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政策及其借鉴

2016-05-14 13:37刘博
现代管理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

摘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应对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而经济发展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撑。文章从绿色金融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荷兰银行、花旗银行和瑞惠银行实施绿色金融政策的具体实践,总结了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赤道原则;商业银行

近年来,“绿色金融”概念逐渐引起各国的关注。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会议通过的《巴黎协定》提出2摄氏度的控温目标,并明确了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强烈需求,同时也给相关的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探索出自身的绿色转型之路,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撑,发展绿色金融也是时代的需要。

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增长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环境带来的污染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明确要求推广绿色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融资。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作为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详细阐述了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包括:推广绿色信贷,加强相关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支持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建立绿色评级体系以及公益性的环境成本核算和影响评估体系,积极推动绿色金融领域各类国际合作等。

就目前来看,国外绿色金融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赤道原则已经得到了全球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认可和执行,碳排放市场发展也日益成熟。与国外相比,国内银行业在绿色发展方面较为落后,对信贷的支持仍以污染排放严重的重工业为主,对贷款企业的衡量也较少的考虑环境和风险因素,信贷方面目前也只有兴业银行采用了赤道准则。从整体上看,国内银行业在绿色金融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探索国外银行绿色金融模式对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无疑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 绿色金融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绿色金融又称环境金融、可持续金融,根据《美国传统词典》2000年第四版定义,绿色金融作为一种营运战略,研究金融部门如何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及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如信贷、保险和证券等,实现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政策上看,绿色金融可以看出传统金融学的一个延伸,它一方面具备金融的特征,即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并将它投入到需要资金的部门和地区,但它的提出改变了过去传统金融学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在金融业务发展中强调对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并将其纳入评价标准体系之中,目的是通过金融活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当前国际金融界实践来看,绿色金融涵盖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有利于环保的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类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大都采用赤道原则的标准;二是利用金融市场及金融衍生工具来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表现为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是一个风险管理框架,金融机构可以借此来决定、评估和管理具有一定环境和社会风险的项目。赤道原则制定于2003年6月,是由花旗集团、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国际性银行机构和国际金融公司协商共同制定的一套非强制、自愿性准则,以保证金融机构在项目融资业务中充分考虑到环境和社会问题。目前有81个金融机构采用了赤道原则,包括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集团、富国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涵盖了全球36个主要国家,覆盖了超过70%的新兴市场国际项目的融资。从地区分布上看,赤道银行以欧洲和北美为主,其中非洲9家、亚洲9家、欧洲34家、拉美10家、北美14家、大洋洲5家。

碳交易是根据《京都议定书》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以国际公法为依据进行的温室气体排减量交易。在被要求排减六种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所以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因此被称为“碳交易”。碳交易的主体仍然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如欧盟的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居全球首位,欧盟内的欧洲气候交易所、北方电力交易所、未来电力交易所以及欧洲能源交易所等均参与碳交易。在碳交易中,金融机构担当者供给方和交易中介的角色,因此是金融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二、 国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

1. 荷兰银行。在全球绿色金融的实践中,荷兰银行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荷兰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注重将银行的经济效益同环境、社会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运用专业的知识,结合可持续金融投资策略,荷兰银行实现了银行业务的可持续运营发展及客户满意度的提升,达到了公司“更好的银行,更好的世界”的目标,并提高了银行的社会声誉。

荷兰银行一方面减少自身运营给环境的影响,能源消耗自2012年以来下降了31%;同时,荷兰银行增加在环保领域的投入,提供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更好的绿色信贷和投资服务。2014年,荷兰银行在运营的绿色项目资产达到53.99亿欧元,并决定自2015年中期开始所有的投资均要符合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ESG)。荷兰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积极参与并领导国际规则的制定,并根据社会需要及时更新。荷兰银行注重程序化的操作,一直强调标准的制定和认真的执行,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荷兰银行制定了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ESG),并细化了具体的执行规则,同时荷兰银行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不断完善ESG标准。考虑到行业间风险的差异性,荷兰银行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行业的附加准则,如能源、房地产和制造业领域。

