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电子作品同伴互评模式研究

2016-05-14 20:29蒋红星邱明
计算机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

蒋红星 邱明

摘要:依据建构主义评价观、多元智能评价观和发展性评价理论,提出网络环境下电子作品同伴互评模式的基本过程,即发布任务书、设计与制作作品、上传展示作品、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和分析评价等,阐述实施电子作品同伴互评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电子作品;同伴互评

背景

同伴互评是一种由学习者对其同伴的学习成果或效果进行评价或评论的学习活动,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发展,同伴互评在翻译教学、写作教学和慕课教学中受到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全球测评发展趋势和未来报告指出,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将取代教师评价或外部评价。有关同伴互评在认知、教学、元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证实,设计良好的同伴互评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翻译、写作等语言类课程不同,信息技术类课程主要以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主,同伴互评可以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信息技术类课程同伴互评的研究不多,有必要针对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开展网络环境下电子作品同伴互评的研究。

2电子作品同伴互评的必要性

在平面设计、二维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信息技术类课程中,教师实施电子作品评价容易出现信度和效度失真,其原因在于,电子作品的评价标准一般是描述性的评价量规,不同评价者对评价尺度的把握不易统一,评价结论易于产生差异。在评价电子作品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难免因为知识经验水平不足或者主观倾向性偏差,而导致评价结果有失公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有必要在教师评价电子作品的基础上引入同伴互评,给予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话语权,构建多元主体下的电子作品互评模式。

3电子作品同伴互评的理论依据

电子作品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的成果体现。电子作品体现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直接反映。电子作品互评的理论依据有建构主义评价观、多元智能评价观和发展性评价理论。

3.1建构主义评价观

在建构主义理论看来,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下,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和他人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为此,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评价知识获得的过程,评价学生如何进行知识建构要比评价学习结果本身更为重要。教学评价应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主动建构过程。要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反思,形成评价意见和个人见解。

3.2多元智能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9种彼此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智能要素构成的,每个人拥有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组合。教师应善于发现和评价学生的优势智能,同时给学生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智能强弱项。电子作品是学生各种智能共同作用下的综合结果,把它作为评价学生智能强项和弱项的载体,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智能的特点。

3.3发展性评价理论

发展性评价是以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根本出发点,以教学与评价的融合为基础和核心,在关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个体差异,通过系统地搜集和分析评价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共同发展目标的过程。从发展性评价的观点看,电子作品互评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外化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教师在电子作品评价中,应该关注学生在电子作品制作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同时根据评价信息不断改进课程教学。

4电子作品同伴互评的基本过程

在学生相互评价电子作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评价数据,需要网络化技术手段来收集和处理评价数据。为此,有必要设计和开发网络化电子作品评价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电子作品的同伴互评。网络支持下的电子作品互评包括6个活动环节:发布电子作品任务书、设计与制作电子作品、上传展示电子作品、同伴互评电子作品、教师评价电子作品和统计分析评价数据等。

4.1发布电子作品任务书

利用评价系统发布电子作品任务书,让学生了解任务情景、任务目的、任务内容、任务时间、任务要求和评价量规等基本信息。其中,评价量规是用于评价,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而设计的一种标准或一套标准,它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工具,一般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评价指标。测量等级和评价标准,适合于评价复杂的学习绩效。评价量规针对每个评价指标的每个水平等级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设计和制作电子作品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明确任务的预期目标,从而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监测和自我改进。在提供评价量规的同时,还可以上传展示优秀的电子作品范例,尤其是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以便帮助学生直观地把握评价量规,并激发学生创作作品的兴趣和动机。

4.2设计和制作电子作品

在设计和制作电子作品过程中,如果采用小组方式,小组规模以3-5人为宜,并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促进组间公平竞争、组内互补协作。此外,应采取措施避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群体成员在个人贡献无法评估的时候更倾向于降低个人的努力程度,表现出社会懈怠。为此,应要求小组明确分工,并对成员贡献进行组内评分,将组内评分作为教师评价个人表现的重要依据。

4.3上传展示电子作品

电子作品的展示方式分为面对面方式、在线方式和混合方式:面对面方式一般是在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中面对面地进行演示讲解,利于深度交流与互动。在线方式一般是在网络化环境下在线浏览和评价电子作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混合方式是指综合使用面对面和在线方式。

在线展示电子作品时,除了要求上传电子作品,还可要求上传电子作品的原始素材、设计文档和源文件等,以便促进分享,并抑制抄袭。此外,电子作品的实际创作过程通常是一个不断反思、修改的优化过程,可要求学生在提交电子作品终稿的截止日期之前上传和展示作品初稿,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议反馈。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意见,对初稿进行若干版本的修改,以便提高终稿作品的质量。

