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芝,朱 云,刘 玉,吕新颖,徐立彬(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在高校田径训练的实践研究——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
李凤芝,朱 云,刘 玉,吕新颖,徐立彬
(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本文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体育学院现有师资结构为软件环境,以学院的场馆、仪器设备硬件设施为依据,构建包括教练员团队、科研团队、营养医疗保健团队为主要合作模式的复合型训练团队,实现一个训练周期,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复合型;训练团队;高校;田径
投稿日期:2015-11-21
1.1 研究背景
1.1.1 阜阳师范学院田径训练队情况介绍 阜阳师范学院田径训练队一直以来是由普通高考大学生运动员组成,从零基础训练开始的训练团队,秉承着“发展优势项目争金牌”“提高冷门项目竞争力”“不放松弱势项目促发展”的原则,坚持多年训练、不间断训练的训练模式,虽然学生参训基础薄弱,但经过训练团队的辛苦努力和艰辛探索,在安徽省乃至全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6年的省运会上获得9枚金牌并获得团体总分第1名;2008年至今在省大学生运动会和省运会高校部的数次比赛中均在男子标枪、男女链球(2010年后安徽省高校田径比赛已经取消该项目)、男子撑杆跳高和跳高、女子5 000m等项目获得金牌。1996年至今;阜阳师范学院田径训练队队员代表安徽省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并取得男子链球第5名和女子100m第4名等多项好成绩,并有多名运动员通过到校后艰苦的、科学的训练,由一名普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高考生成长为国家一级运动员。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教练员高超智慧和专业水平的体现,更为高校的田径训练培养了一批有经验、肯奉献的、专业能力强的教练员队伍。目前,阜阳师范学院田径训练队形成了以优势项目撑杆跳高带短跑的短跑队,以跳高和跳远优势项目带三级跳远的跳跃队,以优势铁饼和标枪带铅球的投掷队,以冷门全能、110m栏带中长跑的长跑队,共4个训练队伍,分别由4个教练带领训练,每位教练员负责一个训练队。
1.1.3 复合型训练团队的训练模式将是我国运动队训练的发展趋势 从竞技体育的发展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渗透,竞技体育之争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科技之争,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优势,依靠科技力量提高训练的科学程度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依此为目的,各体育强国强化了研究人员对教练员工作的支持力度,或建立大型训练基地,集中一批生物力学、生理学、训练学、心理学、营养学等领域的专家,密切配合运动训练实践,与教练员合作开展科学训练和技术诊断。我国国家运动队首先提出建设复合型训练团队,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段世杰副局长于2004年正式提出,后来在《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中予以确认。目的是使管理人员、教练、医务人员等密切合作,组成高水平的训练体系,以实现科学训练,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从目前我国在奥运会、亚运会等各种国际大赛的表现可见,复合型训练团队的训练模式是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和有进一步推广的最优化训练模式。
1.1.4 学院现有软、硬件环境已具备建立复合型训练团队的条件 (1)现有教练员和团队成员所学学科齐全,具备组建专业素质高,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训练团队的师资条件。阜阳师范学院田径教练员,由几十年从事田径教学和训练的教师和各相关专业人员构成。其中,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2人,在省级比赛中所带队员获得金牌的教练员3人,所带领的训练队成绩一直保持较高的竞技能力是学院的优势项目。团队构成人员知识结构合理,所从事的专业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能训练学、运动保健学、体质评价与测量、运动心理学、运动员损伤与康复、田径训练等多学科、多领域、多渠道的专业人员;其中博士3人、硕士5人均在各学科领域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年龄45岁以上有1人、35~45岁有7人、35岁以下有2人,以精力和经验最为丰富的中年人为主力军,同时既有多年从事田径运动训练的老教练员进行指导,又有年轻有活力具有创新思维的新生代存在,是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理想的软件环境。