(2)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认真履行相关规则。针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ESG),荷兰银行不仅要求贷款客户必须遵守ESG标准,同时规定提供给客户的金融产品必须符合ESG标准,对此,荷兰银行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流程:首先是风险评估,银行首先划分低、中、高三个等级,并结合具体交易可能带来的环境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其次是决策,银行根据ESG准则对交易的评估结果来进行决策,如果达到公司要求,交易将予以审核通过,如果风险不达标,公司会进行额外监督甚至拒绝交易;第三是监督和报告机制,交易完成之后,荷兰银行会持续对客户进行监督,并将结果及时有效地公布。

(3)积极参与市场交易,注重新产品开发。荷兰银行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及衍生品市场,荷兰银行充分发挥其中介优势、信息处理优势、资金融通优势,结合其在绿色金融项目上的经验,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为交易双方搭建交易平台,并提供中介服务和自营业务,通过提供各种绿色金融产品,荷兰银行希望能够实现业务拓展和银行盈利的目标,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经济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的统一。

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荷兰银行将绿色金融业务涉及到传统银行的各个业务,注重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对象方面,荷兰银行不仅面向企业客户及大型项目,同时还延伸到家庭和个人用户,如推出气候信用卡等个人“碳中和”业务,设立了与气候变化、环境指数相关的基金,如低碳加速器基金、可持续全球信用基金等等;针对企业客户,荷兰银行依据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如为绿色项目融资,如投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领域,甚至直接参股相关的低碳或环保公司。

2. 花旗银行。花旗银行非常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运营管理方面,花旗银行设立了专门的物业服务机构,来管理公司在运营中的环境足迹并实行目标管理。2007年花旗银行承诺在未来十年对气候友好型项目投资500亿美元,这个目标在2013年提前完成;2015年花旗银行又制定了在未来十年投资1 000亿美元的新计划,主要领域包括清洁水、垃圾处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节能产品及可再生能源方面。根据花旗银行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2014年,花旗银行依据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准则(EARM)对405起客户交易进行检查。2014年,花旗在绿色金融领域投资了238亿美元,主要投资于风能(58亿美元)、太阳能(31亿美元)、可持续运输(23亿美元)、水质及水源保护(8亿美元)及绿色建筑(6亿美元);从产品分类角度来看,主要包括银行业和资本市场(115亿美元)、绿色债券(95亿美元)及公共财政(17亿美元)。

为了实现低碳的目标,花旗银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加强对绿色项目,即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减少气候变化的项目的融资,如资助城市进行环境友好和节能型基础设施改造;第二,环境及社会风险管理,帮助可以管理和控制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风险;第三,运营及产业供应链管理,尽可能降低运营及行业上下游运营带来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第四,注重监督执行,花旗集团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同非营利性组织、客户及投资者的合作,共同监督计划的执行。

3. 瑞穗银行。2003年,瑞穗银行成为亚洲第一家赤道银行。为贯彻赤道原则,瑞穗银行在日本东京总部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室”,并要求银行的各个网点根据集团的框架和方针制定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社会责任计划。在要求的国际项目融资方面,瑞穗银行严格执行赤道原则,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发展中国家项目融资,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室的标准进行严格评审,首先是尽职调查,即在项目申请时认真按照对环境的影响大小分为A、B两类;其次是制定方案,包括具体的融资方案、环境和社会影响协议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融资方案和协议与客户沟通,经协商一致后达成协议;最后是监督机制,协议达成后,银行会对客户是否遵守赤道原则及所在国环境法规进行监督并及时向社会披露。

通过采用赤道原则,瑞穗银行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并履行一家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从项目行业构成上看,瑞穗银行主要的投资项目集中于能源上,也包括了采矿、石化、基础设施等;从地区上看,项目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另外,瑞穗银行在日常工作中提倡低碳节能,如鼓励员工多采用电子化办公、双面打印、纸张回收利用等,夏季鼓励员工穿轻便装、少开空调等措施,尽可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同时,瑞穗银行注意与各国当地政府合作,共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如2010年,瑞穗(中国)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作签订了节能环保合作备忘录,以协助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并推进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

