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群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上第63~64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体会分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 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在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等活动中初步感悟“归纳”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1.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 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回顾旧知。
师: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 快速抢答,旧知再认。
多媒体课件逐题出示(图1~4),组织学生抢答:图中的某一部分可以用哪些分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学生积累新的数学活动经验及进一步认识分数做好铺垫,激发学生对分数再认识的探索欲望。
二、自主探究,交流建构
(一)在“同异”中拓展,丰富对整体“1”的认识
1. 异中求同,初步感悟“变中不变”思想。
依次展示学生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不管是一个图形还是多个图形或多组图形,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
师追问:虽然整体“1”不同,但是这三幅图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现相同的是:①都把整体“1”平均分成4份。②圈起来或涂色部分是其中的3份。
师:整体“1”不同,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相同,因此圈起来或涂色部分都可以用同一个分数表示。
(3)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能从不同中找出相同。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你能说说什么是分数吗?先思考,再和小组里的同伴交流。
师小结:像这样平均分成的2份、3份、4份……我们统称为“若干份”。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板书)。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2. 求同存异,再次感受“变中不变”思想。
(2)比较不同图形,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再次感受“变中不变”思想。
从学生画的图形中选择以下三种,在黑板上贴出来。
师:他们画出的图形各不相同,都画对了吗?
师:通过分数的再认识,我们可以用已知图形的一部分画出原来的图形。
(二)在“求异”中探究,体验“整体量”与“部分量”的对应关系
1. 拿一拿,比一比。
引导学生根据拿出的数量推测原来盒中铅笔总数,发现铅笔总数不同。教师根据发言板书。
师:可见,分数一样,总数不同,拿出数量也不同。总数多,拿出的也多;总数少,拿出的也少。
2. 变一变,猜一猜。
出示一个空盒子。
在学生思考后,请一位学生在盒子里放入10支。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师:变与不变是重要的数学思想,蕴含在很多知识中,希望同学们能用一双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学习。
【设计意图】借助“拿铅笔”的情境,可以把拿的过程用分数的意义描述出来,通过比较拿出的数量与铅笔总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发展数感,并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数不变,整体量变了,所对应的部分量也变了。再次感悟“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凸显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
三、梳理过程,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经过对分数的再认识,你对分数有哪些新的认识?
师:今后,我们还会更深入地学习分数。(在板书的课题中补上“(一)”)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一)”。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