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微课教学“可视化”元素嵌入策略微探

2016-05-14 00:56蒋雪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微课制作认知可视化

蒋雪

【摘要】 微课教学应该注重可视化元素的嵌入式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元素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认知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微课制作;可视化;认知;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到思维的原点,微课教学应运而生,对于数学微课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如何实施可视化教学的问题?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自己的想法,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微课?如何构思微课

1. 什么是微课

自微课诞生以来,国内外给它戴了各种各样的帽子,能举出来的定义不下十种,笔者认为,微课是一种教学视频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资源,并非是常规课堂的微型化. 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微课不受“课堂学习”的时间、空间限制,符合网络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学习规律;

(2)微课的教学设计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等等.

(3)微课的知识讲授流程具有情境性、启发性和可视化等特点.

(4)微课是一种辅助性教学资源.

2. 如何构思数学微课

如何构思微课是一门学问,笔者认为构思微课应该从微课的特征及教学作用出发,教师要清楚这节微课的目标指向在哪里,是为了讲清楚某一个知识点,还是为了在教材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创新. 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设计微课,首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微课中所讲的知识需要学生前期有哪些知识准备,并将其作为第一个环节讲解;接着,就微课要讲解的知识进行探究和再探究;然后,就探究的结果进行反思并促进新的结论、认识生成,这里可以是对概念深层次的认识,也可以是对数学问题思考方法的创新;最后再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突出这节微课的重点.

3. 数学微课教学与“可视化”的关系

首先微课教学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短的学习视频或学习素材,其目的在于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象化、直观化,因此微课教学应该是用可视化的元素充实的课堂,我们在微课的设计上,每个环节如动画模拟、问题的领引、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看到的不是抽象的数学知识,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化语言,当然除了情景的可视化外,对于学生而言,思维的可视化是更为重要的另一个方面,我们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对于这个问题更是需要动点脑子,具体的可以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化,直到思维与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效对接.

二、数学微课教学如何嵌入“可视化”元素

1. 动画模拟,促进数学思维可视化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呈现出多元化,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也越发凸显. 或动画、或控制、或演示等多种模拟展示,让课堂变得生动又富有逻辑性,营造了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促进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新课程倡导情境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好地辅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有效发展,注意点我们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更应该好好地利用.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不直观的,尤其是数学思维过程很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高中数学很难,多媒体技术包含图形的闪烁、移动和色彩变化等功能,借助于这些功能能够促使思维过程可视化,激活学生的认知.

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立体几何时,制作微课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图形的动态变化功能(如分、转、合、移、展、裁等等)给学生呈现出各种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等等,通过空间图形深化学生的认识,同时有助于学生自主推导得到面积、体积的计算式,在立体几何动态呈现的时候,我们教师再配以解说,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问题自然生成,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很自然地集中到对图形间内在联系的挖掘上来,促进计算式的自主得到.

微课制作,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模拟”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与传统数学课教学相比,让课堂更加生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凭空想象、似有非有,在情境的驱动下概念理解变得容易了,学生能够在变化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学习过程变得主动且具有创造性.

2. 分层显示,引导学生拾级而上

学习是深入浅出的过程,一口吃不了一个饼,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课,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为丰富,视频、音频、图像让数学知识的呈现更为生动、形象,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图形的变化过程有层次、有条理地呈现,有效扩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知识呈现的层次性.

例如:笔者制作等比数列的微课时,将这部分知识与“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相联系,借助于多媒体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并到一起显示,两个层次的显示,如此一来降低学生思维的台阶,学生通过微课学习等比数列的过程也不会觉得枯燥,在学习等比数列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复习等差数列知识的效果,一举两得.

当然,我们在情景的设置上也可以借助于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跟着情境来逐步深化思维. 还以等比数列教学为例,可以通过这样一则故事引入微课:在古印度有一个国王,他非常喜欢国际象棋,为此他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当问到发明者有什么要求时,发明者仅仅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他只想要国王按照他的要求用小麦一粒一粒地填满棋盘”,具体的填法如下:“第一个格放1粒,第二个格放2 粒,第三个格放4 粒...,以此类推,每个格放上前一格两倍多的麦粒”,听到这里,国王满口答应了,于是大臣拿来了一袋麦子开始工作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袋麦子空了,又一袋空了,国王慌了,赶忙让财务大臣来计算,结果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在微课时也会感到惊讶和疑惑:“一个小小的棋盘到底能放入多少小麦?”借助于这个激趣故事,学生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短暂的停顿后,揭秘发明者要的麦粒个数是多少:S = l + 2 + 4 + 8 + 16 + 32 + 64 + 128 + …新的问题又生成了“这个和S 怎样求出呢?”在问题引领下,学生的认知和思维逐步深化.

3. 联系生活,渗透数学学习的价值

生活即教育!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与生活密切联系,微课制作也不可脱离了生活,在降低思维切入门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联系生活设问. 数学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 数学教师在微课中要将数学问题设计成与生活密切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知道在生活里到处都存在数学知识,深知数学无处不在.

例如:在“异面直线及其夹角”的微课制作中,教师可以这样设问: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直线?这样能够轻易唤起学生思维.

(2)通过游戏设问. 数学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时相对而言比较乏味.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问题设计成一个游戏,在游戏中摸索其数学规律,进行思考、分析、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根”的微课制作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演示“看商品猜价格”这个游戏节目,学生猜中后,再引入二分法求方程的根. 这样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思想的本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利用试验设问. 数学微课也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在设计情景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去,从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有关几何、概率等教学中就可以借助于微课的引导,让学生生成一种要动手试验的情感需要.

(4)是通过复习设问. 原有的知识已经融入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数学学习必须做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问题产生前后知识的联想,在回忆旧知识基础上,拓展延伸,进行新课程的学习.

当然,为了能够制作出更具思维价值的微课,我们教师也要定期调整自身知识积累结构形态,随时配合最新设备资源进行教学情境调整改善,结合阶段培训知识与数学学习规则探索个体独特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华为.“惑”在何处?“解”自何方?—对“解惑型”微课的两点拙见[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20).

[2]刘鑫.微课——施精雕细琢之工,收易学乐学之效[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20).

[3]张先云.一节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 中学数学月刊. 2015(01).

[4]张平.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 中学数学杂志. 2015(3).

猜你喜欢
微课制作认知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基于HTML5的视频监控微课设计浅析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