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幸
【摘要】目的 对应用针对性防范措施对接受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高龄患者实施不良反应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高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采用针对性防范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抗生素药物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抗生素药物应用期间的不良反应预防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对性防范措施对接受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高龄患者实施不良反应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针对性防范;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应用过程中导致出现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期间的一种常见现象。药物不良反应不仅仅指的是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等[1]。本次对应用针对性防范措施对接受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高龄患者实施不良反应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高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发病时间1-9天,平均发病时间(4.1±0.8)天;患者年龄72-89岁,平均年龄(81.8±7.6)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观察组患者发病时间1-8天,平均发病时间(4.3±0.5)天;患者年龄71-87岁,平均年龄(81.5±7.8)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采用针对性防范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主要措施包括:对临床联合用药进行严格控制,临床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通过联合用药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且一些慢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合并出现感染,手术预防性用药,当感染程度较为严重的时候,伴随出现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实施对症药物治疗等。由于药物之间所具有的相互作用,注射液在混合之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一定量的沉淀和气体等,会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严格按指征和适应证选药,通过正确的诊断阶段判断患者是否属于细菌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保证做到不滥用抗生素类药物。熟悉抗生素药理作用和可能导致出现的不良反应,掌握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等,了解患者过敏史,避免不良反应。在医、护、药三方应该进一步的加强ADR监测。同时对药物进行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监测、护理监护等。氨基糖苷类需要进行血药浓度和肾功能监测;合并用药的时候应该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密切的监测,如红霉素与地高辛合用应监测地高辛药物浓度;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三种药物合用应监测凝血时间[2]。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在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抗生素药物应用时间、对抗生素药物应用期间的不良反应预防干预模式的满意度等三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抗生素药物治疗计划实施结束后,以不记名打分的方式了解不良反应预防干预模式满意度,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3]。
1.5 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的时候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 ±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检验。
2 结果
2.1 在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
对照组患者在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有9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对抗生素药物应用期间的不良反应预防干预模式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抗生素药物应用期间的不良反应预防干预模式的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患者对抗生素药物应用期间的不良反应预防干预模式的满意度为95.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 抗生素药物应用时间
对照组患者共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8.94±1.67)d;观察组患者共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5.74±1.02)d。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抗菌药物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主要包括抗生素类、合成抗菌药物、抗真菌类、抗分枝杆菌药类等几种,以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品种和数量最为繁多[4]。老年和高龄感染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仍然应该以抗生素类药物为主,但老年人在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格外的小心谨慎,大多数医生在对高龄患者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时候都属于一种经验用药,年龄较大的患者应用抗生素的时间相对较长,单次应用药物的剂量较大,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种类与不良反应的发生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针对性防范措施对接受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高龄患者实施不良反应干预可以有效预防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5]。
【参考文献】
[1]朱永红,张延华,黄晋红.综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5):68-72.
[2]白敦耀,罗洁丽,吴柳婷.20l0年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l,11(8):7ll-714.
[3]胡美芬,郑翰英.老年人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395例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34-2036.
[4]董清.148例老年人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剂量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22):47-48.
[5]姚鸿雁,吕继红.抗生素致严重不良反应60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