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2016-05-14 02:55张志博
未来英才 2016年8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

张志博

摘要: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节中所要传递的生物学重要概念和一般概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概念的传递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基本观点。

关键词:初中生物;废物的排出;重要概念

一、梳理知识,绘制概念图

受传统教学方法制约,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往往削平学生的思维梯度,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仍然习惯于用讲述的方式直接给出定义,直接进入抽象概括阶段,致使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缺乏真正的理解与思考。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方式不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生物学学习方法,培养其生物学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本节的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有清晰的思路,要思考本节的重要概念是什么?一般概念是什么?重要概念与学生原有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区别教材中的概念与事实,再列出相关的概念,区分其中的重要概念和下位的一般概念,然后梳理知识,绘制出本节课的概念图。

1、区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本节课的概念性知识包括:①泌尿系统的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②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③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④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⑤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其中②为一般概念,①④⑤为本节的重要概念,③为生物学基本观点。

2、绘制概念图。概念图能揭示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其层级关系。通过辨析本节课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并明确重要概念、一般概念及生物学观点,绘制出“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概念图,构建本节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将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这些概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有经验,按照一定的次序逐层展开,用具体事实作为铺垫来帮助学生构建概念。

二、自主构建概念

明确本节课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关系后,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具体、形象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基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建立概念、理解概念。

1、设疑导入。“大家都知道在你们的身体里有许多的细胞,这些细胞的生活一定需要物质和能量。有机物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由循环系统运输到细胞。氧气通过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到达细胞。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会产生废物。这些废物如何排出体外呢?”通过多媒体展示下图进行设疑导入,引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教学。

2、围绕教学主线,构建概念。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如,生命的物质性、生物的整体性、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进化等观点,对事实性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可以应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来分析解决错综复杂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本节课将围绕“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这一教学主线,逐一展开各个概念的教学。①排泄概念的教学。学生在“排泄”这一概念的教学前普遍存在着前科学概念。学生对于“排泄”这一概念存在错误的理解源于没有掌握其概念的内涵。因此,可通过提问让学生说出哪些物质的排出人体属于排泄。再引出排泄的概念,并指出“食物残渣”不被吸收进入细胞,不是细胞的代谢产物,其排出不属于排泄。②“泌尿系统的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的概念教学,首先展示“泌尿系统示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的关系和功能。通过展示“肾脏形态示意图”,比较与肾脏相连的三条管道(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中液体成分的不同,初步得出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由此自然而然提出问题:“肾脏具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紧扣主线展开教学。再展示“肾脏内血管造影图”“肾脏纵剖图”,使学生明白肾脏内有丰富的血管,有大量的血液流经肾脏。通过比较肾脏皮质和髓质颜色和质地,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知道尿液在肾脏的什么部位产生。再抛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实质图”“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肾实质图”引出“肾单位”。“通过肾单位模式图”与“肺泡结构示意图”和“小肠绒毛结构示意图”的比较突出体现“肾单位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至此向学生呈现了以下的事实性知识: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由肾单位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③“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的概念教学。这一概念的构建从导入开始,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废物的排除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来完成。到最后讲述婴儿常尿床,成人却能随意控制排尿这一实例,再体现出“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由此,进一步完善概念。

3、拓展概念,应用概念。“学以致用”是教学目标之一。生物学教学要能向社会和生活实践延伸,拉近学生的“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距离。本节课中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后,进一步通过思考、讨论题检测学生对概念的应用情况。如针对前面所学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4、板演提升,促进形成学科观点。围绕教学主线,精心设计板书。板书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形成概念体系的过程,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
浅议如何应用初中生物课后练习题提高课堂效率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