜在能力,提高个人素质;二是进一步增强参训团体的凝聚力,塑造组织的团队精神。[2]
一方面,通过培训学习、进修深造、到基层下派挂职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应鼓励教师转变角色,从教师转变为培训师。另一方面,发展兼职教师队伍。[3]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根据培训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需要,选聘既有较高理论政策水平,又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作兼职教师,建立农垦行业的共享培训师资库,形成一批了解农垦新兴产业的发展,理论水平高、接地气,受学员欢迎的师资团队。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我们一直在探索“三三制”组合模式,即每一期培训班我们的师资都是由学院教授、行业专家、企业内训师三种类型师资组成,其中教授以学院各系优秀教师为主力,与省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形成师资共享合作关系,行业专家方面,与省内外行业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挂职合作项目,由学院派出专业教师,企业派出经理,双方互相兼职,帮助企业自身建立企业内训师团队。
(五)提高培训服务团队素质,以优质服务来提升培训效果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农垦企业员工培训与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我们提倡农垦培训人员应具备四种基本能力:一是要有较强的工作执行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较高的语言文字水平,高质量的完成培训赋予的工作任务;二是要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工作创新的思路和办法;三是要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具有扎实的培训教育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在培养重要领域和重要人群的教育培训上能够发挥咨询指导作用。四是要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善于在调研中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为此,应制定必要的考核目标,使这四个能力成为培训人员能力提升的方向和目标。[4]
参考文献
[1]钟恳.聚精会神促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同开创农垦事业新的辉煌[J].中国农垦,2015(4).
[2]姜平.打造农业人才培养阵地[J].中国农垦,2015(4).
[3]杨红.吴忠市干部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策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4).
[4]郑树山.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开创成协工作新局面[J].中国成人教,2015(10).
[农垦与热带产业]
Research on Managerial and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State Farm Enterprises under New Conditions
HE Wei, JIANG Ping, PENG Qing-huan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510507, China)
Abstract:A document about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tate farm was issued by State Council on Nov. 27th 2015. As a hard core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state farm enterprises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of realizing and promoting the new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many years engaged in managerial personnel training experience in state farm enterprises, The author collected research data about current situation and task of managerial personnel in state farm enterprises,explored inner and outer mechanism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ovided new reas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state farm enterprises un⁃der new conditions.
Key words:state farm enterprises;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31X(2016)01—0001-05
收稿日期:2015-11-28
作者简介:何伟(1960-),男,江西萍乡人,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金融学、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