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2016-05-14 07:35吴斌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质疑多媒体

吴斌

摘 要:小学正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导向,同时有利于解决这个年龄段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从小学抓起,常抓不懈。该文对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进行了研究,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质疑;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76

一、利用质疑导入新课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各方面能力的限制,往往学习新课时不能马上进入到求知境界中,这就需要教师对导入这一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以便迅速稳定他们的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儿童由于年龄小,好奇心重,教师可以想办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带他们融入新课。比如,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制造悬念时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把握好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同样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执教《我的祖国多辽阔》时,由“祖国到底有多大呢?”来引发学生质疑,导入新课,利用“南方穿彩群裙,北方飘雪花”的区域季节差异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祖国有多大”充满遐想。

二、结合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低年级的学生思想单纯,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可塑性最强,但同时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上课时教师应努力创设适合本课教学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和熏陶,完全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如在进行《我和动物交朋友》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明明和小鸟》的故事,讲述应该怎样和动物友好相处,让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善待动物,知道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三、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化学生的感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因此,学习《伸出爱的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进行教学。由于残疾人的生活离大多数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比较远的,学生很难从内心里真正感受到他们的真实生活,只有通过体验,才有真切感受到。教师可选择两名学生来体验生活:一位扮演盲人,一个扮演正常人,同时在教室里行走,看看哪个学生先走到讲台,完成任务后各自说出心里的感受。被蒙上双眼的学生说:“由于看不见,心情很紧张,害怕会被绊倒,还担心会撞到旁人,所以小心翼翼地摸着走。”通过创设情境、亲身体验,学生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明白了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种种的困难,需要我们伸出友爱的手。教师要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正确、深入的引导,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的品德课堂教学理念。

四、借助多媒体进行全面展示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有很多事例离现代生活很远,单纯的讲授学生无法接受,只有通过视频资料才能让学生有所了解。例如教学《战争风云下的苦难》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二战时期的视频资料,然后画面定格在一个女孩的脸部表情上,接着语气凝重地问:“从女孩的表情上,你看到了什么?”生:“恐惧、痛苦、害怕……”师:“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多少苦难呢?”师生在沉思中理解了战争风云下有多少苦难,从而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学生的思维被恰当地引入了轨道,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五、合理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

传统品德教育课程实效性不强,学生品德素养与行为脱节,学校在进行学生的行为评测活动时,应将评价内容具化为一个个学生的行为测评点,有条件的可编印系统完善、评价主体明确的自主实践评价手册,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认知,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优化自己的内在素养,使德育教育入脑走心,真正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

六、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价值观引导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变化的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会让他们在判断问题上出现一定的差别,教师要让学生在一定的限度内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不是走入歧途。我认为如果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话,应该及时进行疏导。人生观、价值观本身虽是主观概念,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讲,确实存在着主流价值观和非主流价值观。作为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肯定是要引导学生去贴近主流。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由于他们理性思维发育不完善,对很多问题的认识都会片面,再加上正慢慢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渐渐萌发,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且越是好学、爱看书、求知欲强的学生,越容易从书、网络或者成人世界践行“拿来主义”,满足他们思想上的标新立异。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思想和立场,对问题要有深刻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当学生有思想上的偏差时,你才有能力引导和说服。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上,我希望学生能够在人文关怀、辩证思维、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会有所收获。人文关怀是指他们能对当下的社会问题予以关注,而不是冷漠;辩证思维是希望他们能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全面的视野;社会责任是指他们能够树立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相比之下,学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实是最终的目标,毕竟多年后,学生还是要走向社会,在这个大家庭中生活。

参考文献:

[1] 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2] 朱桂玲.回归生活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J].学生之友,2010(9).

[3] 李艳革.新课改标准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J].中小学电教,2012(5).

[4] 贾秀玲.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反思[J].现代阅读,2012(9).

[5] 王俊梅.提高品德学科培训效能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2(35).

[6] 许信英.如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加活跃[J].新课程:中,2015(9).

[责任编辑 吴海婷]

猜你喜欢
小学思想品德质疑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