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霜
[摘 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课外艺术活动已成为大学生们展现自我、张扬艺术个性的平台,同时也存在着机遇与挑战、主流与潜流、积极与负面并存的局面,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面对这样的现状,高校要以教育理念为先导,以规章制度为抓手,以人文环境为基石,以学生社团为依托,以高雅艺术进校园为平台,推进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高校教学;课外艺术活动;困境与举措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美学意义。高校的课外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有指导的师生艺术实践,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高校课外艺术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直以来,高校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够借助学校及社会各种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例如:校团委联合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共同举办的大学生校园艺术节、民俗文化节、演讲赛、辩论赛、健美操赛、主题征文比赛、摄影摄像比赛等活动,为新一代大学生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形成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或者组织开展各类旗帜鲜明、主题突出的音乐活动,例如纪念“九一八”大学生歌咏活动、“最炫民族风”大型少数民族音乐联欢会,以讴歌时代人物为题材的歌舞剧、校园音乐剧以及优秀交响音乐作品赏析等等。另外,还有以班级或院系为单位,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文艺汇演当中,获得直接的文艺滋养,接受艺术的熏陶。类似这些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来改变和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使他们获得情感的抒发、情操的陶冶、思想的碰撞,加深其对文化的理解,既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诉求,又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高校课外艺术活动开展的困境
从当前国内高校课外艺术活动开展情况而言,存在着机遇与挑战、主流与潜流、积极与负面并存的局面,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校园文化价值取向的偏失
高校是知识精英密集的地方,是文化产品的主阵地,更是创造精品文化和高雅艺术的主渠道。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体现了高校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价值定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该说,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乐观积极的,是值得褒扬的。但在客观表象下,其间的价值取向也存在一定偏失,不容轻视。
其一,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一种以娱乐消遣为终极目的的流行艺术开始在高校盛行,例如:有些高校的课外艺术活动会热衷于推行通俗性文化活动,如街舞表演、劲歌靓舞表演、通俗歌曲串烧等,崇尚娱乐性、媚俗性,给庸俗文化留有空间,而不愿意举办高雅严肃的艺术活动;有些学校宁愿高价聘请当红的歌星、影星、节目主持人来校座谈、拍照留影,而却常常淡漠自己本学校的艺术专家,即便是这些专家学者在该艺术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口碑和成就。
其二,在高校实施课外艺术活动时,人们总会不自觉地用一种专业艺术教育的标准来衡量,经常会出现某些偏差。例如:忽视艺术普及,重视个例提高;忽视艺术教学,重视报名比赛;忽视艺术育人,重视竞技成绩;忽视艺术审美,重视技能培养;忽视艺术素养,重视单科教学等。类似这些思维定势早已偏离了高校课外艺术活动的宗旨,导致高校人文教育上的缺失,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
其三,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国内各高校愈发重视学校硬件设施投入。放眼高校,一座座高楼建筑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现代化的装潢设计让这些钢筋水泥的楼房,都市感极强。然而,作为隐性内容的校园艺术环境设计,有些高校却显得怠慢轻视。不但校园的园艺、雕塑、绿地极少关注,艺术场馆更是稀少,校园的艺术氛围很稀薄。而校园文化艺术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旦缺失,也是一大遗憾。
2.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实施的不足
目前,尽管国内很多高校都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类课外艺术活动,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高校忽视、轻视的现象,导致各高校之间课外艺术活动发展失衡,呈现出规范不足、标准不一、层次不均的种种乱象。
其一,就高校领导而言,大部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艺术活动,切实执行党与国家的相关政策,下拨经费充足,各类软硬件设施齐备,师资雄厚。但有的高校领导则马虎了事、搪塞敷衍,缺乏足够重视,因此造成课外艺术活动器材、经费和场地严重匮乏的问题。
其二,就高校师生而言,尽管很多艺术教师爱岗敬业,广大学子对艺术也孜孜以求,但是由于人的艺术素质是隐性的、不太显露的,它与当前的社会就业缺乏直接关联,更与学历文凭的获得关系甚微。因此,在功利意识作祟下,在专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下,高校课外艺术活动的功效很难得到社会认可。另外,“自主参与”课外艺术活动的主张,给了部分师生不参与的理由和惰性,这极大制约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让部分学生丧失学习艺术的热情和主动性。
其三,就高校艺术管理而言,为了更好地推行艺术教育管理,很多高校都设立了艺术教研室、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育办公室等机构,并引进了相关的艺术师资。然而,由于每位教师的所学艺术专长不同,因此因人设制、因时设制课外艺术活动的主题、内容、评价方式等情况屡见不鲜。由于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实施不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同时还间接地受到专业艺术教育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的影响,使普通高校课外艺术活动丧失了自身的特点,显得层次不等、良莠不齐,无法彰显课外艺术活动的魅力。
三、推进高校课外艺术活动的思路与举措
高校课外艺术活动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美学情操,拓展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艺术内涵,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那么,在新时代的浪潮当中,如何有效地推进丰富多彩的学校课外艺术活动呢?
