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华
转化与化归思想解决问题是高中数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数学问题的解决总离不开转化与化归,如未知向已知的转化、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的转化等等,要特别注意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转化. 熟练方法,看透本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解题素养.
数与形的转化
例1 已知:,,
求证:.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数学代数式几何意义的转换能力,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由条件式的结构联想到直线方程,进而由两点的坐标特点知其在单位圆上. 联想到条件式的几何意义,如何巧妙利用其几何意义也是关键.
证明 在坐标系中,点与点是直线与单位圆的两个交点,如图.
=(cosα-cosβ)2+(sinα-sinβ)2=2-2cos(α-β).
又单位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向量运算与不等式的转化
例2 己知直线与圆交于不同的两点是坐标原点, ,那么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 利用向量运算把已知不等式化为,从而得到夹角,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时),解得.
解 因为,所以,所以,
化简得,所以的夹角,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时,,解得.
答案
递推关系式的转化
例3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当实数为何值时,数列是等比数列?
(2)在(1)的结论下,设,数列的前项和,证明.
分析 (1) 根据条件,将递推关系式转化为项与项的关系,由等比数列定义得到的值;(2)由(1)得到新数列通项,再通过错位相减法进行求和,证出不等关系成立. 考查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列的求和等知识.
解 (1)方法1:由题意得,
(2)由(1)知,,,
①,
②.
①②得,
正难则反的转化
例4 已知,设命题:;命题:函数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求使命题“或”为真命题的实数的取值范围.
分析 本题考查复合命题的真假应用,利用正难则反的原则,将“,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转化为“求,同时为假命题时满足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 对:,即.
对:由已知得,的判别式,
所以,要使“或”为真命题,只需求其反面,假且假,
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命题的等价转化
例5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直线分别经过椭圆长轴和短轴的一个顶点,且与圆相切.
(1)求椭圆的方程;
(2)为圆上任意一点,以为切点作圆的切线与椭圆相交于点,求线段的取值范围.
分析 (1)把由椭圆的离心率得到的的关系式与直线的方程联立,即可解得的值,进而得到椭圆方程;(2)把圆的切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转化为关于的方程,再利用弦长公式找出弦的函数解析式,再用换元法把原式转化为关于的表达式,最后用基本不等式求值域即可. 考查椭圆的基本量的计算、弦长公式、换元法、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值域等知识.
解 (1)椭圆的离心率为,
即①.
又因为直线分别经过椭圆长轴和短轴的一个顶点,所以即,
由已知条件与圆相切可得,
②,
两式联立得
故椭圆的方程为.
(2)设在上,即,
以为切点的圆的切线为:,
即.
切线与椭圆交于,两点,
故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
转化为关于的方程为
设,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可得,
所以.
等积转化
例6 在三棱柱中,侧面为矩形,,为的中点,与交于点,侧面.
(1)证明:;
(2)若,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分析 (1)利用,可求得,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可证,可证平面,从而可证线线垂直;(2)由(1)知为三棱锥的高,底面为直角三角形,利用三棱锥的换底性求得三棱锥的体积,最后求出高即到平面的距离.
证明 (1),,
例7 已知函数(为参数).
(1)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当时,求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3)当时,如果,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分析 (1)直接解不等式组即可;(2)借助于的范围去求的范围;(3)原式转化为,利用换元法即可. 考查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和值域、换元法等知识.
解 (1)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
(2),
(3)
方程的根、图象的交点与函数的零点相互转化
例8 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则方程在区间上的所有实根之和为( )
A. B.
C. D.
分析 将方程根的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由图象读出即可. 考查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答案 B
例9 函数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则实数的大小关系是 .
分析 构造函数,借助两个函数与的图象关系及方程的根、函数图象的交点与函数的零点相互转化关系,不需要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解 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是什么? 是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
我们将函数的图象向下移动1个单位得到了函数的图象,因为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所以,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
观察图象,可以轻松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