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庆
摘 要:高中音乐课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流行音乐是高中学生热爱的音乐形式之一,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中,对流行音乐进行欣赏与学习,有利于丰富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本文从高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的原因、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必然性、中学音乐课堂应用流行音乐进行教学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音乐;流行音乐;经典音乐
高中音乐课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流行音乐是高中学生热爱的音乐形式之一,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中,对流行音乐进行欣赏与学习,有利于丰富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高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的原因
(一)教材内容为什么不受学生喜爱
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现有的选入音乐课本中大量优秀、经典的作品,而且大多数同学也没有要往音乐专业方向发展的想法,他们觉得听不懂,这样的音乐课程既枯燥又沉闷。但对于那些流行音乐却情有独钟,例如汪峰,蔡依林,还有近几年异常火暴的“中国好声音”和“中国好歌曲”等关于流行音乐的选秀活动,他们也是非常关注,因此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洞察学生的审美意识、调动音乐各元素并能清楚地知道学生的需要。从而适时加入一些不失艺术水准的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结合的“改编作品”,那么音乐课堂欣赏教学就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教师对流行音乐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音乐教育界一直对“流行音乐是否进入中学课堂”这个话题争论不休。反对者很多,有些音乐教育者认为,流行音乐是音乐教育的绊脚石,是学生不能专心于现行教材的罪魁祸首,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教师没有动脑筋考虑新的教学模式等问题,他们没有正确面对流行音乐的意识。
(三)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课堂教学倡导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学习,因此课堂教学应建立起一种互动、和谐、的新型关系。我们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自己的教为中心,没有应有的互动效应。中学音乐教学是音乐学习重要阶段,产生影响音乐课教学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较复杂。因此流行音乐应该进入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使音乐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
二、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必然性
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值得肯定的,当然前提是优秀的、格调高雅的流行音乐才能进入课堂。我们并不是盲目地把学生喜欢的音乐都引入课堂,但也不能因为流行音乐存在缺陷而将其否定。而应认真研究,探讨流行歌曲进课堂的利与弊,才是科学的,理性的态度。
(一)流行音乐进入中学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流行音乐满足学生的模仿需求。
2.流行音乐满足学生的从众需要。
3.流行音乐满足学生的宣泄需要。
(二)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构建和谐教学关系的催化剂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重视。由于受旧课程影响,音乐教师极少在音乐课上运用流行音乐,与学生没有“共同语言”,课堂气氛不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难形成。而流行歌曲进入课堂后,师生共同体验和享受流行音乐。改善了过去学生不配合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多元、包容的和谐教学关系。因此,流行音乐进课堂将是加速教师角色转变和构建和谐教学关系的催化剂。
(三)流行音乐进入中学课堂顺应了教学改革的潮流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实验教科书的问世,打破了流行歌曲不能进入中学课堂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明确阐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的审美活动应当围绕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展开。
三、中学音乐课堂应用流行音乐进行教学的措施
1.中学音乐教师要因时、因地制宜地确定流行音乐的教学目标。
2.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应该首选旋律优美的、受学生欢迎的流行音乐,这样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取得共鸣。
3.教唱流行歌曲要以感入手以乐激情中学生处于感性时期,教师在课堂上以感入手可以引起学生共鸣。
4.利用流行音乐激发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5.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提高鉴赏能力。
6.鼓励同学课外加强艺术实践,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育,其本质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中学生音乐生活的实际,紧跟时代步伐,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正确引导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教育课堂,引导一部分艺术性较强、思想价值较高的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教育的课堂也是我国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很好的尝试。“让学生既能接触现代的音乐风格,又能提高鉴赏能力,以疏导代堵截才是真正的教育。”经过实践,引流行音乐进课堂能极大地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论从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还是提高学生基本艺术素养来看,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要有超强的艺术性更要有超强的时代感。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王玲.利用流行音乐进行德育教育[J].科学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