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勇
摘 要: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实验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70-01
只有不断地创新,人类才会有所发现,有所进步,而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教育的核心所在,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物理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课时教学目标出发,安排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实验来引入课题,有利于激发、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物理知识相联系的氛围中去,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这样不仅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也能发展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笔者在教学“浮力产生原因”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上课,笔者便提问:同学们,是不是所有浸入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乒乓球浸在水中一定会上浮吗?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定会上浮。笔者笑着说: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一脸茫然。接着笔者拿出一个漏斗,将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向漏斗里倒水,直至完全淹没乒乓球,乒乓球并没有受到浮力而上升。学生们惊奇地问:“这是为什么?”笔者指出:此时乒乓球不能上浮原因出在哪里?那就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去解决吧!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纷纷大胆地进行实验。学生凭借生活经验都认为乒乓球是一定能上浮的,但是教师所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情景却与学生所想象的不一样,教师以此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心理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浮力产生的原因作好心理上、兴趣上的准备和铺垫,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教材中属于验证性的实验较多,笔者尽可能把这类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比如力学中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原教材是先从理论导出,然后由实验验证。学生往往是生搬硬套,忽视对学生主体思维能力的激发,学生就在教师的设计下“理所应当”的验证了物理规律,而缺乏对规律深入理解。笔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先实验后推理,其具体步骤是:①观察物体自身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与动能的变化情况。学生均能回答出观察到的现象:重力势能减少了,但动能增加了;重力势能减少越多,动能就增加越多。②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重力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加量之间关系?③如何解决?要求学生作定量研究。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找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拟定实验步骤,然后由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下落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再合理外推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进一步归纳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3 增设实验提高探索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可适时地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由于设计性实验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是在一些特定前提下,要求学生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实验能力为出发点,独立设计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一种或几种可行的实验方案。这样的实验,由于对知识的深度要求不高,但对思维方法要求较高,所以它是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在九年级总复习——实验专题讲座中要求学生在没有量筒的前提下,设计出如何测出一杯牛奶的密度?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最后创造性设计出了灵活应用质量、重力、二力平衡、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等已有的知识和用弹簧秤测重力、视重等已掌握的实验技能的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巩固了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培养了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 发掘教材实验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实验中有不少探索性的潜在因素,需要学生们去创造发掘。从而培养学生的敢于探索创造的精神。比如光学中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材只要求验证成像的五条规律。笔者在教学中,除完成上述任务外,还要求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①将凸透镜的中央部分用不透明物遮着,能否成像?成什么像?为什么?②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用不透明物遮着,又能否成像?成什么像?为什么?这些问题一提出,学生讨论很热烈,各说不一:有的说中央有黑斑,有的说只有一半的像,有的说要成像……究竟谁正确呢?由学生自己做实验来回答,实验结果是要成像,但亮度降低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呢?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有关成像知识来解释。可见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在可能范围内加宽加深,发掘潜在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开展适当的课外小实验,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教材中有许多小实验,这些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有好处,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现提供了空间。例如,学了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后,就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用浮力计算物理密度的课外小实验。再如,学了组装电路后,可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和安装楼梯开关的实验。对于学生实验的结果无论成败都认真评阅,对典型作品,进行表扬、鼓励、展览等,这对学生的创造有很大的鼓舞,将使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创造欲望。又如把学生所写的“假如在无声的世界里”的小论文、自制弹簧、杆秤在实验室里展览,让学生亲自去设计小实验,亲自去完成,在活动实验中让学生体验创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研究教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让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协作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雷.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08).
[2] 关兆宏.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探析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