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珍
摘 要:在政治课堂上,如何进行提问学问颇深,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才能获得提问技能的不断提升。文章从提问几个“度”如频度、坡度、精彩度、广度的把握入手,探讨政治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技巧问题。
关键词:政治课堂;提问;频度;坡度;精彩度;广度
中图分类号:G633.2;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20-01
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治课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课堂中,提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课堂教学行为,是连接教师和学生思维观念的桥梁,能否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对政治教学的效果有明显影响。提问究竟需要哪些技巧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度”的问题。只要把握好提问的各个“度”,自然会得到较好的提问效果。
一、频度
所谓频度,就是提问的频率、次数。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提问往往不被重视,因此,提问的频率、次数往往较少。这样一来,就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十分有限。既然提问少对教学活动不利,那么是不是提问越多越好呢?答案也不尽然。因为缺少提问规划,一些无价值的提问反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由此可见,课堂上的提问,不是一味地以多或者少作为衡量好坏的标准,而是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提问频度。有些课堂上,提一两个问题足够;而有些开放性的课题,则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究讨论,教师大可以多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进行讨论。有了适当的提问频度,才能保证提问效果的显现。
二、坡度
提问是一种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技巧,因此,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成为思维训练的过程。常规的思维常常是按照由浅入深的规律前进的,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当遵循一定的坡度,通过难度不同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如同爬坡一样缓缓向上推进,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思维训练目的。例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执政——人民的选择”这一框题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必然前提?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如何体现的?问题一是一个典型的“是什么”的问题,这一类概念性、原理性的问题通常是一种记忆类问题,学生只要熟悉课本内容就能够回答出来,因此,难度上是最小的。这种问题的提出,常常是为了下一个层次的问题出现打基础的,即关于“为什么”的问题,上面所提到的问题二就是这类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不会像第一个问题那样翻开书就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当的总结概括,在思维难度上显然要高一些,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不可缺少的问题类型。至于问题三,难度比较高,这类问题常常没有统一的答案,问题考查的多是学生自身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程度。这三类问题组合在一起,把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体会得更加清楚明白,让学生从知道到理解再到运用,实现一次完整的思维训练活动。
三、精彩度
在政治课堂上,教师所提的问题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不成功的。衡量提问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提问的精彩度。教师当然无法做到每提一个问题都精彩,但教师至少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能精彩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问题变得平淡无味。例如,讲到“投资的选择”这个单元的知识时,上完新课以后,教师照例要进行总结性提问。按照常规,这样来提问:概述一下我们所学过的投资方式各自有什么优缺点?这个问题是一个平淡无奇的、要求学生概述课本知识的问题,毫无精彩度和吸引力可言。被提问的学生无非就是翻开课本,将相关的内容稍微整理再直接读出来,很难促使学生去思考研究。同一个问题,如果换一种方式,就可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一个五口之家,包括两位老人、父母和上初中的孩子。现在给你二十万,让你为这个五口之家制订一个理财计划,你会怎样分配这二十万元?稍加改变提问的外壳,增加了情境性和实用性,一下子就使得问题的精彩度获得很大提升。由于有了真实的责任感,学生会认真研究每一种投资理财的优缺点,并模拟家庭的实际情况,给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理财计划。这样精彩的提问,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去思考,而是学生主动去思考研究,这样的提问效果当然会非常好。
四、广度
有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关注的重点常常放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课堂上的提问名单,总是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轮流转。事实上,教师偏爱一些学生难以避免。拿提问来说,那些活跃的、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总愿意提问他们。但这样一来,很容易使得一些内向的学生沦为边缘人群,使得他们脱离班级学习的轨道,这有违教育公平原则。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多关注那些不太起眼的学生,注意提问对象的广度。要努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尽量让提问环节做到人人参与。这样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五、结束语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技巧,提问技巧当然不是简单的几个“度”能够概括的,它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指导原则而已。而具体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还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灵活地进行应用。只有在遵循这些“度”的规律下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提升提问的价值,优化课堂提问环节,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杜金明.政治课堂提问“度”的把握艺术[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S1).
[2]吴建.基于哲学智慧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