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时、分、秒》教学反思

2016-05-14 01:10李厚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情景生活经验小学数学

李厚刚

【摘要】 小学教师要自觉的将时、分、秒的认识教学潜移默化的转化为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小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情景;生活经验

时间无处不在,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有了时间的概念,但是,时间的计量单位时、分、秒对他们来说还比较抽象. 小学教师对于时、分、秒的教学,还是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贴近生活的去引导学生准确的认识理解时间的计量单位时、分、秒.

1. 构思教学情境,导入课程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时间概念,但是对时间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而时间的计量单位时、分、秒对他们来说又比较抽象,所以,在时、分、秒的教学上不适合开门见山的直入主题,教师要认真构思教学情境,巧妙导入课程. 比如,教师在时、分、秒这堂课程之前先不直接进入教室,而是等上课铃声响过几分钟后再进入教室. 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说自己上课迟到了,但是不知道迟到了多久,谁知道老师迟到了多久?学生们大多都会回答教师,迟到了几分钟. 教师接着问,那是多少秒呢?这时学生可能会犯难,然后,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了解分和秒之间的转换,问学生一分钟是多少秒呢?接着,就能换算出迟到了多少秒了. 有了,对分、秒的导入,就是对时的导入认识了. 教师继续问学生们,迟到了几分钟,那么,还差多少分钟就是迟到了一小时呢?这样,又把学生引导到了对分和时的转化上. 最后,教师说,同学们你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时间的计量单位时、分、秒,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 这样可以巧妙将课程导入到对时、分、秒的认识学习中,同时,在导入中也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时、分、秒和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掌握情况.

2. 联系生活经验,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时、分、秒的教学中,对生活的联系更加重要也更加方便. 小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会了对整时的认识,也基本学会了看时钟来确认时间,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知识掌握的现状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分、秒的学习. 首先,为了能有效的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准备时钟、电子表、秒表等时间计量工具. 然后,在导入课程后,阐述时、分、秒的意义和关系,向学生们展示各种不同的时间计量工具,让学生们了解到除了时、分外,还有秒也是计时单位. 这里,教师可以联系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来让学生理解秒的概念,例如,百米运动员的成绩都是用秒来表示,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数数计秒,同时,向学生展示秒表的计数,让他们理解秒的意义和一秒有多久.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时钟,或者有条件的话向每个小组分发时钟和电子表、秒表,让他们讨论探究时、分、秒所表示的时间,和各个单位间的换算规律,掌握对时、分、秒的学习.

3. 加强时间认识,课后巩固

时、分、秒的认识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在经过了课上对时、分、秒的认识后,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做一些巩固练习. 教师可以用两种简单的方法,随堂就完成对学生的巩固练习. 第一,教师在课程的进行当中,随机的指着教室里的时钟提问学生现在几时几分了,还有多少分钟下课,如果学生们都能很快的回答出来的话,教师可以增加难度,问学生还有几个小时零几分钟就会放学. 第二,教师随手拿起一个准备好的时钟,然后任意拨出一个时间,问学生是几时几分,拨出不同的时间问不同的学生.

小学数学《时、分、秒》的教学,对高年级的同学来说显得很容易,但教师要明白,该课的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切不可将其想的过于简单与随意,一定要巧妙构思教学情境成功导入课程,联系生活实际加深教学效果,增加巩固联系,确保学生完整掌握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吴烈.《认识几时几分》教学设计[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11期.

猜你喜欢
教学情景生活经验小学数学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学生生活经验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例谈教学情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