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深度融合的探索

2016-05-14 10:39王永平赵瑛王仕禹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探索融合

王永平 赵瑛 王仕禹

[摘 要] 课堂教学目前仍是学校中主要的学习手段,移动学习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通过课堂讲授模块化、建设移动学习平台、多媒体互动、学习者行为分析反馈等手段将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动态立体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 课堂教学;移动学习;融合;探索

一、课堂教学现状

1.融入信息化的混合学习模式

近年来,面对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信息化学习方式,形成区别于以往单纯讲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即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供课下利用信息设备进行网络辅助学习的方式。其中翻转课堂、慕课、教育大数据是当前主要的辅助学习手段,这些信息化学习方式对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深化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混合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随着信息化手段的逐步普及,国内的课堂教学在讲授、板书、PPT演示、提问等手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建立信息化学习环境,主要是以教学网站的形式出现。这种做法的特点是丰富了学习者课外学习的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教学理念上信息化学习一直被定位是辅助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和信息化学习之间处于一种静态的关系,即通过网络环境将教学资源加以简单展现,供学习者课下学习,使得课堂教学和信息化学习之间缺乏深入的联系,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及时反馈问题的动态效果;第二是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慕课等),忽视了先进教学方式推广需要的基础条件,目前各种信息化学习方式都具备在线开放的优势与特点,对网络教学环境的要求很高,而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还普遍缺乏稳定的网络化环境的支持。此外,翻转课堂、慕课等往往是在高中或大学阶段开展试验,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实施,但在小学阶段并不适宜,由于学生年龄还小,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以及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够强,翻转课堂在小学阶段难以实施,许多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都曾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

二、构建动态立体式新型教学模式

1.梳理当前先进教学方式的特点,形成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认真分析流行的教学模式特点,挖掘符合国情的教学方法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构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的思路不动摇,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融合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通过进行深层次的课堂教学改革,紧密围绕着学生的需求开展工作,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深度融合,同时重视教师的讲授和启发、引导作用;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主动权,形成 “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新思想和新型的师生关系。

确立深化课堂教学方式的思想,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多媒体互动、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等方式,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反馈,同时提高了学生课下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延展,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沉浸感”和“参与感”,多手段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重视发挥个性化学习工具和手段的作用,认清当前学生认知规律的变化和特点,结合当前移动电子终端快速发展的现状,提供移动学习平台客户端,学生不仅可在课堂使用,在校园内的其他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快速地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通过该平台进行学习,可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采用知识单元粒度细化(知识单元内容细化为知识点)、视频互动等符合学生特点的手段,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信息收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智能决策、智能实施与智能评价。

综上所述,在借鉴和学习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深度开展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2.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目标

针对当前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方式死板等突出问题,确立了加强课堂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重能力促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教学思想;通过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深度融合的动态立体化学习,将课堂集中学习,线上、线下学习和课前、课后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相互融合,以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系统学习、统一规划、网络互动”的教学目标,突破传统的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探索课堂讲授+课上、课下信息化+学习信息反馈的模式;梳理教学内容,将章节内容形成有针对性和独立性的知识碎片,随着教学活动的进展,实现相对完整的模块知识学习,同时将信息化学习引入课堂,多形式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研究,实现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达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大胆探索的目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水平的目标。

3.注重能适应信息化学习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特点之一是共享性,即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随意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和学生除了课堂教学过程外,往往还会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课程资源,以期获得参考或帮助。但实际存在的问题是网络上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数量巨大,其中知识无法得到有效表达,而且存在大量的异构语义信息,这都给用户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带来困难。所以要重视研究如何获取Web中海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即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资源进行智能采集与整合,建设能适应信息化学习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共享程度和使用效果,促进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为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种新颖的建设思路。

在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深度融合的探索过程中,将建设能适应信息化学习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重要环节。例如,将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梳理分解为多个知识点,逐一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现,这种教学资源形式的变化符合当前信息化学习的认知规律,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称之为微视频。

然而由于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知识点组合等情况均有较大差异,要想在多个学科中推行这种教学模式,并且要力争做到“常态化”所需要的微视频的数量是巨大的,这是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国内解决大规模优质教学资源研制、开发与共享是一个短期内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深度融合的探索过程中要根据相应的课程内容,对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进行具体分析,积极稳妥地进行组织实施。

4.改变教师教育行为和理念

近年来,教师教学行为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成为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育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水平测试TIMSS和学习者视角研究LPS两项大型数学课堂录像研究项目在国际上引起重大反响。Maja Bruckmann and Reinders Duit等学者对课堂结构、实验活动、课堂交互及学生活动等进行编码,从课的结构以及课堂中实验活动的角度,探讨了其对教师培训的意义。德国学者Hans E. Fischer、Knut Neumann的研究显示,录像分析的编码可重复利用到不同研究问题中,提供大量关于不同水平的课堂交互的信息。因此,要重视依据教育学原理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师自身行为(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师生交互行为、教学方法采用行为、教学媒体运用行为等教学行为进行科学分类,用信息技术对各类别因子进行编码;采集教学视频录像,运用人体行为特征抽取与分析方法以及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智能推理等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智能分析与评价,为规范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科学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支持。

