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兵
摘 要:人类社会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进程中,在政治上的现代化则主要表现在民主化和法制化,要培养现代社会中的合格公民,对学生进行法制化教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当下我们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当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法制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生心中。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法制教育;渗透
对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很有必要,通过学习法律,能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学好了法律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知道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受保护权,受教育权,继承权等权利,但却不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法律素养的现代人。学习法律知识的途径是很多的,下面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法制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
(一)合理挖掘历史教材上的法制内容。高中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可以联系到法制的内容很多,只要教师细心研究,就不难发现。例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1982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学土地改革运动时,可指导学生学习1999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因此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历史课程的特点,对学生因势利导,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掌握法制内容,使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统一,相互融合。
(二)合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法制观念。“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还应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法制氛围,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例如,教学民主法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向学生提问:“文化大革命期间,法制受到了怎样的践踏?”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已经被破坏殆尽,导致社会各个方面的混乱。再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新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会取得巨大的成就呢?”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找到原因:“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深刻认识到,要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明白,只有法制健全,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发展。由此联系到在学习生活中只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才能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三)合理开展历史活动增强法治意识。基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教材上的知识点,组织形式多样的历史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例如,教学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东京审判》,影片记录了二战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反法西斯战胜国一方,针对日本法西斯在东亚尤其是中国的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进行的正义审判。观看后,教师强调影片当中的律师梅汝璈是如何捍卫国家权利的,“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使学生意识到,维护国家利益要采取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报复行为。爱国也要运用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渗透法制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要生搬硬套。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渗透法制教育的任务,把一些教材上体现不出的法制内容也强加给学生,违反了历史教材和法制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最终出现了“两张皮式”、“穿靴戴帽”的情况,使法制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支离破碎,牵强附会。教师应依据教材上的法制内容,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领,使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密合交融、浑然一体。
(二)不要脱离现实生活。有些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的时候,把一些枯燥乏味,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法律条文列举出来,让学生逐条背诵,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较好的掌握法律知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大错特错的,教师应该联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件,结合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感受到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法,从而更好的掌握法律知识。
(三)不要半途而废。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江泽民同志强调,“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有些教师在学校大力宣传法制教育时,就注意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一旦过了这个阶段,教师就淡薄了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教师应持之以恒的渗透法制教学,长期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只要教师努力钻研教材,领悟法律要旨,精心设计,合理穿插,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加以渗透,并持之以恒,就能够使他们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掌握法制内容,增强法治意识,最终成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