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探索

2016-05-14 23:05龙榕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高中政治兴趣

龙榕

[摘 要] 政治知识和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化教育有助于营造学习环境,拓展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理论,运用生活化场景导入课堂,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设置生活化问题、开展生活化实践,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经过思考和分析,提炼出文本中的知识要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兴趣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掌握政治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过思考和分析,逐步掌握学习规律,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生活现象和生活场景来探索知识、总结规律,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生活化教育的内涵

生活化教育,指教师借助生活中的现象和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发现蕴含在生活中的政治知识。探究生活中的现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转变学习模式,分析生活现象中的规律,实现自主探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中的事例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一定能够从中寻求到智慧的宝藏。生活化教育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经过思考和分析,提炼出文本中的知识要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二、生活化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营造学习环境。教师善于选择生活中有趣的事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规律,营造轻松、亲切的氛围,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这些生活化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基础,他们会在这些现象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深刻的感悟和体会。二是有助于拓展学习任务。生活中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通过生活中的现象阐释理论知识点,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索,拓宽学习视野。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是一个万花筒,斑斓的色彩吸引着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生活化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生活化场景导入

生活化的知识缩短了书本知识与学习者认知之间的距离,消除学习者望而生畏的心理。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导入来吸引学生关注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设置生活化的导入,无形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上,使学生认真探究、积极分析。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眼球,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借助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避免了学生对新知识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有利于学生顺利学习新课。例如在学习“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现三个镜头:

镜头一:展现几张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图片。(旁白:正式列入奥运会的体育运动项目有二十多种,而没有列入奥运会的就更多了。)

镜头二: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杰作遍布世界各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如故宫、泰姬陵、巴特农神庙……

镜头三:世界各地的人们使用不同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如汉字、英文字母等。

教师运用这些生活中的画面和镜头来导入课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目光被课堂紧紧吸引。在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候,教师提出本课重点学习内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的观察和思考,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形成了初步认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斯宾塞曾经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生活是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生活中,形成学习主动性。这种情境会给学生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学生不会感到知识是硬塞给他们的。生活是现实的,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展开积极的探究和思考。

例如在学习“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点,笔者提到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这个栏目多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敏锐的“眼睛”,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经《焦点访谈》曝光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通过这个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焦点访谈》备受众人关注?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生活化的情境克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把课堂的着力点放到了学生身上,驱使学生主动去“学”,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着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融入到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敏锐度。

(三)设置生活化问题

华罗庚曾经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思考问题的重要性。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却也不是生活的简单还原。实际上,教育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对生活的超越。在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生活化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究。问题是探究的导火索,它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常识对问题进行判断,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来进行推理,从而提高问题分析能力,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对问题的思考反映出了学习的实质。如教师借助生活中的现象来提出问题:“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少商家推出了“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500元商品。购物狂欢后,一些消费者发现许多“凑单”购买的商品并不是自己需要的。教师抛出问题: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属于什么行为?学生自主思考,自由讨论,得出以下结论:这是一种非理性购买行为。消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在商家推出的“满500就送”的活动中,一些消费者为了凑单而购买不需要的商品,背离了理性消费的原则。生活化的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

(四)开展生活化实践

教育过程也是生活过程。教育是个体生命历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展生活化的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生活化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课堂中要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例如,教师给出以下材料:自拍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经常做的事。自拍杆是一种自拍工具,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相机固定在伸缩杆上,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因其灵活方便的特点迅速成为风靡世界的“自拍神器”。但这种“神器”在法国凡尔赛宫、罗马斗兽场等景点遭到禁用。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使用自拍杆的经历谈谈自拍杆遭禁用的原因。学生通过实际使用后发现:在狭窄空间内使用“自拍神器”会给藏品和观众的安全带来威胁。通过对同一个事物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学生明白了矛盾是辩证统一的。这种教学方法把政治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和判断问题,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履伟.超越学科知识 建构课程思维——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

[2]杨洪芳,肖清彦.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缺失[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Z1).

[3]汪凤炎.德化的生活——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张淑光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育高中政治兴趣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以“生活”为眼,定格美好瞬间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