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拜读雷夫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深受启发,对此,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一谈我国基层教师的现状,提出自己一些思想观点,以便供大家讨论和学习。
关键词:现状 好老师 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66-02
纵观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改革已进入深化和扩展阶段,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的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充分,快乐,自由的发展。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文化水平,专业化水平,业务综合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现实和理想还是差距很大。在读了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让笔者受益匪浅,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对于我们教师有很大帮助的东西,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慢慢去挖掘和体会。俗话说,文化和教育是不分国界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霍巴特丛林小学教师雷夫.艾思奎斯的教育实录,真实记录了他在教育生活当中的事情,可以看做是一部教师必读之物。雷夫和他的学生生活在第56号教室,在这块小天地里,他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所取得成功来源于自己的坚守,无私,智慧,宽容,爱护。笔者认为,雷夫把爱浸透到教育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爱成就了他的学生;是爱成就了他的成功;是爱成就了他的伟大。然而,雷夫的伟大来源于他的坚守,执着,付出和一颗平常的心,雷夫的眼中只有学生,把学生放在了主动,自由发挥的学习地位,也是受到杜威的教育影响,生活及教育,在笔者看来,学生的自由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学生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不是教师的一直的命令,要求去开展教育教学任务。在我们现在的教师当中,需要读读雷夫的著作,来净化自己心灵,熏陶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1 教师需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要使其独树一帜
在教育改革大潮流当中,教师就会产生各种不适,接受各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就会产生水土不服,还是要要硬着头皮撑下去,也要去展示自己的花拳绣腿,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对于各种所谓名家的教学模式学习当中,只是学习到了其形式,没有学习到真正的教学内涵,也就所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没有真正的从课堂教学的本质出发,只是注重了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而没有把学生真正需要学习到的本位知识展现出来。教师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或者课外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去引领学生发展,当然,也要始终贯穿于课堂的教学当中,注重过程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常说:教学有法,当无定法,也许这样可以理解。
2 让学生爱上阅读,而不是一味去追求分数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雷夫在书中写到:如果孩子不能学着好好读书并且喜欢阅读,那么这个孩子在其他方面发现成功和幸福的机会就很低。回头看看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主要还是在分数和排名的漩涡当中徘徊,往往以题海战术去博得高分就是王道的应试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也许雷夫的做法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的余地。教师需要做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于文本对话,和书本知识交流。不能根据教师的个人意愿来设计孩子的发展,需要遵循孩子的发展顺序,长远来考虑,而不只是为了眼前的分数和所谓教师教学成果。需要教师多读书,带领孩子一起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3 教师学会倾听,让教育的脚步慢下来
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靠近,蹲下去打开心扉,和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才能进到学生内心世界,听到学生的真实想法,情感诉求。而现在的情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不自己的权利放到学生的肩上,更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把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有分享快乐和痛苦的机会,有表达意愿的需求的机会,这样才能大胆的和老师平等的对话,师生之间是和谐,宽容,轻松,民主的交往氛围。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迷失自我,从而也会助长教师的权利之心,因为事物的发展是相互的,两方面的。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疏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就会慢慢降低,形象也会扭曲,最后导致的结果师生之间的隔阂越宽,甚至无法弥补。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视。
4 学会爱他人,爱自己,培养善良的品质
教师要教会学生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让学生明白,爱和善良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学生将来出入社会起码的生存之道。对于学生的这些要求,教师本人必须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对教师的最低要求。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榜样和示范力量是非常大的,教师本人也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在学生的心目中失去威信。正如雷夫在书中说道:如果我希望他们仁慈和爱,就一定要让自己友善待人。教师本身就是以身作侧,而非言辞说教,任何一个能够善待他人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5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起
现在小学这样一种怪想仍然存在,把课堂看做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场所,把课堂老师填鸭式的教学内容看做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现在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多走出去,感受自然,体会生活。陶行知先生言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提倡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试问我们现在的学校在这样做吗?教师们只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没有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作文课上,老师就会布置这样的作文,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学生仅凭自己的想象力和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去写,当然写出的作文就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及其原因没有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亲近大自然,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需要老师去做的就是带学生出去走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的课程才会更加有意义,而不是让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6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永远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
我们常说的后进生,永远是老师的痛,事实并非如此。教师需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能创造奇迹。现在学校中有些教师把那些所谓的后进生看做班集体当中的害群之马,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是不屑一顾,导致的结果会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出现厌学和逃课的显现,有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关注度和期望值和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后进生,跟应该给与他们更多的爱和关照,鼓励,需要用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开设一些不同的科目,因材施教,用开小灶的方式为他们去补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爱和鼓励。我想,这样下去,后进生的称号就会去掉。
7 需要教师转变教师身份和教学观念,即所谓的做中学,学习即研究和探索
教师需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知识的传授而获得,而是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外的动手实践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所获得,把课堂教育不能简单认为是学生学习现成的知识,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合作,互助并且在实践和活动中进行,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的身份,需要教师转变教师身份和教学观念。
8 结语
雷夫说,做名好老师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的确如此,但是,教师是蜡烛,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一些称号来比喻老师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由得感到欣慰,因为,就笔者个人认为,雷夫能配得上这些称号。对于一名教师评价,不能简单的从学生的成绩来衡量,而是学生脸上的笑容和身心自由发展来衡量,让学生在愉快中合作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
作者简介:苏鹏举(1985-),男,甘肃庆阳人,喀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农村教育,双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