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长江绿色机遇

2016-05-14 19:35方君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6年5期
关键词:采砂长江生态

方君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长江流域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水电能源基地、黄金水道和生物宝库。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宽广、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完全有潜力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逶迤东去的长江,承载着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支撑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也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然而,随着沿江各地不断过度索取,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得极为脆弱,石漠化、水土流失、河湖湿地退化、污染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这条生命之河逐渐不堪重负,频频敲响生态警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015年对长江经济带的调研情况,让我们对长江流域的水安全十分忧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介绍,现在的长江被污染源包围,重化工围江,污水量大。“人不给水出路,水不给人活路。长江水安全的警钟已经敲响,比经济下行、产能过剩更严峻,治理起来比治大气污染更困难。”

拯救长江,已刻不容缓。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

长江流域各省市迎来了保护长江的黄金期。

剑指非法采砂 打响非法码头整治攻坚战

长江穿山越岭而来,蕴含着丰富的砂石和岸线资源。随着长江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砂石需求量激增,价格飞涨,被称为水中“软黄金”。虽国家相关部门要求长江采砂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并且有数量限制,但大量无资质的采砂船在利益驱动下驶入长江,像“血吸虫”一样将江底的砂石吸走,然后通过没有合法营运资质的“黑码头”转运、销售。偷税漏税、无证经营、生产设施简陋的“非法码头”受暴利驱使大肆非法经营。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非法采砂数量达数千万立方米,从而在江底形成深潭,造成局部河床下切,严重影响河床稳定。采砂,正在以疯狂的速度吞噬着长江河道及岸线资源,对航运安全以及生态环境进行着触目惊心的破坏,已成为影响长江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双赢发展的一颗“毒瘤”。

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今年年初,湖北省打响了非法码头整治攻坚战,提出了“取缔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整治方案。铲除其境内长江沿线的非法采砂和非法码头这两个相互依存的“病灶”。湖北省长江干线沿岸有477家无证码头,占全部码头总数的41.3%。整治要求其中25%的无证码头4月1日前停止作业,并自行拆除,否则将进行强拆并罚款,同时其他无证码头也要按照要求进行“规范”或“提升”。

不仅仅是湖北,目前长江沿线适宜建港的岸线资源已所剩不多,特别是深水岸线更为稀缺,非法码头的存在严重浪费了岸线资源。长江这一黄金水道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保护岸线资源刻不容缓。

“应依照《刑法》对在长江上非法采砂严重破坏航道危及航运安全的行为,以破坏交通设施罪定罪量刑,严格追究其刑事责任。”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建议。

对于目前长江非法采砂行为的泛滥,唐冠军认为,违法成本过低是非法采砂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和《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对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的行为均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尚无因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的行为而以破坏交通设施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先例。长期以来,行政机关只能将非法采砂行为责任追究停留在行政处罚上,形成了非法采砂获利巨大但违法成本十分低的局面,导致不法分子趋利而动、暴力抗法甚至腐败寻租。

休渔制度 让长江“休养生息”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义赏》。

长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生态河流。但是随着沿岸地区大规模的经济开发,长江生态不断恶化,渔业资源数量大幅减少,中华鲟等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3月1日,农业部在湖北宜昌启动了2016年长江流域阶段禁渔行动,从3月1日0时到6月30日24时,全流域的渔船、渔具、渔民上岸,给长江大部分水生生物产卵繁殖留足时间。此行动是顺应鱼类生长周期、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举措,将给鱼类等水生生物产卵繁衍留足时间,让长江“休养生息”,可谓“功在当前,利在长远”。通过阶段禁渔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推动长江流域天然捕捞规范发展和转型升级。

此次禁渔范围涉及长江流域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为中国内陆最大范围的禁渔行动,其中除往年的长江干流、重要通江河流干流和大渡河在青海和四川境内的干流江段外,淮河干流河段首次启动禁渔。

为自然留白 让长江成为最大“生态银行”

湖北省,地处长江之“腰”,是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同时也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承担着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艰巨任务。

“我们在长江岸线资源整合开发当中提出‘留白的概念,根据统一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一些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岸线资源保护好,暂不开发,促进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和高效利用。”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如是说。

至今,在长江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点上的南岸嘴,已经“空置”了近17年。南岸嘴面积有180亩,在这里可以尽览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气象,作家徐迟将它比作纽约的曼哈顿。2000年年初,当地政府即开始动迁南岸嘴居民及单位,为开发做准备。迄今为止,武汉市立场明确:“南岸嘴地区是‘城市之心,其规划建设要慎之又慎,在没有让世人为之一亮、为之一震的项目之时,要坚决留白!要相信子孙后代比我们更有眼光、更有智慧。”因此,武汉放弃了原本可以迅速增加的数百亿元土地收入和GDP,先后6次否定相关开发规划。

为长江“留白”,为未来留绿。南岸嘴,只是湖北省全力保护流域内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江苏省扬中市有100多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上的第二大岛,作为四面环江的“江中明珠”,其中主江岸线47.5公里,宜港深水岸线近30公里,其中已开发深水岸线仅4.9公里,大部分处于待开发状态,占长江中下游地区未利用的宜港深水岸线的一半以上。

