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2016-05-14 12:04周秀慧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能力导向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打造有效课堂。然而,当前教学仍然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仍以成绩和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这并不利于全面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禀赋。因此,本文以“能力导向”来分析和探讨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探究有效课堂及其策略,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能力导向 课堂 有效教学 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学与教”的和谐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发掘和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实行生自主学。“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随之而来[1]。

一、能力导向课堂教学概述

1.能力导向的内涵

罗杰斯认为,能力是个体通过内化的方式获得的整个知识和技能资源体系,可以运用这种能力来解决复杂情境下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这种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导向对于教学活动以及整个教育来说至关重要。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不仅指培养出学生独立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指要让学生有质疑、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堂教学应该是以能力为导向而展开的师生、生生对话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知识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来理解、掌握知识,发现问题,研究分析,最终真正掌握甚至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能力导向需要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锻炼出自己的能力,并且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见解和意见。[2]

2.有效课堂的评判标准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当前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没有带动学生有所进步、有所发展。简而言之,有效教学课堂就是要“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其中有效果指:首先是学生学业成绩达到优良和及格,其次是学生懂得和学会,再次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改进、变得越来越爱学习。有效益指:第一,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第二,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第三,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做人。有效率就是教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达到教学目标。

3.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释义

余文森教授指出,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宏观上能力的有效,也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获得和掌握,还应该着重体现在学生能力的有效变化、提升和发展上。这种有效能力的形成是长时效的,可以长久地保留并发挥作用,并不是一时短效的能力获得。二是指学生凭借能力获得的有效性。也就是说,通过有效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依靠、发挥自身的能力来理解、掌握、建构、创新知识,使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的来说,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主要指要建立起依靠和充分发挥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阅读、思考来不断探索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主动学习和获取知识,使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

二、能力导向课堂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1.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传统课堂教学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本”,一味地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总是在课堂中强硬地将各个科目的知识通过一板一眼的讲授,强制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而几乎不管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这些知识,于是培养出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能力导向课堂教学彻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一种“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新的教学秩序,能够让教师真正将学生的成长与能力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双手,挖掘和释放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推行“以能力为基础”的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推动教学理念从知识到能力转化,为国家培养出勇于创新的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2.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

长期以来,教师以传统的填鸭式或一言堂教学向学生灌输基础知识,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进行单纯的知识记忆和存储。同时,课堂教学活动长期存在教师单向知识输送的现象,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很少。能力导向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方面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思维互动和探究;还可以通过关注学生及其能力,营造出一种自主兴趣学习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展现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更多地是培养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主动了解和掌握自己未知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学会观察、思考和探索,敢于质疑老师、敢于质疑书本知识,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这种良好的互动课堂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唤醒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换。[3]

3.从机械式评价到动态评价的转化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教学课程的一个评价,也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效果的有效评定手段。传统应试教育中,以学生知识、技能、能力为评价目标,其中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评价方式就是几乎以统一安排的考试为主,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个人水平。能力导向课堂教学着眼于评价体系的动态化,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目标的多样化,比如不仅考量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考察学生的兴趣、创造能力、表达和交际能力等;二是对学生的评价既可以通过考试,还可以通过平时课堂中的表现,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能力导向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评价来关注学生,着眼于提升学生整体能力,这样能够不断激励学生进步。[4]

三、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当前我国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当前我国课堂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阵地,而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出大量“一心只会跟着老师走”的“高分低能”学生,不会自己思考和分辨,导致了我国教育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因此,当前教育界以及全国开始关注并提倡“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呼吁我国基础教育进行改革,真正实现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目前,小学、中学等基础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入。[5]

(2)当前我国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第一,缺乏主动引导,被动听课。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既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可以说,教师“包办”了全部的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了“教”的地位,强调以“师”为主,而不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往往一节课中,几乎都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课赶教学进度。于是,学生只能被动地在讲台下面听课,一股脑地全部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繁重的课程任务,使学生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更谈不上质疑教师和书本了。

第二,缺乏互动与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师、生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同时缺乏正确合理的方式来进行交流。此外,在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少了,互动与合作的缺乏导致学生往往固步自封,不能相互学习和借鉴。

第三,评价标准单一。当前的评价体系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难以推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原则。对于教师教学活动而言,听课是我国长期沿用的一个定性评价方式,主观性极强,不利于教师课堂活动的改进和发展。同时,在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的传统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评价一般都“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主导轻主体”,通常以某一场考试来评价学生。[6]

2.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性提升策略

(1)先学后教,独立先学

余文森教授认为,“先学后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先学后教”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方式的一大颠覆,通过学生的“自学”,让学生先于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当然,这种“先学后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先学”。现代教学论认为,学是核心、导是关键,因此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比如,在每节课下课之前布置下一堂课的预习任务,或者在每堂课中先给学生5~10分钟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学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这样,可以通过提纲式的导学,让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构架和认知结构,寻找新的知识点,自主有效地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先学后教”是实现能力导向课堂教学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2)自主思考,主动提问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因此,教师需要导疑,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注意到问题,并鼓励他们质疑,主动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和矛盾,真正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其中,教师营造出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要,和谐平等进行交谈和交流的方式很容易使教师放下“架子”,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缩短师生距离,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提问和主动回答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学会反思、自省,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进行总结和反馈,真正完成自主学习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内省能力。因为只有不断总结,才能真正消化知识,把知识内化融合为自己独有的方法和习惯,为下一次的质疑和提问积蓄力量和能力。

(3)合作交流,集思广益

合作交流是能力导向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一个核心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发展水平,善于与他们交流,促使知识的相互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重视,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方式,通过启发和诱导,在学生自主面对和解决问题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比如可以通过小组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小组成员尽情讨论,讲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还可以集思广益,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思想碰撞,对于转变思维方式和互相学习大有裨益。

(4)科学评价,全面考量

科学全面的评价应该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评价主体,都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而评价应该做到全面考量。一方面,评价是一种教师了解和获得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教学活动中的偏差进行纠正的依据,也是建构学生新的知识网络的来源之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呈现出来的状态,准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表现,及时科学地评价学生,进行全面考量。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也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如对于一个问题的回答和思考,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在思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水平。

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师正在攻克的难题,也是一个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重要武器,而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更是促使课堂教学由“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化的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的关键步骤。在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不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郭细梅.“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5(5).

[2]郑绍斐.语文课堂能力导向有效教学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5(2).

[3]林大贤.立足主体能力导向自主学习——构建“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教学模式尝试[J].基础教育论坛,2015(2).

[4]肖石珍.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4).

[5]庄丽蓁.由内而外,从内容到形式——能力导向下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4(10).

[6]王育群.“能力导向课堂有效教学”物理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理科园地,2014(6).

[作者:周秀慧(1963-),女,山东安丘人,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陈国庆】

猜你喜欢
能力导向有效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如何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能力导向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Java课程群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