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学的途径

2016-05-14 08:39陈华鹏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咨询室儿童心理心理健康

陈华鹏

[摘 要]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监管与爱护,其在人格形成、心理发展、人性成长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文章就发挥家校合作功能,探索出对学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从中培养留守儿童积极、阳光、自信、向上的心理品质。学校应侧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作用,及时提供心理疏解平台,以弥补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之爱的缺憾。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提速,奔广奔苏浙务工人员不断增多,我国农村留下了近4000万儿童独自或由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的监管下生活学习。这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跟父母分离,从小缺乏父爱母爱,独自面对生活与学习,因此造成了心理发育不完善,人格不健全。而在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直接影响其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也给整个社会带来各种问题与困惑。学校应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关爱与呵护,以健全他们的心智,完善他们的人格,使其阳光快乐地成长。

一、发挥心理咨询的主阵地作用

留守儿童身心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极不稳定,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由于自身的阅历和知识的局限,造成他们各种苦恼和困惑,加上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烦恼和苦闷无处倾述,从而引发留守儿童心理成长障碍。因此,学校应该侧重关注关爱这部分孩子的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给留守儿童的心理疏解提供平台,以弥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之爱的缺憾。其一要加强学校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定期进行教师心理辅导培训,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素质和素养,掌握心理辅导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疏导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让留守儿童心理有问题时有人可倾诉,有地方可宣泄,有困难可解决;其二要规范建设学校心理咨询室,不要让心理咨询室成为“虚门面”“高门坎”,而是要将心理咨询室布置适合留守儿童,体现体贴温暖,让心理咨询室成为留守学生的温馨家园,成为留守儿童心灵的港湾,真真实实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其三要切实加强心理咨询教师值守制,不要让心理咨询室门前冷落,心灵信箱灰尘满布,杜绝值班辅导教师坐在咨询室天天与报纸、茶杯对话,一方面是心理咨询无事可做,另一方面是学生心理问题重重,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安排亲情接触课,扫除留守儿童心理的阴霾,教师随时洞察学生心理与有心理疾障的学生经常交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他们树立起稳定、健康和积极奋发的正常心态。

二、建立教学与心理教育相贯通长效机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教育机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贵州师范大学的张页教授在2008年主持进行的《通过系统干预手段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实效性研究》,对50名留守儿童开展为期一年的系统式干预,从被试儿童,教师,家长和班级同学几个层面,通过团体咨询、个别咨询、教师参与式培训、班级主题活动和对家长辅导等多种干预方式进行系统干预。结果显示,应用系统干预理念和技术对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的。学校教师要密切关注这一群体,充分发挥在教学课堂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买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对留守学生进行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学会快乐生活的心理教育;在教学《窗前的气球》时,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互帮互爱,交真心朋友,做会爱知爱懂爱的阳光心理教育……其实,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除了语文课程还有很多课程都是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的好教材。如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对留守儿童进行爱社会、爱父母、交朋友、做人真诚、做事积极等心理辅导教育的课文教材比比皆是;在科学课程中可以培养留守学生自己动手、爱自己、认知社会的心理教育;在美术音乐课程中对留守儿童进行爱美、发现美、赞美美、向往美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在课堂中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如“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一样,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

三、发挥“影子辐射”作用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现象仍会长期存在。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多数时间还是在学校度过的,为此,学校和教师要勇于担当起对这部分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的义务,要花更多些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和关爱这部分孩子。在学校中应多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相关活动。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等内容丰富、简便易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开展“生活自理能手”“雏鹰争章”“我自主我快乐”“看谁进步快”评选活动,开展“与黑网吧告别”“安全在我心中”“做文明学生”等活动。通过活动,让留守学生跟普通学生一起享受快乐,一起成长,使其感受温暖,使留守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快乐,在活动中收获。

四、发挥社会参与功能

留守儿童是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留守儿童,全社会应该共同参与,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同学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所以,全社会都应该为留守儿童营建起幸福的家园。学校通过家校合作方式,形成教师主导、家长配合参与的心理辅导长效机制,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障碍排除,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此,学构要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为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志愿代理家长,跟留守儿童接对子,让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同样得到关爱。代理家长通过给留守儿童写一封亲情书信,来次“真情告白”,拉近与留守学生的距离,同时引导留守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为家庭、班集体、学校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让留守儿童拥有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心理。因此,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受到同样的关爱,把健康成长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五、建立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机制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把孩子寄养在亲朋好友家里或交付给年迈的长辈照看,而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特殊的未成年人弱势群体。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障碍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话题,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通过家校合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障碍显得尤为重要。现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留守学生与其家长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一是建立留守学生家长QQ和微信群,利用不同的时机,让学生有机会跟其家长直接对话、面对面交流,肯定留守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鼓励留守儿童的每一小步的好的改变,持续开展“笑脸行动”。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按要求做到“三个一”,即每半年开展一次家访,帮助其家庭解决困难,指导委托监护人加强和改进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每三个月与留守儿童父母通一次电话,通报孩子的情况和教育管理孩子的方法,并征询意见;每一个月与留守儿童开展一次活动,开展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帮扶。关爱人员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加强留守儿童节假日管护,确保留守儿童安全快乐地度过节假日。每所学校都开通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和教师要努力探索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让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严慈相济,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促使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咨询室儿童心理心理健康
火爆的在线咨询室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