(2)阜阳师范学院现有实验设备和场馆设施为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阜阳师范学院现有运动生理和心理训练监控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和体能检测实验室、运动保健和康复实验室、运动解剖和动作技能监测实验室、体质健康评定实验室和体能训练基地等相关的8个实验室(基地)。同时,阜阳师范学院有1个设备齐全的体育馆和3个标准的田径场地能够满足全天候的田径运动训练、监测与康复理疗,能完全满足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所需的场馆与设备需求。(3)阜阳师范学院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提高,给予资金支持解决了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决定因素。2015年阜阳师范学院领导对于体育学院组队参加省级和各级各类体育比赛给予的高度的重视,大力支持优势项目的训练和参赛工作,成立专项基金给予鼓励。田径项目一直以来是阜阳师范学院在省级及以上级别体育赛事中的优势项目,阜阳师范学院始终重视和支持田径队的训练工作,为训练队的成立、日常训练和参加比赛都给予鼓励。无论从资金、人员安排和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做出了大量工作为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提供了决策性作用,是本训练团队建设能够实现的坚强后盾。
1.2 研究意义
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都开始借助科研对训练实施科学指导,以获得最佳训练效果和提高训练效率,团队训练取代个体执教,复合型训练团队应运而生。深刻认识复合型训练团队的本质,以及如何促进合作,实现团队目标是个非常重要,又不能回避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实行竞技体育的“体教结合”政策后,高校承担着竞技体育的训练和管理工作。本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其研究意义。理论研究意义主要体现为可以为复合型训练团队的深入研究提供学术参考。实践研究意义主要体现为2个方面:(1)通过个案研究对复合型训练团队成员构成、合作模式、实现动力等问题的研究,将从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阐释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的模式,深化人们对训练团队及团队合作问题的认识,可以为高校如何建设该团队提供借鉴;(2)建设复合型训练团队的目的是通过教练员、研究人员等的合作实施科学训练,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本研究探索的科学训练实践途径可以为安徽省高校训练队建设方面提供策略参考。
2.1 研究对象
高校田径训练中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模式。
2.2 研究方法
(3) 在各系统改造中,特别是对车站售检票设备的改造,需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尽量减少施工对运营的影响。综合监控系统、通信系统、FAS(火灾报警系统)、BAS(环境监控系统)、给排水系统、低压配电系统和通风空调系统等的改造原则如下:①在换乘通道新增设备接入5号线;②在出入口、站厅改造部分及换乘厅区域新增设备接入2号线;③对原系统进行相应扩容改造。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复合型训练团队结构、分工和管理模式进行梳理,为构建阜阳师范学院学院田径训练团队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建立阜阳师范学院特色的复合型训练团队理清框架结构。
2.2.2 个案研究法 通过个案研究,对阜阳师范学院田径训练队复合型训练模式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寻求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2.2.3 归纳分析法 通过归纳和辩证分析,提出高校田径训练队建设中复合型训练团队模式建议。
3.1 构建高校复合型训练团队的人员配备模式
高校复合型田径训练团队的构建,重中之重就是要在人员配备和分工合作上下功夫。具体来讲,人员主要包括教练员团队主要是负责4个队伍的教练员组成,分别进行基础素质训练、专项素质训练、核心体能训练和专项技术等训练;科研人员团队主要由从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能训练学、运动心理学和体质评价与测量的教学和实验人员组成,主要对各个阶段学生训练的情况进行监控和指导;医务人员团队是由运动保健学和运动员损伤与康复的专业教师组成,主要对运动员进行准备活动和恢复、放松,损伤和康复的监测、诊断和治疗。(图1)
图1 高校复合型训练团队合作模式图
3.2 团队运行方式为合作模式的实践流程
科学训练通过以下4步实现一个发展周期:(1)以科学理论、方法等为支撑,对运动训练实施科学诊断,形成理想目标与模型;(2)训练实施者运用科学理论、技术、方法等组织、控制运动训练过程,形成实践结果;(3)分析结果与理想目标的差距,并对差距进行科学诊断,对理论、方法等进行必要修正;(4)诊断结果反馈给训练实施者,对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控制等因素进行必要调整。
