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霞
【关键词】 学生差异;分层;训练;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8—0034—01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这句话恰到好处地说明了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千差万别的。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
一、了解差异,合理分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中、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优秀生可以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后进生也可以尽其所能,这样优秀生可以“吃好、吃饱”,而后进生可以“吃得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划分小组时,需要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并在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内的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基础、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分组,使得班级小组间基本上是相似的,均衡的。在编排座位时,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鼓励他们个性能更好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尊重差异、分层指导
1. 重视能力、预习分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如果在预习时不分层次,统一要求,势必影响学生的自学兴趣,这样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预习时可根据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态度的不同,分层布置预习要求。
2. 个性体验、设问分层。设计问题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谓设计问题分层,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既要照顾差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学生起点,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在设计问题时要有意识地分层。这样,就能把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协调起来,就能形成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智能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的局面。
3. 因势利导、提问分层。问题的设计既然已经分了层,老师在提问时就要注意分层实施,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触及,都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提问中,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也要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
4. 启发思维、辅导分层。个别辅导,是语文分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层次上得到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我们要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入手,利用学生练习时间,耐心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恢复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逐步克服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逐步形成学习自觉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体现差异、分层作业
为了在教学里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学生作业要分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前都是统一布置作业,千人一面,评价标准划一。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合理、简单的“区域划分”。每次布置作业时,给予不同的作业题,不同的完成要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对少部分学生来说,能完成作业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样,杜绝了以前后进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学生不用整天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愁眉苦脸了。分层作业,树立了学生的自信,成绩稳步提升。而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四、承认差异、分层评价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现在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分层评价重在多元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全班学生,避免一刀切,力求理性化,有坡度,有可比性,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尺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评价,对他们自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促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的计划,也体现了“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