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2016-05-14 10:39贾美倩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校社团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

贾美倩

[摘 要] 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组织机构,它在高校治理和改革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准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着眼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可行性措施,引导和放大积极因素,发酵和传播正面能量,是当今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刚性需求。

[关键词] 高校社团;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发组织数量多、种类全、辐射面广、影响力和凝聚力强的学生社会团体。高校社团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高校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大学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活世界中积极向上意识形态的总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优良传统、校风校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等。它虽然不是有形存在,但它一旦固化形成,就会自觉建立起自身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成为一所学校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它可以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和活动仪式来引导群体成员的行为、心理、精神面貌及向善意识,使其在自觉与不自觉间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可以象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样,对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起到引导和约束的作用。一所学校优良传统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精神文明熏陶和养成过程。而学生社团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则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如何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时期高校社团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一项全新课题。

一、高校社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1.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在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常常被社会诟病。人文精神的缺失,道德水准的下滑,网络叛逆信息的冲击,思想政治工作的乏力,已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普遍难题。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无疑应该充当精神文明建设的先卒和表率。学生社团的主战场不仅仅在创新创业上,也在国事家事天下事上。社团开展的时政评论、热点辩论等活动,无疑调动了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扩大了学校德育工作在大学生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覆盖面,使有限的“两课”课堂教学活动,在学生作为主体的社团活动中得到了泛化和延伸。

2.促进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古往今来,多少民主人士、爱国志士,都是通过社团组织,宣传民主,宣传抗日,保家卫国,教育救国。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在1916年至1927年任北大校长的10年间,一方面施政改革,革新北大,另一方面扶掖社团,活跃学术,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时至今日,“学术”“自由”之风依然是北大的校风、学风。大学社团组织的主体全部是学生,在校风、学风的形成方面,比校方和教师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其渗透和蔓延更强更广,其言传和身教顺利便当。

3.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大学需要人文精神,大学生更需要科学精神。在“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的大潮下,大学社团组织应把培育和养成大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精益求精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放在首位。通过社团组织活动,在文化品牌创建中,能秉承交流服务、实践创新的品牌理念,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升学生视野,激发思想火花与灵感;实现人生价值的实质精神,激发师生科技专业兴趣,浓厚交流与实践氛围,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科学综合素质。

4.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015年大学生思想动态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由于受到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大学生出现迷茫、困惑、苦闷、压抑、烦躁、焦虑等心态和不安心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的社团文化生活,可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各种心理素质。也可以通过大学生心理协会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提高会员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适心理;了解反馈大学生心理状况,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聘请专业老师来做团体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协助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参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调查研究,组织心理学学术交流等活动,既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又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高校社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1.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高校社团文化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思想最新理论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高校应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结合见义勇为、尊师重教等社会热点问题,让大学生在活动中理论结合实践,了解社会、服务人民,增强自身对内外环境的影响力,不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抵制西方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冲击等。

2.强化高校社团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高校社团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让大学生为社会提供专业性、公益性服务,做好社会服务工作。[2] 年轻而有活力的学生组织,以服务广大同学,锻炼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凝心聚力,坚定思想,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爱党爱国。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需要帮助对象解决困难,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等,在服务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充实和丰富社团活动内容

社团文化除了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外,主要还开展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为目的活动和竞赛,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环境。因此,高校社团是“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驱动轮,充当着体制创新的领先者,梦想引领的追随者,新型社团的示范者,能力拓展的先行者。通过开展专业实践性社团技能竞赛、辩论赛、微电影制作大赛、专业社团进社区微公益服务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为高校注入更多的青春与活力;通过高校的众创空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平台

面对“互联网+”的大形势,学生社团组织要顺势而为:一是利用“互联网+”校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拓展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渠道和空间。通过“互联网+”校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网上网下形成合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二是搭建社团文化的新媒体应用平台。高校学生社团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创建自己的网站或者利用SNS、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平台,及时宣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社会正能量。三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社团业务,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服务,提升社团组织的凝聚力。

5.建立健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管理机制

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既要靠教育又要靠管理,良好的管理机制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向上发展的重要保障。[3] 学生社团要注意理顺关系,建立制度,使精神文明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当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只重视在口头上,往往只是发个文件、开个会议就算完事,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践上。诸如文明学院、文明处室、文明宿舍、文明餐厅等评选活动要定期开展并深入下去。在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一定的经费投入,给学生社团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适当的经费支持,广开渠道,多方为学生社团组织筹措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刘莉.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2):18-19.

[2]刘京花.浅析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11):174-175.

[3]范文佳,王红武,刘杨.云南部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及其发展途径[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4(1):30-32.

责任编辑 蓝光喜

猜你喜欢
高校社团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高校社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在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浅析高校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与意义
高校社团推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探讨
谈谈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浅析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对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