4.4同伴互评电子作品

电子作品的同伴互评方式包括集体互评、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小组自评和成员自评等方式。其中,集体互评是全体学生对每个作品进行评分,其开展形式不仅可以在线异步集体互评,也可以在面对面的教室环境下,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观看作品演示后即时评分。小组自评和成员自评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电子作品的评价方法包括口头评价、档案袋评价、量规评价、综合评价等方法,评价内容一般直接记录在网络评价系统中。从发展性评价的观点来看,电子作品评价的目的在于以评价促发展。电子作品评价既是学生评价电子作品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作品鉴赏与评价能力的学习过程。为此,网络评价系统应具备作品点评功能,学生可以在作品展示页面上发表评价意见,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从而在社会性互动中实现意义建构。

4.5教师评价电子作品

考虑到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其他方面的制约性,教师参与电子作品的评价是不可缺的。在教师评价电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不仅关注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包括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方法与手段、分工协作与问题解决等学习过程的不同方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6统计分析评价数据

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的计分权重是影响电子作品最终得分的关键变量,教师应综合考虑电子作品的特点以及同伴互评情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计分权重值。例如,笔者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中,考虑到学生对作品艺术性和技术性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采取了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评价为辅的方案,设定集体互评占30%,个人自评占10%,教师评价占60%。同伴互评和教师评分结束后,由系统按照设定的计分权重自动计算出作品的最终得分,并自动统计输出全班的成绩单及成绩分析表。

5电子作品同伴互评的实施策略

5.1改善同伴互评的信度和效度

应该看到,虽然多元评价主体下的同伴互评一定程度克服了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限性,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评价能力、心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同伴互评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问题,包括部分学生独立精神不够,存在群体从众心理,赋分容易受到他人评分的影响;个别学生评分不严谨,主观随意性大;个别学生因为人际结群现象,评分人为偏低或偏高,甚至出现恶意评分现象;作品数量较多时评价负荷偏高,导致评分质量下降。殷宝嫒研究表明,同伴互评电子作品的信度和效度与三个因素有关,包括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利益相关性因素、评价者个体差异因素以及评价者执行成本因素。

为提高同伴互评的信度和效度,有必要采取必要的策略和措施。一是科学设计评价量规,针对每个评价指标的每个评价等级,向学生提供尽可能清晰的标准描述,降低评价标准的模糊性。二是优化评价分数处理,针对学生的原始评分,按照一定规则处理(例如去除一定比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分。三是加强学生引导教育,做好评价量规的解释说明,并引导学生力求客观公正。四是实施评价能力奖惩机制,依据学生个体的评分与全体平均评分的偏差程度计算出“评价能力分”,作为学生个人最终得分的考核要素。五是选择适合的同伴互评形式。同伴互评形式分为双向公开署名、单向公开署名、单向匿名、双向匿名等,署名公开与否一般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的质量和批判性,应根据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分组形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互评形式。

5.2提升电子作品评价的成效

一是将鉴定成绩与促进发展相结合,把评价关注的焦点从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为学生的将来和发展,重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二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尤其关注学生完成电子作品的过程表现;三是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利用自我评价提升自我认识智能,利用同学互评促进相互借鉴学习,促进较弱项智能发展;四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从片面强调量化学业成绩转向综合质性评价,提高评价的指导性和实效性。

5.3完善电子作品互评系统的功能

电子作品的同伴互评会产生大量的评价数据,传统的纸质化手段难以解决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有效互评离不开信息化软件工具的支持,为此笔者设计和开发了一个电子作品互评系统。该互评系统可以管理课程和学生、管理学生分组、布置电子作品任务、制定评价量规、上传展示作品、在线交流讨论、优秀案例库、在线评分评语、分析统计评分。其中,将学生的优秀电子作品转存入优秀案例库,供后续学生参考学习,体现了用户生成资源(User GeneratedResources)的思想,促进了电子作品作为生成性资源的积累和分享。

6结语

笔者在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大二学生的二维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课程进行了电子作品互评实践,并访谈了学生对同伴互评的意见。被访谈学生对同伴互评在调动学生积极性、避免教师评价偏差、促进学生交流等方面给予了肯定,除个别学生对同伴互评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心存顾虑外,总体上看同伴互评模式获得了学生的支持。

以电子作品为载体进行的教学评价,可以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针对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同伴互评,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电子作品的展示方式、互评方式、互评方法和互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和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视角的学校图书管理问题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