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摘 要】随着模具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模具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中职学校对于模具类学生的培养也更加重视,然而模具专业涉及多个工种,对学生的知识面的要求较高,培养有一定困难。因此中职学校如何培养模具类学生也成为了重点话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培养思路;模具专业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工业产品越来越向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为了保持和加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产品的开发周期、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于是对制造各种产品的关键工艺装备——模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而作为培训摇篮的中职学校对如何培养能适应将来企业发展所需的模具技工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 模具制造业概况
1.1 模具产业发展情况
模具素有“工业之母”美称,目前我国模具企业达3万家,年产值达2200亿元人民币,年出口接近50亿美元,已成为模具制造大国和模具贸易大国。模具工业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电子通讯产品和家用电器等日常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产品领域。有关数据表明,一台全自动洗衣机约需模具200副,价值约3000万元;单台彩电大约共需模具约140副,价值约700万元,仅彩电模具每年就有约28亿元的市场。而随着各类产品为满足需求而进行的更新换代,使得模具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兴旺。
1.2 模具产业发展趋势
模具产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需求紧密结合,模具产业的发展趋势则通过模具企业的发展方向得到体现。主要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企业为追求规模效益,使得模具向着高速、精密、长寿命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产品更新换代快、赢得市场的需要,要求模具向着制造周短,成本低的快速经济的方向发展。
1.3 模具人才发展方向
根据模具产业链的发展,模具人才总体上需求分为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模具设计人员需要掌握CAD/CAM/CAE软件技术、制件成型工艺分析、模具成型工艺卡编制、模具结构及零部件设计等要求。而模具制造包含模具零部件修配、模具调试、模具装配、相关机床操作及修维保养等内容。
2 中职学校模具类学生培养
2.1 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在中职学校培养模具类学生应该首先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学生普遍理论水平较差,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的专业缺乏认识,对将来的人生没有良好的规划。那么,培养目标的明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课程教学质量评估
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指的是分析课程在教学过程设置上的合理性。这个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教学计划的合理性,中职学校模具类教学计划的制定,应根据该专业需求,结合自身教学资源,通过现阶段及未来人才需求合理制定。
2)专业课程教材的合理选用,如《模具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机械加工工艺》、《钳工工艺学》、《模具制造技术》等。
3)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性,结合中职类学生特点在模具课程教学应当尽可能把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时间采用均分形式。
4)教学模式合理性,模具制造是一门涉及多工种的学科,需要车、铣、钳、加工中心等操作。中职类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应采用一体化教学,做有特色的教学项目。
2.3 育与学的培养思路
1)加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广泛采用“讲练式”、“分组讨论法”、“启发式”等主动的教学方法,根据模具加工类型的多样性,进行分组加工交叉互学,然后整合装配,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团队意识;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施建设,通过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等新媒体教学方法与实物模具模型相结合,产生动态与静态的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建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对学生在模具类的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实践经验、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因素。模具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光要建立更要不断的进行培养,通过定期把教师送到企业再回炉或是从企业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可以使教师掌握到更新技术,加强业务的水平。
3)深入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合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传统课程以知识传授和理论思维为主,知识、概念、定律为载体,完全依赖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兴趣,能力欠缺。而一体化课程是知识运用和能力训练为主,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探索新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更能使能力上面有明显提高。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的依托是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基地内部硬件投入与模具企业产品接轨,从易到难,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
4)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加快學校对模具类专业的改革,从而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整。可以尝试建立以企业名为班级名,通过企业来发放班级奖励模式,刺激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企业文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部分放在学校,另一部分可以放到企业。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下到生产第一线了解他们将要从事的工作,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另一方面可利用企业资源弥补学校某些硬件资源的不足。这样可以避免因资源的不足造成在模具类学生培养上的缺失。
3 结束语
针对中职学校模具类学生的培养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增加就业筹码。只要有合理的培养体系,培养模具类人才的难度并不大。本文通过模具产业自身特点,结合现状,对中职学校模具类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赖明燕.中职校《钳工》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8:101-102.
[2]沈理由,缪遇春.广东省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J].模具制造,2014,7:90-96.
[3]柳燕群.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
[4]姜太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