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琴,熊 艳
(1.北京物资学院体育教学部,北京 101100;2.中国传媒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4)
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孙 琴1,熊 艳2
(1.北京物资学院体育教学部,北京 101100;2.中国传媒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4)
摘 要:本文通过对美国运动教育模式进行剖析和研究,以实验研究的形式证实高校健美操教学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实验表明,运动教育模式较之传统健美操教育模式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健美操参与度、积极性和跳健美操的综合能力,适合在全国高校普遍开展。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健美操教学;实验研究
投稿日期:2015-11-28
教育部2002年发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高校体育课程6大发展目标,并把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明确界定为:“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纲要》的指导下,高校学生学习模式向探究型学习、自主型学习和研究型学习转变。传统的健美操课的教法都是由教师教授技术技巧,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没有任何的自我发展空间或是能力的拓展,这与纲要的指导精神背离。美国运动教育模式有良好教学效果,它在培养学生的运动知识、技能、社会适应性、情意以及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方面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经20多年的发展成为一种较为完善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证实运动教育模式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更符合《纲要》指导的需要,采用实验研究的形式对2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该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加强,在体育课上的投入明显增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全面体验运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运动知识、社会适应性、团队协作与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1.1 研究对象
本文将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2所普通高校共228名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这2所高校都是综合性院校,一所为工科为主的学校,另一所为文科为主的学校,因此具有普遍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将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应用于各高校的健美操必修课教学中。随机抽取各高校健美操必修课2011级2个普通班学生,分别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各高校内,实验监控为同一位教师教授相同的内容,并且教学时间段和学生人数相一致。实验时间为1个学期,都为16次课。对照班采用传统健美操教育模式,即教一套操就考一套操,在统一固定音乐下个人独自完成。实验班也是教同样的套路,只是采用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将32学时的课程作为一个赛季,分别设计成练习期、季前赛、正式比赛以及期末的年终总决赛。将全班学生按照男女混搭的形式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为队长、技术指导、裁判、记录员、音乐顾问以及编排指导,并且要求每个队设计出自己风格和特性的队名、队旗和Logo。期末考试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要求各队自行选择合适音乐、自编开始结束造型、自编过渡和连接动作以及成套中的配合,统一服装以集体的形式展示。每一个赛季,都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并且轮流担任健美操裁判、记录员、放音员等裁判工作。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在实验前后对健美操该项运动在情感、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以及对健美操课喜好程度的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28份,有效率99.1%。
1.2.3 专家访谈法 访问和请教健美操界的知名专家,对国家体育总局健美操协会的领导、北京体育大学的健美操专家、教授以及各高校健美操主讲教师进行访谈,就实验的设计和问卷的设计以及实验的实施与监控等方面听取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并分析。
2.1 健美操实践能力比较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健美操实践能力都得到展示,由表1可知,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由于教学模式的不同,至使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的参与度不同以及学生的学习吸收能力不同,直接导致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健美操实践能力明显不同。实验班学生,由于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较多,对健美操基础理论理解较透彻,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学操、编操的热情较高,课上和课下主动练习的积极性较大,相应地自我锻炼时间就较多。因此,实践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且效果显著。这说明运动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把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尝试和体验,使健美操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地发展和提高。
由表1可知,在期末考试健美操实践能力掌握的这部分,实验班学生比传统班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了10.48分,表明通过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学生的健美操实践能力有显著性提高。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实践能力比较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音乐能力比较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创编能力比较
2.2 健美操音乐能力比较分析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和情感表达的载体,健美操音乐运用和理解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健美操技术的发挥和技能的掌握。在传统健美操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的掌握要求程度很低,仅要求学生在成套表演过程中能配合上音乐,能准确地开始和结束即可;而在运动模式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成套动作能完美配合音乐,还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领悟、理解和制作的能力。
传统教育模式不要求学生选择音乐,所有人都是固定统一的音乐,首先在听觉效果上就造成了听觉疲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对健美操的喜好程度。而在实验班的教学中,要求各团队自行选择本组喜欢的音乐,同时老师对于音乐选择给予一定指导,从音乐节奏、旋律和动感程度上进行引导,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创编的主题和内容进行音乐剪辑,从各个层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健美操音乐的理解力、领悟力和表达能力。由表2得知,通过运动模式的教学,学生对于健美操音乐的能力有显著性提高。
2.3 健美操创编能力比较分析
健美操创编能力是健美操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健美操能力中更高一层次的能力表现。健美操创编能力更能表现学生对于健美操掌握的程度及能力高低。在体育院校的健美操培养中,要求学生能独立进行各种健美操不同风格的成套完整创编,包括动作元素、组合套路以及开始、结束造型、过渡连接和配合。而在本实验中由于学生基础问题和培养计划的不同,仅仅要求学生在规定动作基础上加入开始、结束造型设计、过渡连接和配合的设计。具体表现如表3所示。
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健美操创编能力不作要求,通过实验结果比对发现,运动教育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健美操创编能力。学生在自我创编的过程中,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和互助,提高了自我表现,倾注更多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从而促进健美操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1 结 论
3.1.1 运动教育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健美操的实践能力、健美操创编能力,同时运动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健美操音乐的理解力、领悟力和表达能力,能清晰地掌握健美操各项理论知识。
3.1.2 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深化健美操教学改革,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注重学生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健美操课堂更生动活泼,促进了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提高。
3.1.3 运动教育模式下学生增强了自豪感,成功感和自信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在创编的同时,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在体现个性的同时又变现了共性,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健美操的喜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内课外相结合,促进了身体素质和健美操运动技能的普遍提高,利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3.2 建议
3.2.1 教学改革必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检验和提高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性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运动教育模式能灵活有效地适应和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并反过来促进教学改革,建议把它引入高校健美操教学,并作为考核健美操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加以推广。
3.2.2 运动教育改革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要求更高,特别是对健美操理论和健美操裁判法以及健美操赛事的流程等很好的掌握,因此健美操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才能促进健美操教学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改芹.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构建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1):156-159.
[2]宋翠翠,孙琴.将“创造性比赛”引入高校健美操教学考核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95-98.
[3]陈忠英.对健美操“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42-145.
作者简介:孙琴(1981~),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2.024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1-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