扬中长江岸线上,生长着杨树、芦苇等防风挡涝植物,吸引了不少水鸟、羊群驻足,完全保持着原生态风貌。而在一江之隔的对岸其他县市,码头、行吊、烟囱林立,重型车辆与灰尘、废气“共舞”,大大小小的造船企业噪声不断,两岸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了解,在扬中市,获批使用岸线的企业仅5家,都是发展无污染的高端制造业,这些企业都是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如果环评不达标,一律不予审批并实施关停。“首先在项目环保审批上严格把关,对引进项目进行‘绿色审查,高能耗、高污染、附加值低的港口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同时在岸线利用上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岸线储备,合理开发和提高利用港口岸线效率;再者严格控制岸线过度使用,坚决反对一哄而上造成浪费。”扬中市环保局局长郑鲁军说。扬中市在开发深水岸线时勇于否决,近5年来,已累计否决审批项目超过200个。

“宁可不用,也不滥用,要真正使黄金岸线产生黄金效益。”扬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艾晓晖说。

责任托底,行动支撑。留白不是消极无为,而是着眼长远的使命担当。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守住生态底线,就是给未来发展“留白”。长江岸线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留白”体现了对宝贵岸线资源的珍惜,也是我们对保护长江永续发展的责任,“留白”的长江不仅是一处处韵致盎然的风光,更是一条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绿色崛起之路。

护一江碧水 积极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城在山中,山在水中”的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江城”。山水的连绵造就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注定了其不平凡的使命。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资源战略储备库,而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肩负着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历史责任。

重庆又是一座工业城市,却也是一座几乎看不到工业烟囱的城市。2015年,重庆发电厂2号机组、攀钢集团钛业公司李家沱工厂、西南合成医药寸滩分厂相继搬迁或关闭。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重庆超额完成。整个主城区,工业烟囱仅剩数根,而且也即将被拆除。

2015年,重庆试点多年的排污权交易开始全面推开,排污权由过去的无偿获取改为有偿使用。2015年年底,一级市场完成1.18亿元排污权交易,为促进节能减排打了一针催化剂。

目前,重庆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9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09座。污水不再直排,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

“统一管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成本明显降低,技术和管理水平却能得到提高。对于减轻区县政府债务、降低融资成本、加快推进建设都有好处。”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忠明说。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的全面展开,对长江水生态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呵护一江碧水,重庆一方面积极进行污水处理,另一方面注重修复“城市之肺”。“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是重庆人的逐梦行动,重庆坚持绿色发展,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在重庆云阳县,干流和支流两岸绿化全覆盖,干流森林覆盖率高达70%。不只是长江两岸,重庆全域实现了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四增长”。森林面积达5562万亩,近三年增加了3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近三年增加3个百分点。

生态转型 实现绿色发展的出路

长江流经安徽省境内416公里,人们习惯称作八百里皖江。沿江而兴的安徽城市多是资源型城市,在皖江两岸,集聚着安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多是重工业唱主角,钢铁、有色、石化占比较大,既是传统工业化的优势区,又是生态环境的承压区。

2015年,安徽印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提出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语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打响转型升级发展攻坚战。

安徽省委书记王学军说:“强调保护生态、坚持生态优先,不是不要发展,关键是发展什么、如何发展;不是搞过度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而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发展。”

向生态转型,跨界很大,难度不小。

铜陵以铜得名,因铜而兴,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14年起,铜陵市大力优化调整工业结构,以产业升级引领转型,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改造提升存量,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构筑转型发展的“硬脊梁”,又培植壮大增量,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锻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马鞍山市是一座因钢而设的城市。近年来,下行的钢铁产业对马鞍山工业和GDP形成持续负向拉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已是势在必行。马鞍山延伸产业链,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做强以钢铁产业为依托的铁基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兴产业集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

同时,马鞍山建设滨江新区,还江于民,将采石港区原20多家简易码头和10多家沿江小选矿企业拆除或整合搬迁,投入10多亿元建成采石滨江公园,构成江边生态美景。

湘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湖南的母亲河,以往粗放式发展和过度应用,美丽的湘江一度不堪重负。湘江曾密布上千家涉重金属企业,由于长期无序开采、随意排放,大量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废水废渣直接排放湘江,不仅对饮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也对沿江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困扰。

2013年,湘江治理保护被确定为湖南省“一号重点工程”。2015年年底,湘江流域共实施整治项目1740个,流域内淘汰关闭涉“重”企业1013家;干流两岸500米范围内2273户规模养殖场全部退出。

在关闭淘汰湘江流域涉重金属企业的同时,湖南通过堵疏结合,积极引导、支持优势企业入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不仅使原有的重化工业得到了改造提升,还腾出空间引进了大批科技含量高、环境影响小的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商贸流通等产业。

壮士断臂只为生态发展转型,这些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城市逐步实现绿色发展的美丽蝶变。他们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成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和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统一良性互动。

江水连民心,江运系国运。沿江各省市用实际行动为长江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为了一江清水奔涌东流去。

猜你喜欢
采砂长江生态
采砂对沅水典型采砂河道影响初步分析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江之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论江河流域非法采砂行为违法判断根据
鸡东县河道整治及采砂治理
对直管河道采砂管理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