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构成的深入分析及提升策略

2016-05-14 11:35李颖卓杨敬研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

李颖卓 杨敬研

摘 要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主要力量,是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由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以及教师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四个部分构成的,是指为了促进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活动自觉运用信息化思想和技能来影响学生学习成长,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能力和过程。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思想和手段,能够适应并提高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构建良好的学校信息化文化,促进自身及同事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领导力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 提升策略

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作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以往教师领导力概念的引申和提升,代表着教师群体的领导力作用,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领导力的新表现。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包含了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印证了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说明了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要具有信息化领导力[1]。

一、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

1.信息技术能力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代表着人的信息敏感程度。为了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教师要具有信息意识,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寻找。同时,教师要对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各种信息能够敏锐地进行运用和解读,保持一定的信息敏感度。

(2)信息搜集及评价能力

教师想要从浩瀚的网络中搜集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就要具备信息搜集能力和信息评价能力,学会在众多良莠不齐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出信息的正确性和可用性。

(3)合理选择信息化工具加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为了达到信息效用最大化,教师要根据环境和受众的特征,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加工、分享特定的信息内容,从而使信息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4)运用测评系统收集、分析数据并进行评价的能力

信息化测评系统能够为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提供数据支持,能够完整地记录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信息。因此,为了收集、分析和评价信息,教师要学会运用信息化测评系统。

(5)熟练掌握信息化沟通工具的能力

信息化时代中,沟通方式越来越多。作为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要通过微信、QQ等工具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沟通,熟练掌握这些工具,从而及时了解学生动态。

人与信息之间的互动是获取、加工、分享、评价信息所产生的效果,沟通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来影响人的活动。因此,教师信息能力中能力主体得以发挥作用的保证就是熟练掌握信息化沟通工具。

2.信息化教学领导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是指在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制定教与学的目标、设计教与学的过程、实施教与学的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水平和学习水平,凝聚师生合力、促进学生发展,进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一种能力。

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其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活动组织能力、教学内容开发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存在于一系列活动过程中的知识、能力等的合力,主要包括学习需要、任务、教学策略、媒体等方面的知识,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指导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信息化教学内容开发能力主要是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发挥作用,是一个系统的能力,包括自己动手去开发和内容的选择设计等能力。信息化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要求教师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的组织和引导,对各种教学方式应用自如。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是信息化时代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四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相互提供支持,如同接力赛般的共同维持完成整个教学过程[2]。

3.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

(1)树立正确的信息化专业理想的能力

信息时代,教师要结合信息化对社会、教育的要求,保持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在众多负面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坚守职业道德、信息道德,认真完成教学工作。

(2)通过信息化手段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

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师除了对专业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外,还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利用零散的时间更新专业知识。因此,教师要把网络作为学习的资源,转变思想,采用各种终端、软件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化。

(3)在教学中践行新知识、方法、技术的能力

信息时代中,教师要进行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应用于实践中。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学会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具备将其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才能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在信息化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的能力

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担负起对研究教学问题的责任。信息时代中,教师要通过各种研究辅助工具、信息收集等进行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从而解决问题。

(5)利用信息化手段与同事共同探究、相互学习的能力

信息化时代教师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把不同学科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参与讨论很难。而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讨论。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发布问题、参与讨论,提升研究能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主体部分,其组成部分之间是递进关系,并且在相互配合中,促进教师和同事的专业发展。

4.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

(1)与校长共同建立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的能力

学校信息化需要一个愿景,而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只有他们参与到愿景的制定过程中,才能和校长从社会的要求及学校的发展角度,共同为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建立一个良好愿景和发展方向。

(2)参与创设学校信息化环境的能力

信息化社会中,很多信息化设备、设施进入学校中,而在应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学校出现很多“过时”的设备不能用等问题,作为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师要能够直接观察到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和研究需求来采购信息化设备,因地制宜地进行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从而减少资源浪费、节约开支,促进学校发展。

(3)将信息化融入自身工作和生活并影响他人的能力

学校信息化环境创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交流。将信息化融入教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具有应用信息化工具和设施的意识,有意识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入信息化,采用信息化手段,逐渐使信息化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能够在日常沟通交流中,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校长、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4)制定并维护学校信息化制度的能力

对于学校制度来说,创设学校信息化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能通过制度的建设来强制要求教师采用信息化设备,那么教师会由最初的强制性执行变为自觉自愿。学校信息化制度的建设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需求,共同制定学校的信息化制度。

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是教师最高能力的体现,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最终的目标和要求,最终保证学校信息化精神文化的建设,形成信息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3]。

二、提升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策略

1.通过系统的学校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发挥其他领导力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基础构成部分,是个人信息意识、知识和技术操作方面的技能。培训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高效、便捷的方法,但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提供完备的硬件资源

在培训中,学校要给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电脑、网络等资源。

(2)注重激发教师的信息意识

为了从网络中获取更大的帮助,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从网络资源中寻找信息和帮助。

(3)给培训教师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

为了使教师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要给予教师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操作,参与到实践中来。

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中最主要的是给予他们机会亲身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且还要对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指导。如: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中最先用到的是演示法,在演示过程中,为了指导培训教师自己实践练习,要由培训者逐个演示信息搜集、分享等,重点指出注意事项,配以讲解,使培训教师了解步骤和方法。

2.运用知识管理工具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

知识管理有利于教师知识的保存和管理,有利于教师知识的加工和内化,有利于教师知识的分享和创造,是通过获得、创造、分享等过程,将自身或者组织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的过程。信息化时代中,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综合人才,知识管理有助于隐性知识显性化,作为具有独立性和自控性的成年学习者,教师完全可以运用知识管理工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领导力。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各种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为我们处理繁复多样的信息和资源提供了便利,如:博客、微信等。教师可以申请自己的博客账号,记录并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可以通过关注学科专家、教学专家的博客,跟专家进行非实时的讨论,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开发等能力,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体系和风格,掌握各种教学设计方法和技术。

3.通过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

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互相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不同学科、年龄阶段的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管理、学校发展问题相互交流,主要包括学科内的学习共同体、学科间的学习共同体。其中学科内的学习共同体是由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的,有助于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如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通过交流学习可以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同时,年轻教师可以为老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从而在相互结合中都能达到更新专业知识的目的。学科间的学习共同体是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相互监督,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尝试运用新方法新技术,针对效果不理想的地方进行讨论和分析,打破学科界限提供更好的帮助,从而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领导力。

4.通过创设活动的方式提升教师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

目前,我国学校组织制度是校长个人责任制,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校长要具有放权的意识,给予教师更大的权利,给予教师主人翁的地位,让学校中的每一份子都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让他们把自身发展同学校发展联系起来。同时,要不断提升教师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的活动,通过制定计划,针对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情况,定期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和校长共同讨论学校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规划,讨论目前的现状,便于直接获取教师的意见,产生新的观点。如:通过策划书的形式可以让每位教师对于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行一个策划,让教师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的各项能力,在策划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确立大家共同认可的信息化发展愿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需要和建议,重视教师的建议,从而使教师积极地加入到创设学校信息化文化的队伍中来,提升教师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4]。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胡永斌.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2(5).

[2] 李飞.开发教师领导力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2010(7).

[3] 伍海燕,王佑镁.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核心维度与案例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4).

[4] 张爽,孟繁华.多维视野下的学校领导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0(11).

[作者:李颖卓(197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医药学院军事体育部讲师,硕士;杨敬研(1978-),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医药学院军事体育部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