三、 国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就现状来看,绿色金融的实践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展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普及程度较低。从赤道准则看,就亚洲来看,主要的赤道银行都集中在日本,其三大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瑞穗银行、三井住友银行)执行赤道原则,而中国只有两家(兴业银行和总部位于台湾地区的国泰联合银行)。从碳排放交易市场看,也以欧洲较为发达,尽管中国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建立了多家环境能源交易所,但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真正完成的碳排放交易量非常少。

但是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关注的提高,低碳和环保产业将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机遇。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发展绿色金融,一方面可以解决我国银行业在传统信贷领域业务逐渐放缓的难题,开拓新的业务,赢得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经济朝着低碳和环保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平稳可持续发展。对此,我国银行业可以借鉴国外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的经验,加快发展绿色金融。

1. 政策制定注重国际规则和国情特色的结合。在绿色金融方面,以欧美银行为主的国外商业银行从需求出发,积极制定相关的国际规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和银行发展制定自身的具体规则,如荷兰银行是赤道准则的发起者,同时结合赤道准则制定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ESG),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很多的相关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中国银行业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应该在结合赤道原则等国际准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银行的实际需求制定出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标准。

2. 制定详细的目标及规范化的流程。国际银行对绿色金融都特别重视,通常会制定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并争取提前完成相关的任务。如花旗银行2007年承诺在未来十年对气候友好型项目投资500亿美元,这个目标在2013年提前完成。国际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不仅制定了基础的准则,而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规范的流程,如瑞穗银行在执行赤道规则时结合自身银行特点制定了一套流程,包括尽职调查、制定方案、达成协议、后续监督等流程,具体的流程又可以细分。

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中国银行业也要注意目标和规范化流程的制定。国内银行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一个发展的目标,目标使得企业对绿色发展有着比较清晰的规划,从而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同时,国内银行要学习国外银行在流程制定方面的经验,在执行基本规则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可操作化的详细流程,并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环节。

3. 加快绿色金融产品研发,增强企业竞争力。国外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如荷兰银行推出气候信用卡、低碳加速器基金、可持续全球信用基金等等。目前国内银行业在绿色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中国银行的清洁能源机制碳金融服务、建设银行的绿色电子银行信用卡等。但与国外银行相比,国内银行还没有开发出真正适合环境保护的创新金融产品。对此,中国银行业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要注意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这些新产品既可以满足投资者对于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资需求,拓展了银行的业务空间,增强了银行的竞争力,同时便于实现全民参与,共同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4. 加强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无疑是金融机构的重中之重。绿色信贷和投资不仅涉及项目的资金风险,还涉及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对此,国外银行对绿色金融的风险控制非常严格,为了防止可能的风险,在风险评估、方案和协议制定、后续监督等方面都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流程。相比较而言,国内银行业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经验不足,因此更应该注意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国内银行业可以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国外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理念和具体的措施,完善对绿色金融的风险控制。

5. 实现自身运营“绿色化”。国外银行不仅从客户和产品角度发展绿色金融,还注重自身运营过程的低碳节能,如鼓励员工多采用电子化办公、纸张回收利用、节约用电等。目前中国银行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可量化的指标来度量企业经营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绿色办公不仅实践了自身绿色金融的理念,为客户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时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中国银行业要发展绿色金融,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制定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积极宣传倡导绿色办公,通过一系列措施尽可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争取实现自身运营的“绿色化”。

参考文献:

[1] 赤道银行EPs.赤道原则(中文简体版)[S].http: //www.Equator-principles.com.

[2] 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 宋晓玲.西方银行业绿色金融政策:共同规则与差别实践[J].经济问题探索,2013,(1).

[4] 翁清云,刘丽巍.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金融论坛,2010,(1).

[5]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 and Climate Change[EB/OL].http //www.IFC.org.

[6]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Global Environment Outlook[EB/OL].http://www.unep.org.

[7]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Green Financial Product and Services[EB/OL].http://www.unepfi.org.

[8] 朱文忠.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机制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学位论文,2008.

重点项目: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项目号:[2014]3018)。

作者简介:刘博(1988-),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银行与宏观经济。

收稿日期:2016-03-16。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