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操作活动 优化课堂教学

2016-05-14 01:42吕红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数学课堂

吕红亚

【摘要】 数学课堂上,没有语文课故事情节的活灵活现,只有0至9这十个数字的反复运用,总觉得枯燥乏味.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我便开始思考:怎样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成有趣的数学活动课?如何让学生在和谐、愉快、轻松的情景下掌握知识?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既然如此,何不“投其所好”,把学生的这种特点用于学习上.

【关键词】 数学课堂;学具操作;运用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活动是提高学生兴趣,促进素质和谐、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学具操作活动可让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在获得准备、牢固的知识、技能同时,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数学课的课堂教学重要的就是要达到这些目的. 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运用操作活动,可以促进注意力的持久性、稳定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儿童的注意力不易持久、稳定,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更差. 课堂上,学生会处于离散状态,当一旦获得问题的表层结论或学完某个教学环节时,就会松懈疲沓下来. 注意力不集中或不稳定、不持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笔者运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具操作活动,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刺激学生的大脑,有利于培养注意的持久、稳定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4的分解”时,我先让学生拿出4根小棒分成两堆,分好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会发现3种方法:(1,3)、(2,2)、(3,1)再问怎样才能一个都不漏?4人一组轻声说一说,他们想出了办法:先把4根小棒全放在左边(右边),再每次拿一根到右边(左边). 就这样在轻松、自然的师生和谐的情景下掌握知识,而且记忆更深刻,同时,思维速度稍慢的同学也能在同学帮助下完成,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学习过程,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5、6、7、8、9的分解组成他们不用教师教都能用这个方法学习了.

二、运用操作活动,可以促进观察力的目的性、全面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观察能力是一个人的重要的认识能力. 但由于儿童的知识少,经验少,往往不知道怎样去看、去思,或者局部代整体,或者受非本质特征所迷惑而看不出本质特征,所以需要让他们在学习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 这样更能增强观察力的全面性. 例如在一年级的“认识图形”教学中,都是一些立体图形,如果直接让学生观察图片,那么学生想象不到怎样的图形是立体图形,怎样的图形是平面图形,更看不出它们的特征. 如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操作:你们桌面上的图形哪些是可以滚动的,哪些是不能滚动的?学生通过操作能自己分类出来,接着让学生把其中的一类又分成两类,并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每一类立体图形的特征,然后再说出每一类图形的名称:怎样的图形是立方体、长方体、球体或圆柱体?这样,原本难以想象出来的立体图形就被学生轻松的初步认识了. 因此,一定要让学生亲眼看、亲手摸着实体,使学生能加深对立体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

三、运用操作活动,可以促进思维力的活跃性、逻辑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还有一位心理学家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之花开在手指头上”. 这些都形象而具体地说明操作活动对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 操作活动是手和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与内部的智力活动紧密结合,有力的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凑十”,然后让学生想操作过程.

案例:8加5的进位加法,第一步操作:先拿出8个圆片,放在准备的格子中(有十个格),再拿出5个放在格子的外面,问:现在把8个圆片和5个圆片合起来,怎样计算?第二步问:格子里已有8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占满格子10个?(再添2个)操作:把格子外的5个圆片分成2个和3个,拿格子外的2个放在格子中(学生说:8 + 2 = 10),老师再用手势表示格子内10个圆片和格子外的3个圆片合并(学生说:10 + 3 = 13)这样的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同样,思维也会指挥着操作,让学生动手去摆,思维得到活跃,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丰富性和新颖性. 8 + 5的进位加法,学生又能想出另一种方法,即可以把8分成5和3,5 + 5 = 10,然后10 + 3 = 13. 所以操作活动能促进思维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在数学教学问题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让所有的学生都通过动手、动脑,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生动活泼起来,通过开展活动课,学生更便于吸取新信息,更能体现发展智力、能力多方面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处——自制数学教具的应用[J]. 教育革新,2011(11).

[2]龚林霞.数学教具的适用性探究[J]. 吉林教育,2010(30).

[3]徐聪娣.如何走出农村小学数学教具使用的误区[J]. 广西教育,2010(19).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