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娅娣
【关键词】 阅读教学;联想;补白;设身;对比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98—01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积累知识。但我们明白,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积累,更可贵的在于灵活运用。读书的效果通常是从它的使用价值来衡量的,那么,如何才能促使“死知识”向“活知识”的转化呢?联想是有效的“催化剂”。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并不只满足于读懂“纸面上的话”,其主要目的在于读到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就要求学生对所读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上,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联想,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一、补白联想
补白联想是指学生在读书时,由所阅读的知识刺激而产生的,在时间或空间上与这种知识有关或相近的联想。这种联想要求联想的跨度要适当,所联想的事物与书本知识不仅有相似性,更主要的是有相关性。运用补白联想阅读,能帮助学生打破学科的界限,学会统筹兼顾,组合知识的本领。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课的教学中,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点提问:“卢沟桥上共有501只狮子,课文只写了5种形态,你想想还有哪些形态呢?”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多元感受、多元体验,激活学生的想象,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极富个性的狮子形态。
又如,讲授《丰碑》一课时,笔者引入补白联想: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时此刻,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在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补白联想,让学生感受到哪怕是将军,在失误面前同样敢于自责,从而使学生受到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陶冶。这一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渗透了做人的哲理。
二、设身联想
设身联想是学生由所阅读的知识的刺激而自然产生身临其境的联想,这种阅读可以引起连锁反应,促使学生多元感受、延伸、比较、补充,从而丰富和扩大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学习《项链》时,笔者提出问题:“假如你是玛蒂尔德,面对厄运,你有几条路可以选择,你会做怎样的选择,为什么?”学生的答案可谓丰富多彩,“我会买一条可以以假乱真的假钻石项链还给佛来思节夫人,这样做我也很难过,但我倾家荡产也远远不够呀。”“人总是得讲信用,当初佛来思节夫人那么慷慨地把项链借给我,是因为我是她的好朋友,我又怎能欺骗自己的好朋友呢?所以我决定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买一挂货真价实的钻石项链还给她。”学生的发言越来越踊跃,个个畅所欲言,争相一吐为快……强烈的“感同身受”效应,使学生对玛蒂尔德有了同情和理解,不再一味地斥责其虚荣。这个教学活动将学生置于故事情节与道德选择的价值冲突中,在强化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倾注了对艺术形象的人文关怀,也渗透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再如,讲授《丰碑》时,引入设身联想:假如你也跟着将军在穿越冰天雪地的云中山,假如你是与军需处长生死与共的战士,假如你就是课文插图中的一位红军战士,你会怎么想呢? 通过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插图所创设的情景,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战士,通过“自己”的耳濡目染,使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三、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学生由所阅读的知识刺激而产生的与本知识完全相反或根本对立的联想。如,在讲授《一夜的工作》一课时,采用对比联想: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没有想到一个国家的总理,他的办公室居然这么简单。对此,教师提出问题:知道这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谁曾经住过吗?学生通过事先查阅资料得出,这房子曾是摄政王载沣的宫殿。摄政王载沣是在皇帝未亲政以前代理皇帝处理一切朝政事务的,可以说,摄政王的权利要比当时的皇帝大,当时这房子里摆满了文物古玩,富丽堂皇。将摄政王载沣房子里的陈设和总理办公室的陈设作对比,能突出总理生活的简朴。这就是通过对比联想,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总理简朴的生活,可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只有通过联想,学生才能知疑善思,举一反三。这种不仅读懂书中的知识,而且还要获得书本之外的东西的阅读方法,才真正称得上是个性化的阅读。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