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在中国出口随着经济增长迅速膨胀的同时,进口需求却非常低迷,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文章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利用中国各省份66个制造行业的数据,分析了金融约束对制造业进口需求,以及进口广度和深度的不同影响。文章利用海关HS6分位贸易数据,工业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等产业数据,共涉及31个省,66各行业,从地区和行业两个维度。分析了金融抑制(信贷偏向)对中国制造业进口的影响。从依赖外部融资的行业在信贷偏向严重的省份进口较低的特征事实也印证了文章的观点。
关键词:进口产品结构;进口特征;行业融资依赖;地区金融发展;外国直接投资
一、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经济开始出现不平衡。近年来, 全球经济失衡的程度和范围不断扩大,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长期的贸易赤字,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则呈现长期的贸易盈余,不仅中美之间,英国、日本、德国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贸易赤字严重的国家美国和冰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全球经济失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呈现着很不平衡的状态,且盈余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攀升,巨额的贸易顺差使得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也加剧了我国同美国等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
二、 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对于国际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出口贸易上,而对进口贸易的关注则比较少,甚至始终被认为是国民收入一个漏出的量,是经济增长的减量因子。这主要是因为出口贸易相对于进口贸易而言,对一国的实际产出、规模经济水平、产业竞争力等提升更为直接和明显。然而我们并不能忽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作用。因此,对进口需求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认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金融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国内进口需求,从而导致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中国金融市场固有的信贷偏向的本质特点出发,来刻画金融市场效率。并借鉴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成果Melitz(2003),通过微观的产品层面把进口总值分解为广度边际(产品种类和进口来源国)和深度边际(单一产品进口进口额)来深入研究金融约束对二元边际增长结构的影响,这样能更深入的了解金融约束对于进口及进口结构的影响机制,也能更好的发现其背后的福利含义。许多研究证实了二元边际特别是广度边际对经济有着积极的福利含义。本文研究发现,金融约束对进口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进口广度来影响的,即影响进口产品的种类和进口产品来源国的数目。这不但造成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损失,抑制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升级换代,而且也是我国经济增长长期的失衡的主要原因。
三、 特征事实
为了更为细致地分析中国的进口结构,我们考察的进口总价值可以分解为进口深度(Intensive Margin)和广度(Extensive Margin)。目前,对贸易的二元边际没有统一的定义标准,总体上可分为产品、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陈勇兵和陈宇媚,2011)。虽然各种界定方法有不同侧重,但对贸易深度的界定较为一致,表现为现有进口企业和现有进口产品在单一方向上量的扩张,而贸易广度则表现为新产生的产品种类和进口国来源上。
1. 我国进口产品的结构分析。我国进口贸易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其所占比率数据来源于2003年《海关统计年鉴》。我国的进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这与加工贸易型FDI为主的贸易格局是分不开的。但主要的进口贸易还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占26.5%,一般贸易占46.5%,其他贸易占10%左右。
另外,根据联合国 《按经济大类分类 》(BEC) 的划分方法 ,可以把进口产品按类别分为中间品、消费品和资本品三个大类。首先我们把进口产品数据的HS六分位编码与BEC代码合并,得到的产品分类一共4 621种,其中,中间品种类最多,达2 904种,资本品652种,消费品1 051种。另外,按进口额来看,中间品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比重达74.7%,资本品的进口额占19.2%,消费品进口额仅占3.1%。而且,无论从进口总额、广度边际、深度边际来看,中间品的进口都占了很大比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进口主要还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贸易企业主导的。剔除了加工贸易之后,计算只包含一般贸易的进口产品特征,其结果和包括加工贸易类似。这说明,无论是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中间品仍然是我国进口的主要产品。进口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2. 地区的进口特征。在我国,东部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经济发达等诸多优势,一直占据着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进口额、进口广度和进口深度都是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其中北京、广东和上海的进口比率都在10%以上,这些城市和地区滨临港口,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经济较中西部地区发达,大多中小企业也都集聚在东部地区,因而东部地区的进口也大幅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业较为发达,其中不乏很多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驻,国际化程度也较高。因而在这些地方,企业较容易获得信贷等外部融资支持,对于企业的进出口具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3. 行业融资依赖特征。参照黄玖立,冼国明(2010)的做法,本文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取了产业投资的资金来源作为行业外部融资依赖特征变量,一共66个行业。为减小波动,我们选取2003年~2005年的平均值。具体分为国内贷款、财政拨款、债券、FDI、自筹资金和其他来源,我们把除自筹资金以外的资金界定为外部资金,并分别计算各资金来源在总资金来源中的比率。