目前,流行的学习方式包括课前的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这两部分。其中,在线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其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仍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启发、帮助;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围绕作业、实验中的问题或教师提出的某个专题进行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探究;显然,要把这两部分的教学都开展好,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从国内来看,传统教学强调“师道尊严”“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监控、讲授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总体表现是“重教轻学”;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树立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国外的传统观念是“重学轻教”,为建构主义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广泛流行奠定了基础。

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深度融合旨在将上述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形成立体化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其教学过程仍为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两部分;其中在线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并未忽视教师的启发、帮助与引导;课堂教学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也非常关注学生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交流来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内化,即要把这两部分的教学都开展好。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求教师应该树立的教育思想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这需要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转变和更新,才能与“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相统一。

5.实施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深度融合

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构建三步骤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深度融合的探索;三步骤包括课堂讲授内容预处理、移动学习进入课堂、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和动态监测等;其中,课堂讲授内容预处理是指根据大纲要求梳理知识点,将章节内容碎片化,形成微视频为代表的形式,使得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限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5~10分钟),以便和移动平台中的模块相对应,知识点之间可穿插提问、练习等;移动学习进入课堂是指针对目前移动设备大量普及的现状,建立移动学习平台,提倡课堂信息化学习,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信息化设备,在信息化学习中突出移动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和动态监测是指依靠移动学习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收集和分析,形成实时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教学效果,解决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三步骤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从上述结构中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深度融合的具体方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摆正课堂教学和信息化学习的关系,将课堂教学与信息化学习融为一个整体,不分主、辅,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把课堂教学由章节方式改变为模块化,实现知识单元粒度细化,与信息化学习方式相统一。第二,重视课堂信息化学习。针对目前移动设备大量普及的现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重视移动技术的作用,在信息化学习中突出移动特色,建立移动学习平台。第三,依靠移动学习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收集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生成相应的反馈信息,用这些反馈信息进一步指导和修正现有的教学工作,及时发现和调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形成一种动态的、实时的教学监测机制,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化辅助学习的良好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在对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准备要充实、细致,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第二是行为分析综合评价指标要有针对性,反馈信息分类要准确,使其更加智能、快捷、合理;第三是认真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知识单元粒度细化划分合理。

三、重视移动学习环境的建设

1.移动学习平台结构

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深度融合的重要一环是移动学习环境的建设,通过合理安排移动学习平台的内容、利用移动创新技术、融入智慧化特色,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合理安排移动学习内容是指建立与课堂讲授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多种方式展现教学资源,突出碎片化特点;创新技术和智慧特色是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为快速收集和处理数据奠定基础,在获得相应数据后,平台可自动按照预先设置好的规则对学习者的行为进行拆分、梳理、关联,提炼出需要的数据,并予以反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移动学习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

2.学习行为的深度分析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心理学理论的结合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要重视将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学习行为收集和数据挖掘等手段,对学生学习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智能化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热点(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对课堂学习心理与行为进行智能分析;多媒体技术在传统课堂中的使用,会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产生影响。而通过网络学习心理与行为智能分析技术可获取学习者在由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中,开展的自主学习行为,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网络技术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与学习心理产生影响,通过分析学生在网络中的学习心理与行为特点,以期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因此,在移动学习平台建设过程中,学习行为的深度分析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学习行为深度分析是指通过收集学习者在移动学习平台的表现,利用平台中建立的数据分析功能加以解析,其过程分为前期准备和后期处理两部分。前期准备也称学习行为获取,要确立好获取什么;后期处理也称学习行为分析,要解决的是怎么分析。随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多种形式的反馈数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反馈数据,快速、较为直观地了解学习者当前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者存在的问题和收获以及教师自身授课时存在的不足,以此为根据及时地对教学内容安排和方式进行修正和调整,形成动态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及时准确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3.新型互动学习方式

互动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利用当前流行的多媒体互动技术在移动学习平台中展现新型的互动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的文本问答形式的基础上,打破信息交互形式的限制,提供多媒体互动方式,使其过程变得更加简便、灵活,即在互动环节中加入对图片和视频的支持,学习者能够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描述,而教师也能够给予更加清晰的讲解,大幅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平台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炼,并将提炼结果归类反馈;新型互动学习方式更好地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相吻合,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丰富了知识内化的过程。

与此同时,针对当前移动设备终端多样性的现状,通过开发移动客户端保证平台平稳的运行。

4.延伸学习空间和时间

移动学习平台使得学习者不仅可在课堂使用,还可在校园内的其他任何地方方便、快速地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通过该平台进行学习,延伸了学习空间,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信息化学习在进行教学资源可视化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内容安排,在对应的视频中加入问题,使得学习者在观看的同时,会不时地弹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强化了学习者观看视频的效率,也延伸了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史静寰.走向质量治理——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6,(2):37-41.

[2]肖薇薇.对“慕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4,(8):19-21.

[3]高荣国.教育的广义技术观解析[J].教育探索,2015,(12):139-142.

[4]张应强.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18-20.

[5]穆岚,齐春林.协同教学——教师实习新模式探微[J].教育探索,2015,(12):132-135.

[6]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责任编辑 蓝光喜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探索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