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彬
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顺应这一指导思想,国家相关部委与沿江11省市携起手来,共同进行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流淌在天地间的长江,重新恢复泽被万里的活力,护佑中华民族的复兴。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近年来如火如荼,以超过全国40%的人口和产值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经济的重心所在、活力所在。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则是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局部江段水体污染严重,69%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湿地退化,导致湖区水安全保障能力降低,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渔业资源严重枯竭;水鸟栖息地的减少和破坏直接威胁着众多稀有鸟类的生存;珍稀物种生存面临严峻挑战。这一触目惊心的现实,早已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
当今的中国已经把生态文明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保护长江这一重要的生态宝库、维系长江独特的生态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当初强调建设“黄金水道”“立体交通走廊”到如今强调“绿色发展”,党和国家再次就长江经济带建设思路做出重大调整,果断提出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将生态环境放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压倒性位置。在此背景下,建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应时、合势,堪称“神来之笔”。它既着眼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现实,又着眼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未来,更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力打好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这场攻坚战。
“神来之笔”还需“万全之策”。在推进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部署,注重用改革创新的办法,选准突破口,找到症结,抓住重点,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精准发力。一方面,我们要从着力化解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阶段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入手,实行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严格做到“不搞大开发”,另一方面要从强化联防联控和区域共治的大局出发,构建沿江11省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与合作平台,更好地促进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做到“共抓大保护”。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认识到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艰巨性,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犁庭扫穴、直捣黄龙”的魄力和“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朝气,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达目的不收兵,力争早日使这一宏伟愿景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