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灵瑛
【摘 要】《小鸟,小鸟》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唱歌曲,是电影《苗苗》的插曲。这首歌曲是一首6/8拍的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描写了小鸟在蓝天下自由自在飞翔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对大自然、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这样的歌曲,与初中生朝气蓬勃的年龄特征,自由飞翔的个性非常的吻合,对于陶冶学生健康愉悦、积极向上的情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学导用;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片段一
1.课件展示
初步感知歌曲(自主探究)1.用手指划分乐句,2.了解歌曲的节拍,3.体验歌曲的速度,4.感受歌曲演唱的情绪,5.伴随音乐律动。
师:请一位同学来解答一下这几个问题。生:这首歌是6/8拍的,速度是中速稍快,情绪是欢快的。师:很好,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分为几个乐句呢?生:四个。师:第一乐句到哪里?生:到“飞翔”。师:到“自由的飞翔”,很好,大家写上“1”。那第二乐句呢?生:从“在田野”到“歌唱”。师:好的,大家写上“2”,第三乐句呢?生:(稍有犹豫)……师:“啦啦啦”是吧?接下来剩下的就是……生:第四乐句!师:那歌曲的节拍是什么?生:6/8拍。师:速度呢?生:中速稍快。师:歌曲的情绪呢生:活泼。师:还有呢?生:欢快。
2.案例分析与反思
这是一个初步感知歌曲的教学片段。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于后边的教学环节中掌握歌曲的节奏,准确的演唱歌曲。这个环节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课后反思:这些内容需不需要这样详尽的由老师来明确,既然说让学生自主探究,可否让学生来展示?而在引导明确这些问题时,教师的是否讲得过多?从细节来说,学生在面对问题的犹豫也许表明学生的在思考,老师急于给予答案,剥夺了学生思考的过程,显然是传统教学满堂灌的老毛病老习惯在作祟。由此,我感觉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老师的角色的转换是何其的重要,又是何其的困难。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是课堂的组织者,是知识的讲解者、传授者,传统课堂中,知识的学习的单向的。而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传授者,还应该是促进者、引导者,更应该是合作者、反思者。课堂中,师生是平等的合作关系,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知识的学习是双向的。在新课改理念下,在“学导用”模式的课堂中,理想化的教师角色应该担当这样一些任务:①提出任务或提出问题,以启发、吸引和鼓励学生思考;②细心倾听学生的见解;③要求学生用口头或书面方式去区分和鉴别同学们的见解;④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把学生的见解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表述,以形成概念;⑤决定何时提供信息,何时阐明问题,何时把问题模式化,何时给予启发,何时让学生自己克服困难;⑥决定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广度;⑦观察个别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
二、案例描述:片段二
1.歌曲教唱之后
师: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自主学唱,熟悉歌曲,尝试去表现歌曲。生:(小组小声练唱,教师巡视,指点)(三分钟后)师:好的,各个小组在学唱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生:第三个乐句难唱。师:(教唱第三个乐句,纠正错误)接下来,我们把整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生:(在老师的伴奏下完整演唱整首《小鸟啊,小鸟》)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首歌曲,那么课后大家可以对歌曲进行创编,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活动形式:(课件展示)活动一:为歌曲设计简短的配乐朗诵。活动二:为歌曲设计合适的演唱形式。活动三:为歌曲设计简单的音乐图型谱。活动四:为歌曲设计美观的环保画报。活动五:舞台属于我们——跨组综合才艺展示。师:最后,我们请班长来总结一下这堂课,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迷惑。生:(总结)。
2.案例分析与反思
整堂课将歌曲完整的教完,从学生的演唱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可是上完课反思,觉得有些遗憾的是,学生展示似乎稍显不充分。在教学过程中,对节奏的难点突破花费的时间似乎多了一些,可以再紧凑一些。而让学生自主学唱之后,如果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展示,个别或者小组的展示,来体现自主学习的成果,也许是更好的安排。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将歌曲创编结合起来进行展示,这样,课堂的气氛也许会更活跃,教学效果也会更加直观。
每一次社会变革都免不了伴随迷惘与阵痛,课程改革也是如此。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倡导下,本人积极投身于“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实践之中。在践行“学导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的困惑。有时感觉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从传统课型向“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挑战自我的过程。过去的许多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过去的许多习惯在不自主的起作用,需要我们去克服。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反思,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到那时,我们就能走出混沌,回归秩序,重新拓开一片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