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过程式考核方法的思考与探索

2016-05-14 15:54颜学雄邱菡张连成朱俊虎
计算机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课程考核计算机网络

颜学雄 邱菡 张连成 朱俊虎

摘要:针对过程式考核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环节及考核内容设置不合理、考核结果缺乏及时反馈等问题,从课程考核目标定位、考核结果反馈、高分和高能统一等方面分析过程式考核的本质,总结过程式考核的一般过程。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说明网络工程本科实施过程式考核的一些具体实践情况。

关键词:高校课程;课程考核;过程式考核;计算机网络

引言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主要的培养方法和手段是课堂教学,而课程考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考定成败”的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考试目标不明确,只重视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导致教师为考试而教学、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考试形式单一,一般采取期末闭卷考试形式,以知识再现为主,缺乏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查;考试内容设置不合理,往往局限于教材,导致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前突击复习的现象;考试结果缺乏反馈,无法达到通过考试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为了弥补传统课程考核方法的不足,过程式考核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过程式考核将课程考核划分为多个考核环节,并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实施其中一个或多个考核环节,最后根据各个考核环节成绩综合形成课程考核成绩。目前,实施比较多的考核环节包括:出勤、课堂提问、阶段测验、课堂讨论、课外信息调查、平时作业、课程实践、期中考试、课程学习总结、读书报告、期末考试等。

现在,很多高校课程虽然采用了过程式考核方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课程考核目标不明确,存在为考核而考核的问题,没有达到过程式考核的目标;考核环节及考核内容设置不合理,没有针对教学目标构建完整的考核体系;考核结果缺乏及时反馈,缺少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指导功能。

针对当前过程式考核实践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深刻理解课程考核和课程教学的关系,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不是为了评价,而是为了发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以便于及时改进;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考核环节,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众多方面,这决定了课程考核必须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设计多个环节,因此过程式考核方式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式考核是一种个性化考核,需要根据课程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授课对象特点精细化设计过程式考核环节和内容,构建完整的考核体系。

1过程式考核的理解

1.1课程考核和过程式考核

学生通过高等教育使自己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而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因此,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明确学生需要积累哪些知识、提升哪些能力和具备哪些素质,这就是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程考核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既检查学生“学”的效果如何,又检查教师“教”的效果如何。过程式考核就是在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中进行考核。关于过程式课程考核,我们有如下的理解。

1)考核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是为了改进。

虽然大多数课程采用过程式考核方法,但其目的还是为了检查学生“学”的效果,也就是一个学习效果评价。实际上,过程式考核是“教”“学”“考”“改”同步进行,通过某一个或多个环节的过程式考核,能够及时检查“学”的效果,及时分析并找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及时改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2)过程式考核更重视考核结果分析和反馈。

大多数课程的过程式考核,只是简单地增加考核环节,如出勤、平时作业等,但是缺少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和反馈。考核结果分析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分析其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分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考核结果分析要针对教师,即通过综合分析,分析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反馈应该包括:学习效果好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存在的问题要提出针对性的补救办法。针对教师的考核结果反馈应该包括: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补救措施和后续教学过程的调整方案等。

3)过程式考核能够实现高分和高能的统一。

课程考核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应该实现高分和高能的统一。但是,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过程式考核,由于考核环节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很难实现高分和高能的统一。

1.2过程式考核设计

第一步: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分解。即根据教学目标中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分解为多个考核内容点,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特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等。

第二步:考核方法选择。即根据具体考核内容,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如平时作业、课程实践、课程报告、期末考试等。

第三步:考核环节设计。即将考核内容分散到多个环节中进行,以做到“教”“学”“考”的同步。

第四步:考核结果分析。即分析学生“学”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达到,要分析“教”和“学”中的问题。

第五步:问题反馈。把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

2过程式考核方法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共6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50学时,实践课时10学时。该课程实施的过程式考核实践主要做法如下。

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考核内容分解如下:

(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记忆;

(2)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基础应用能力;

(3)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计算机网络综合应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5)计算机网络专业素质,胜任相关工作岗位要求。

课程考核的考核环节包括平时作业、课程实践、课程大作业、期末开卷考试、期末闭卷考试等。每一个环节对应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分析和反馈等方面的实践情况如下:

(1)平时作业(15%):重点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础应用能力。平时作业要求学生答题时写清楚解题的思路,即解题应用的知识点、应用的方法和结果等。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需要对解题思路、应用的知识点及应用方法给出评价。如果存在问题,教师则在作业批注中写出问题原因以及如何弥补,并随作业发还给学生。学生可以针对教师的评价和批注进行讨论。针对比较普遍的问题,教师利用课前时间或辅导时间进行讲解。

(2)课程实践(15%):重点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基础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课程实践是一个系列,课程实践相关的知识点讲解完毕后,即开始相关的课程实践。课程实践分为必做部分和选做部分,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必做部分,完成选做部分的学生则享受奖励加分。课程实践要求提交实践报告和相关数据,包括实践目的、实践设计思路、期望结果、实践结果分析等。教师在检查学生的实践报告和相关数据时,验证相关数据的正确性,为每位学生写一个反馈意见,反馈意见包括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共性的问题,利用辅导时间或实践时间进行讲解。

(3)课程大作业(20%):重点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综合应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课程大作业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具体问题,如网络规划和配置、网络通信故障诊断、网络数据综合分析等,一个学期安排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大作业。学生需要递交作业报告和相关实验数据。教师重点考查学生面对具体问题时的解决思路、解决步骤、知识点的运用情况等,并为每位学生写一个课程作业反馈意见,反馈意见包括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共性的问题,利用辅导时间或实践时间进行讲解。

(4)期末开卷考试(20%):重点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记忆,主要题型为填空、选择和判断题等。

(5)期末闭卷考试(30%):重点考核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素质,题型为综合题,共4道。学生只需选择3道题目解答即可,典型综合题目如根据路由表绘制网络拓扑并分析结构的合理性、公司网站规划设计及设备清单和配置、网络故障数据分析等。重点考查解题思路和依据、可能碰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等。

3结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过程式考核改革自2012年开始以来,已经在5届网络工程实验班学生中采用(每一届学生20人),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收到如下效果:

(1)采用过程式考核,有利于学生快速找到学习中的短板,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快速弥补,学生普遍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2)经过平时作业、课程实践、综合大作业等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训练比较充分,面对具体问题时,思路比较灵活。

(3)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上手比较快,碰到计算机网络相关问题时,能够马上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基本上实现了“高分即高能”的考核目标。

虽然过程式考核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具体实施时也存在如下问题:

(1)过程式考核是一种精细化的考核方式,需要教师在考核环节设计、考核内容及方法选择、考核结果分析、考核结果反馈等方面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目前仅适合于小班化教学。

(2)过程式考核还要注意公平公正问题。

(3)过程式考核与传统考核方式相比,考核环节多,不利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监管。

(4)过程式考核只是多种考核方式中的一种,具体课程采用哪种方式应该和课程教学相适应,不能够一味追求考核形式。

课程教学涉及的因素很多,考核方式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教师只有更深入地研究教育教学,精心备课,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课程考核计算机网络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高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