1.以教育理念为先导,凸显课外艺术活动的地位
一方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领略课外艺术活动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和内涵,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文化艺术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还要深入探寻艺术价值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让课外艺术活动在校园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首先,学校领导要要有前瞻性眼光,高度重视,措施得当,让课外艺术活动的广泛开展拥有一个宽阔坚实的平台。
其次,高校艺术教师作为课外艺术活动的指导者、实施者,以及日常事务的管理者,更是青年学生的教育者。因此,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克服随意性、散漫性,兢兢业业完成每一次的艺术指导,提升学生艺术社团的活动质量。
最后,高校大学生作为参与课外艺术活动的主体,也是活动的最终受益人,要充分认识到学习艺术、亲近艺术是为了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实现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个人素养,让生活精彩,让生命更有意义。
2.以规章制度为抓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的组织机构
上世纪末,教育部曾先后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等一系列艺术教育规划,使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也充分说明,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是学校课外艺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在普通高校中,要成立一个健全有效的艺术教育组织机构。要以校领导牵头,其他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等共同组建艺术教育委员会,下设艺术或美育教研室,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目标责任制度、学生艺术素质考查制度、艺术教育评估制度、艺术特长生招生制度、学生艺术竞赛活动管理制度、课外艺术活动奖惩制度等。同时要有固定的经费投入,加强校际之间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强化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另外,还要成立一支专业精良、师德高尚的艺术师资队伍。教师是教育实施的主力军,艺术教师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并影响着该校的艺术水准。
3.以人文环境为基石,创设高校校园的艺术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且作用显著的。因此,为了让艺术常驻校园,也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艺术教育环境是一个长效机制。
譬如可以在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等地方张贴充满艺术气息的书法绘画,在校园里打造园林景观,或者摆设一些独具匠心的艺术造型或名人雕塑等,营造出良好的人文艺术环境,给这些规划、建筑、景观的静态文化赋予一种艺术内涵,让人们不经意间就置身于幽静雅致的艺术氛围中,感知美、接受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当然,由于大学生们大都拥有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学校可以引导他们主动关心和参与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制作和管理,这样他们对学校的人文景观、雕塑建筑、园林绿化就能上升为美学的认识和理解,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4.以学生社团为依托,打造课外艺术活动的品牌
所谓品牌,即是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性质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它承载着人们对其产品以及服务的认可。高校育人,文化是根。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文化艺术活动为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校园内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传承。而高校课外艺术活动正是校园文化的显化、传承及演变的重要载体和表征。因此,大多数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积极筹建合唱协会、舞蹈协会、健美操协会、美术协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等等。其中有些高校的部分艺术社团,因为成立较早,汇聚着众多热心积极、才华横溢的艺术爱好者,其活动丰富、形式新颖、参与度高、受众面广,深受青年学子喜爱,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高校艺术爱好者的天堂。同时,由于高校课外艺术活动中受众广、影响大、效能高,举办时间常态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产生辐射效应,因此可以将其打造成艺术品牌活动,譬如:校园“一二·九”歌咏比赛、十佳歌手大赛、金秋文艺汇演、迎新晚会、五四诗歌朗颂会、民俗文化艺术节及其他各类文艺晚会等,都能有效地传播文化艺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因此,组建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是学校艺术文化活动的重要任务,是高校普通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的有效外延和重要拓展。
5.以“高雅艺术进校园”为平台,拓展学生群体的艺术视野
“高雅艺术进校园”是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的一项的艺术活动。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国家大手笔地邀请了众多国内高水平的艺术家走进校园与大学生面对面进行艺术交流。学生们通过观看表演、聆听讲解,大大地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了十多年,而该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之大、示范性之强远远超出预想,好评如潮。高校也可以不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艺术专家和艺术团体步入校园、深入课堂,聘请专家们担任客座教授,建立好长期合作关系,让他们指导学生艺术社团开展活动,演出经典艺术作品,开展专题学术报告、文艺演出或艺术展览,以精湛的艺术功底扩充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可以邀请些地方民俗艺人来校展演富有民族、传统、地方特色的原生态文艺剧目或艺术精品,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校园与社会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良好交流和碰撞。这些不但能够充分开发利用课外艺术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群体的艺术视野,促进艺术素养的发展。
高校课外艺术活动是以艺术为媒介的学生与教师双方共同的活动,是美学与情趣的融合统一,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统一,它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途径,也是其他教育门类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乘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春风,大力推行学校课外艺术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的园地必将百花绽放、春光无限!
参考文献
[1]李万斌.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方略初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2]郭成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张妍.以艺术教育为载体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内涵——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12).
[4]王真.以文艺活动为途径,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学子(理论版),2014,(1).
[5]刘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的课外音乐艺术活动研究[J].品牌研究,2015,(1).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