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权民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5—0059—03
重庆市渝高中学是重庆市重点中学,学校地处重庆市石桥铺数码港商圈核心地带,校园环境宁谧,绿树撑天、芳草如茵,文化长廊圣人塑像掩映其间,盆景字画古韵牌匾相映成趣,整个校园现代而典雅,文化底蕴厚重,育人氛围浓郁。学校拥有欧式风格的综合教学大楼、现代化的科技楼、天文台、生物园、形体房,国家级的艺术专用教室、学生创新体验中心和校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成长平台。“为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无限可能”是我们渝高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提炼的办学宗旨。在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未来发展后,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构建了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立体的“行·思”课程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修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一、立体丰富的课程设计
学校树立“人人都能更好发展”的教育理念,倾情培育渝高学子。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生思维发展、人格养成的重要载体,学校的高效课堂取得丰硕成果,超越众多同类学校。现代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紧扣素质教育,渝高中学立足本校特色,积极构筑多元、立体、内涵、现代的育人体系,致力于在中学阶段为学生未来的多元发展打好个性化基础,让每位学生都能彰显独特的人生价值。学校始终坚持把课程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将校本课程建设与学科结合、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促使学生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课程中贯彻落实“行·思”理念,丰富学生的内涵,增进学生的素质。
学校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课程设置目标,将所有课程分为以行促思和以思导行两大领域。在两大领域下,把所有学科分为技术与发明、体育与健康、德育与实践、自然与环境、数学与逻辑、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科、艺术与美学八大科目。将国家必修课程、基础学科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有机融入大的科目中,这种课程设计层层深入,又相互补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行思能力。
尤其是选修课程的设置,堪称渝高中学的一大亮点。多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高中生通常所面临的是别无选择的必修课程,而其他非高考科目往往退居其次,被有意忽略,即便开设了选修课,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过分看重学生的个人兴趣,没有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忽略选修课程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作用。没有开设到点子上;把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充,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高中所开设的很多选修课,也没有与大学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
基于此,渝高中学在选修课程的建设中,将人文与学科、兴趣与培养、自学与指导相结合,并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将其与大学课程相互衔接。学校在认真研究复旦、清华等高校的基本课程基础上,着眼于本校学子的发展,在行思课程体系大的框架下,将校本选修课向“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和审关体验”以及“生活实用和兴趣培养”六大能力要求靠拢,采取走班制的方式,面向学校高一、高二学生,将学校“行思”课程以“必修+选修”的形式开展。
面对立体丰富的选修课,全校学生均可自主选修。高一新生一进校门就可填写志愿单,选择选修课。而且,一个学生一学期至少有两次选择的机会,到高二下学期就可累计选择8门选修课程。学生通过参加选修课,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发展了学生特长,又能在课程中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同时,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以感受大学的“走班”上课模式,学习大学通识课程中相对浅显的知识,这为未来与大学课程进行衔接打下了基础。
二、寓情于教的课堂实践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具有丰富生命力的人:让他们能自主发现和实现个人的潜能,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让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尊重自然、关爱他人、服务社会、造福世界,并且乐在其中。
而这样的素质培养,就体现在渝高中学的选修课课堂实践中。每周二、四下午5时至5时50分,是渝高中学的选修课时间。每到这个时段,整个校园便沸腾起来,学校选修课程采取的是走班制教学,除去“播音表演/影视编导”这类高中教师尚未涉及到的领域,需要外聘教师来上课以外,其余选修课程的老师基本由本校教师担任。一个直观的效果是,这些教师在其专业之外所进行的研究,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在日常学科教学外一展个性风采。
事实上,在渝高中学的选修课程中,从“盛诗唐朝”到“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化学与军事”以及“哲学素养培养”等课程,都是对课堂内容的一个扩大、延伸。切实将学科知识与生活进行结合,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方便学生了解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例如,我校开设的“哲学素养培养”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就与日常的政治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一前一后奔跑在同一条路上的马车。日常政治课更注重于学生知识点、内容的教学,而选修课方面则注重学生的兴趣,唤醒同学们的思考,但它们都是基于哲学的范畴。“哲学素养培养”选修课老师坦言,上好选修课的关键是寓情于教,这也是吸引学生的砝码。在上“哲学素养培养”这门选修课中,他主要从什么是哲学,哲学对我们的意义,西方哲学的简史等方面着手,吸引学生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将这些内容与学生们的生活相结合,教会他们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学习到一种思考的方法。
可以说,渝高中学通过选修课课堂的导、练、议这三个环节,以学生为主导,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参与课程的方式,通过不超过30人的小班教学、8至10课时的课程,切实将每一堂选修课打造成课堂之外的精品课程。我们认为,学生两年时间坚持下来,不仅能够修完八门选修课程,而且能够极大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与视野,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学以致用的社团活动
依托学校位于高新区的地理优势,区域内数码科技优势突出的利好环境,积极开展数码港体验课程:针对城市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状,我们把学生带到农业基地,让他们体验现代农业劳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坚强意志:利用重庆高校比较多的优势,让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协助实验,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与创新精神……这就是渝高中学给人的鲜活印象。科技教育是我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学校依托丰富的高校资源,引入高端智力资源,先后与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院校合作建立实验室,为科技爱好者提供研究的平台和课程资源,全方位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学生在科技竞赛、创新大赛等屡获佳绩。在近三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以及重庆市第24、25、26、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渝高中学师生获得多项一等奖,总成绩列全市前茅。
“一所学校能给学生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同一所学校,有时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时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学校的尺度?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而是流动在物理空间的活跃氛围。这样的氛围决定了学校的气度和宽度、深度和广度。”这是渝高中学决策层的集体共识。
于是我们做到,除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外,渝高中学积极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建立了模拟联合国、辩论社、街舞社、古筝社、摄影社、绘画社等十余个社团组织,涌现出一大批活跃分子。我校以“三大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为主导的活动体系,日常通过在走廊放置乐器、开展书法赛等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切实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平台。
按照“活动即课程”的思路,渝高中学积极推行选修课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收获感悟,无疑是该校“笃行致远,善思则高”办学理念的充分体现。该校将课堂内容学以致用到社团中去,不仅丰富了社团内部的活动,同时也促进了社员文化素质的提高。调动了大家的活动积极性,切实达到了提高学生的素养的效果。
渝高中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益。2015年高考,重庆市九龙坡区全区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一名双双花落重庆市渝高中学,让这所学校一时间成为全区同类学校中耀眼的明星。
与成绩相比,更值得看重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和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渝高中学不是一所圈养着一大批“书呆子”、培养“高考机器”的加工厂,这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育人乐园:没有死气沉沉的压抑,没有负重前行的苦相,没有“读死书”、“死读书”的呆板,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轻盈自在,如沐春风。
为学生成长成才夯实基础,这是渝高中学的追求。探索构建富有特色的“行·思”课程体系,实行“必修+选修”与社团结合,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塑造具有魅力的品牌学校。学校不只是知识的生长地,更是一个经典世界的熏陶场、磁性场,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成长。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奋进中的渝高中学正积极构建“一校三区”框架,以建设一流重点高中,创建巴渝名校为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力争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孙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