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词汇空缺现象

2016-05-14 15:11车婷婷黄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跨文化差异

车婷婷 黄芳

摘 要: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而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由于受各自民族文化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会出现词汇空缺现象,它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它留给不同语言民族的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扇窗口,但同时也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造成语用失误,甚至导致交际失败。研究词汇空缺现象,了解并掌握造成词汇空缺现象的原因,明白其内涵及类型,就可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减少障碍,从而使跨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 词汇空缺 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09-02

1 引言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从自身的文化角度出发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由于受各自文化的影响,会出现一种文化里所表达的意思在另一种文化里找不到对应的词,给跨文化交际带来误解和障碍。因此,在分析和比较语言所蕴含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时,首先应从词语着手。

空缺现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Hockett(1954)发现的,他在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模式中提出了“偶然的缺口”。到了70年代,对于空缺现象的讨论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兴趣,前苏联理论家Barhudalov(1975)在对比不同语言的词汇时,采用了 “无等值词汇”的术语,美国文化人类学家Hale(1975)在研究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语言颜色场时,发现该民族缺少其他民族所具有的基本颜色的名称,从而起用了“空白、间隙”的术语。到了80年代末,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空缺理论流派在论述话语及其民族文化特点时正式提出了“空缺”(vacancy)理论,至此,空缺理论应运而生了。

胡文仲认为,由于人类互相之间存在着文化、语言的共性,所以一般来说,各语言之间存在着相关的对等成分,“但又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等或契合的词。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称之为词汇空缺。”

2 词汇空缺原因

2.1 地理环境和生活经验差异导致的词汇空缺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深受地理环境和生活经历的影响,因此,语言都带有各民族生活的烙印。如汉语中的豆腐、饺子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在英美语言中是找不到对应词汇的。同样,英语中的一些反映他们独特文化个性的词汇在汉语言里也没有对等的词,如jeep、chocolate我们就只能按其读音翻译成吉普、巧克力。又如汉语中的“付诸东流”、“愚公移山”等带有强烈的中华民族地域色彩的词汇在英语中是找不到对应词的。同样,英语中的When Dover and Calais meets(比喻绝不可能的事。Dover多佛,英国港口;Calais加来,法国港口),carry coal to New castle(多此一举。New castle为英国产煤地)等带有英美地域色彩的习语在汉语中也没有完全对等的词。

2.2 社会风俗和民族习惯差异导致的词汇空缺

英汉两个民族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必然造成其社会成员在认识问题、观察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大凡兴土动工都要先看地形环境是否得“风”得“水”,然后再宜土,避凶地,即中国人常说的“风水宝地”。这就是古代相地术的所谓的“风水”。可是,西方文化中只有相面术,没有相地术。因此,“风水”一词在英语中是没有对应词的。

又如中国的“红白喜事”一词。中国人习惯把结婚、生孩子、做寿等喜庆之事称为“红喜”,把老人过世称为“白喜”。对于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的英美人来说,“红喜”并不费解,英语就称喜庆为“red-letter day”,但把上了年纪人的去世也当成一大“喜事”,这就令他们费解了。“白喜”一词在他们的语言里是没有的。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吉利,所以,按英美人的风俗举行婚礼时新娘总是穿白色婚纱,“a white day”在英语里是“吉日”的意思。

2.3 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差异导致的词汇空缺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与之相比,英美国家的发展史相对较短,因而在跨文化交际时也会出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产生词汇空缺现象。中国的社会结构重视血缘宗亲关系,有一套严格区分亲属间关系的称谓。亲属称谓既详细又具体,既表明辈分,又表明长幼,长幼顺序为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对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子女有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姨兄、姨弟、姨姐、姨妹等十二个称谓。而英语的亲属称谓则既简单又笼统,长幼都不分。如上述的十二个称谓在英语里则笼统称为“cousin”。在跨文化交流和翻译时往往使译者望词兴叹,找不到恰当的对应词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在称谓上的这些差异造成了语言转换过程中的词汇空缺现象,给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

2.4 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差异导致词汇空缺

不同民族对于同一事物或现象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民族认知心理。如在西方人的眼中,龙是凶恶的象征。在西方神话中,龙能够从口中喷烟吐火,是很凶残的怪物,因此,在《圣经》中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称作“the great dragon”;英语里的“dragon lady”不是“龙女”而是“母老虎”或“母夜叉”的意思。而在中国人的眼里,龙是吉祥的神物,更是尊严的化身。中国人也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龙的形象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汉语里有许多带有“龙”字的成语,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如:望子成龙、乘龙快婿等。

3 词汇空缺的类型

依据产生空缺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将空缺词汇分为四大类:实物名词,文学典故,宗教传说,哲学文化等。这种分类是否科学,还有待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3.1 实物名词

汉语中表示中国特有的传统食品“馒头、粽子”等词若被直译成英语,准会让英美人摸不着头脑,也许直接用汉语拼音(加注释)更妥当;在英语中.以white meat和red meat为例,前者包括一些颜色较浅(尤其是煮熟后较淡)的肉,如猪肉和家禽肉;后者是指一些颜然较深的肉,如牛肉和羊肉,但这并不是它们的确切含义。

3.2 文学典故

汉语文学典故多出自《水浒》《三国演义》等历史名著和小说。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智多星”、“岳母刺字”等等人物典故,对没有汉语功底的西方人来说,一定是一头雾水。同样,“夏洛克”、“罗密欧”等来自英语文学典故,在西方妇孺皆知的人物,我们大多摸不着头脑。

3.3 宗教传说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汉文化深受佛教、儒教、道家的影响,于是产生了有宗教特色的词汇,“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英语国家里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许多典故传说来自基督教,大多与《圣经》有关。

3.4 哲学文化

中医中“阴”、“阳”、“穴位”、“经络”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词在英语里却无法找到与其相对应的词,由于太过玄妙,即使借助词典的解释,西方人仍然难以理解这类词的真正内涵。

4 结语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民族文化、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跨文化交际是两种文化的对比与交融,交际中的词汇空缺会影响人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做出不准确的判断和选择,给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英汉两种语言其词汇的文化内涵都极为丰富,语言之间的共性是广泛存在的,但是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和结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传统习惯和思想方法。而词汇空缺现象的研究,正是在对不同语言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社会风俗、思维方式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正确客观地认识和恰当地处理词汇空缺现象能使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解和借鉴他国文化,也更有利于我们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魅力,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27-428.

[2]贾玉新.美国跨文化教学研究[J].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87.

[3]田仙枝 & 杨进学.从跨文化言语交际角度看“词汇空缺”现象[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55-57.

[4]Kramsch C. Language and Cultur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Lyons J. 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作者简介:车婷婷,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黄芳,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差异
相似与差异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收入性别歧视的职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