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玉
摘 要:谈到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略读教学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略读课文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略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策略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意在略知文章的大致内容,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略读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运用略读方法,提升略读能力。
一、略读教学的内容
略读课要完成教材中略读课文的学习,但是略读教学的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略读课文。在某些学科里,教材的内容就等于教学内容,而语文、英语、音乐等学科却并非如此。语文学科的课文只是教材所安排的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略读课文当然也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大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包括课文、导读、练习等,课文是主体。为行文方便,以下所述教材内容专指课文。课文是一个承载多重意义和价值的综合体,而其中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能力才是语文课堂应该着力给予学生的东西,才是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学生从这篇课文中至少可以获取下列内容: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的道理,培育爱护家园的朴素情感,了解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学会生字和词语,学习演讲词的特点,揣摩表达上的妙处……在上述众多意义和价值中,后三者才是语文课所独有的价值,这是只有在语文课上才能够学到的,这也是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也就是我们应该把握的教学内容。
二、略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自主学习。在略读课上,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感知应该拥有相对的自主权,教师应该提倡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同时,学生要有足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尽量少讲。课堂上要有学生安安静静读书和思考的时间,不要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来掩盖学生思维的浅层次或零思维。教师的作为应该在课前,在个别辅导,而不是占用学生的集体时间。
(二)教师适度点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决不等于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决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受年龄、知识、能力所限,学生的理解难免出现偏差,这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适当,还意味着教师要控制讲的“度”。高效课堂要遵循“三不讲”原则,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和同伴互助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也就是说,教师的讲要建立在准确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
(三)注重能力迁移。略读课应该是学生课内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的桥梁和纽带,学生应该把精读课上学会的方法和技巧努力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的能力迁移搭建平台和空间。
(四)强化总结反馈。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有效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学生一课一得的总结,并且利用多种方式反馈甚至检测,进而实现“学什么会什么”的目标。
三、略读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教学方法
(一)导课激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具体方法有开门见山导入、预习交流导入、简介作者导入、介绍背景导入、引用评价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导入、解题设疑导入、情境对比导入等。
(二)略知文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粗略地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内容和表达方面的深入探究打下基础。具体方法有圈画、概括、复述、摘记、提纲、表解等。
(三)研读拓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途径,就课文的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进行专题性的重点研读,将精读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略读课文乃至课外选文中。这一环节是略读教学的重点环节,具体方法有:1.重点突破法。根据教学重点着重解决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抓住重点,突破全篇。2.长文勾勒法。对于某些长文,通过摘记要点、编列提纲、表解图示等方式抓住课文的骨架,把握整体结构,理解基本内容。3.集中答疑法。师生质疑问难、释疑解惑,适用于某些内容艰深的文章。4.练习检测法。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设计习题,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完成题目,然后通过学生互相批改、教师抽查或出示参考答案、学生集体校改等方式评价练习或测试结果。5.以读带写法。有些篇章或者片断适合模仿,便可以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仿照课文的立意、结构、写法来仿写一篇。6.美读吟诵法。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通过熟读背诵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总结反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沉淀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感悟,同时,对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反馈和评价。具体方法有总结点拨、畅谈感悟、评价检测、活动展示等。
当然,这几个步骤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灵活变通,变通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关于略读教学的探讨还有更加深广的领域,也正因为如此,此项研究才更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