3.2.1 初始诊断后训练团队讨论并建立训练目标和重点 参训初期,训练团队对于每一位运动员进行初试成绩的测试,科研团队对其肌肉力量和生理生化指标数据进行提取并做成记录表,将评估后的缺陷和不足提供给教练团队,并与教练员讨论下一阶段的训练重点和注意事项。
3.2.2 主教练对日常训练的监控和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 根据训练周期的安排,本周期训练共2年时间,划分为4个训练小周期,分为基础训练期、专项体能和技术储备期、赛前调整期和比赛期。(1)基础训练期主要进行体能训练,由体能教练根据主教练和科研团队对每个运动员体能需求安排针对性训练,主教练执行并严格由体能教练监督和指导;(2)专项体能训练期则由主教练针对运动员在专项中的技术需求,提出强化机能要求,由体能教练给出方式和方法,主教练选择性进行个性化训练;(3)技术储备期是主教练和科研团队共同研究和制订个性化、最优化训练计划的关键时期,每个队员都要进行技术诊断和体能测试,团队对省内各运动项目成绩分析,结合运动员实际优势确定主项与副项,进行主项专项化技术训练,医疗和科研团队进行检测和指导;(4)赛前调整期和比赛期,是复合型训练团队最为繁忙和合作的时期,以运动员同类项目为依据进行小组训练和调整。同时,根据不同训练组中运动员兼项情况进行模拟比赛,检验训练效果,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医疗团队每日训练课都有进行准备活动拉伸和放松拉伸的指导,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
3.2.3 赛前和赛中训练团队的高度融合
科研团队每次模拟比赛期间都有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监测,及时对运动员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提出指导意见,保障主教练在比赛前和比赛期间对于运动员状态调整的效果。比赛期间高度的团队融合保证了每个运动员参赛期间都有主教练亲自指导进行准备活动、赛中指导和赛后的体能心理调整和恢复。同时,比赛日参赛运动员的准备活动和恢复都有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促进了运动员在比赛中高竞技水平的出现和保持。
3.3 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后的训练效果
田径队参加安徽省十三运会高校部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男子十项全能金牌,并有400m和总分获得二级运动员称号、男子100m和跳远金牌的好成绩。其中,有10人次获得二级以上运动员称号;14人次获得前3名,并有1人打破省运会撑杆跳高纪录;男子跳高、跳远、400m、110m栏等6人次打破阜阳师范学院上届参赛成绩纪录;总分取得男子第2名,团体第3名的好成绩;无一名运动员因伤退赛,都比较稳定地发挥了训练的最好成绩,并有5人次超水平发挥。这些成绩都佐证了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对于从零基础开始训练的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是有实际效果的,也是一次训练团队建设的成功尝试。
4.1 存在的不足
4.1.1 复合型训练团队成员在学校年度绩效考核中工作量的计算无法量化,对今后团队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4.1.2 学院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中忽视了运动员团队的建设问题,对运动员训练后的奖励机制不足,严重影响下届选拔和抽调优秀苗子参训的积极性。
4.1.3 科研团队和医疗团队的仪器设施还不能满足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的需求,大型诊疗和康复器材需要购进,加强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效果。
4.2 建 议
4.2.1 复合型训练团队的成员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
4.2.2 以训练团队建设的核心问题——合作训练为突破口,加大科研团队、医疗团队在训练中的保障作用,密切田径训练工作相关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4.2.3 从实践科学训练的角度把握复合型训练团队合作模式,了解团队合作的范围、特点等情况,为训练团队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4.2.4 处理好复合型训练团队合作的动力问题,深刻认识团队合作的本质与条件,提高团队合作水平、保证团队的活力和实效。
参考文献:
[1]赵岱昌.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合作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
[2]杨树安.新时期运动队的领队工作[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2):5-7.
作者简介:李凤芝(1973~),副教授。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体育教育。
基金项目:阜阳师范学院教研重点项目(2014JYXM20)。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2.009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