外部融资比率集中在20%~50%之间,其中外部融资比率最高的为高科技资本密集型产业,如电子计算机及其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电子元件制造业,外部融资比率分别达65.1%和55.4%,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两个产业的FDI融资比率也很高,分别占45.9%和35.3%。另外还有合成材料制造业,外部融资比例占54.8%,FDI融资比例占23.3%;化学纤维制造业,外部融资比例占48.5%,FDI融资比例占23.1%。而较少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外部融资比例17.5%,FDI融资比例0.92%)、烟草制品(外部融资比例12.25,FDI融资比例0.05%)以及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其FDI融资比例也较低。从中可以看出,外部融资和FDI有较高的相关性,这些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大多都为外商密集投资的产业。观察贷款融资比例可以发现,国内贷款融资比例较高的行业多集中在大规模国有垄断行业,如煤炭开采(贷款融资比例17.48%)、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贷款融资比例28.4%)以及石油和核燃料加工产业(贷款融资比例占17.7%)。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制造业,如玩具制品制造业(贷款融资比例4.9%)、水产品加工(贷款融资比例占8.75%)、金属制品业和家具制造业(贷款融资比例6.9%),这些产业的贷款融资比例都比较低。如表1所示。
更进一步,通过计算进口总量及二元边际和各融资依赖程度的简单相关系数。可以发现,外部融资程度同进口总量、进口广度都是正相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3和0.22。而贷款融资依赖同进口总额、进口广度、进口深度都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22和-0.049。这是由于进口企业通常依赖于外部融资,因此外部融资依赖和进口总额以及进口广度都呈正相关,特别是广度边际尤为明显。但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缺乏效率,贷款融资依赖程度明显抑制了相关产品的进口。可以发现,其影响途径主要也是通过广度边际来表现的(相关系数为-0.27)。这表明我国的金融市场未能有效地支持依赖外部融资的进口产业的发展,抑制了进口需求。
4. 地区金融发展特征。要研究金融发展对进口的影响需要控制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表2报告了国内31个省及自治区的金融市场状况。数据取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取2003年和2005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平均值。
信贷规模上西部省份明显高于东部省份,例如,青海、宁夏信贷规模最高,分别达10.2%和8.9%。信贷规模最低的是广东和上海,分别为2.19%和2.26%。相对应的信贷偏向指标中,西部省份也普遍高于东部省份。从经验上我们知道,西部省份的国有企业比重比东部较高,而银行部门的信贷资源主要投向了大型国有企业。因此,信贷规模和信贷偏向就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例如贵州、甘肃等省份的信贷偏向达80%以上,这些地区同时也是国有大型企业密集的地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东部地区开放程度较高,金融市场和各项服务比较完善,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另外,我们发现FDI也是一个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从FDI密度这一栏数据可以看出信贷规模和信贷偏向较低的东部地区FDI密度明显高于西部省份,例如,FDI密度最高的广东和福建省,分别达55.6%和50.4%,而西部的青海和甘肃只有1.94%和1.46%。这表明,FDI成为了除银行贷款之外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补充。
此外,我们把地区信贷规模和信贷偏向同进口总额和进口二元边际进行了简单的相关性分析。从省区的层面来看,信贷偏向明显抑制了产业进口需求。而且信贷偏向对进口广度的负相关系数最大(-0.726),这说明信贷偏向主要是通过影响进口的广度来影响进口需求的。地区的信贷投放未能很好的支持企业的进口需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 结论
本文利用海关HS6分位贸易数据,工业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等产业数据,共涉及31个省,66各行业,从地区和行业两个维度。分析了金融抑制(信贷偏向)对中国制造业进口的影响。在控制了地区要素禀赋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依赖外部融资的行业在信贷投放密度较高的地区进口反而少。这是由于中国的银行体系偏向于服务大型国有企业,而对充满活力的非国有中小企业支持不足,抑制了他们的进口需求。从依赖外部融资的行业在信贷偏向严重的省份进口较低的特征事实也印证了本文的观点。此外,国内的金融抑制状况给FDI的进入提供了机会,我们发现依赖外部融资的行业在FDI密度较高的地区进口较多。FDI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信贷偏向的资金不足,在我国的进出口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黄玖立.对外贸易、区域间贸易与地区专业化[J].南方经济,2011,(6).
[2] 黄玖立、冼国明,金融发展、FDI与中国地区制造业出口[J].管理世界,2010,(7).
[3] 吕炜.体制性约束、经济失衡与财政政策解析1998年以来的中国转轨经济[J].中国社会科学,2004,(2).
[4] 钱学锋,熊平.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及其因素决定[J].管理世界,2010,(1).
[5] 钱学锋.企业异质性、贸易成本与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J].管理世界,2008,(9).
[6] 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世界经济,2010,(3).
[7] 徐光耀.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2).
[8] 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研究”(项目号:13JJD7900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两大开放战略的协调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号:15ZDA057)。
作者简介:胡雁斌(1982-),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市场。
收稿日期: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