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插嘴对语文课堂的影响

2016-05-14 05:25胡如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语文课堂

胡如

内容摘要:学生“课堂插嘴”是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显露。由于学生的插嘴具有不可预设性,当教师面对学生的插嘴时,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通过“课堂插嘴”的现状分析,“课堂插嘴”的调查与反思,提出了倾听、等待等课堂插嘴的有效对策,允许学生“插嘴”,鼓励学生“插嘴”,使之生成鲜活有效的资源。

关键词:学生课堂插嘴 语文课堂 生成性资源

一.“课堂插嘴”的现状分析

“课堂插嘴”,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是很多老师发出的感慨。插嘴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在他人说话未终时突然说话。”由此,很多人认为,插嘴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课堂插嘴”的几种表现

A.自我表现型。这类学生总喜欢在课堂上表现,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赏识,他们的思维反应特别敏捷,可往往没有养成举手的好习惯,想到答案就马上回答出来,也就是课堂插嘴——“老师,我知道,我知道。”

B.有感而发型。这类学生想要插嘴,都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懂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是我们预设的内容,所以如果他们不提,我们就不会去解决它,因而课堂上出现了插嘴的现象——“老师我有问题要提”。

C.调侃型。以调侃的口气而插嘴的学生,这类的学生是最让老师烦心的,他们大都是胆大妄为,不守规矩,学习成绩又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性格又外露的人,我们讲什么内容,总有几个学生会在课堂上插嘴——“这谁不会啊”。

二.“课堂插嘴”的调查与反思

为了更好的弄清楚插嘴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或是老师的影响有多大,为制定可实施策略提供依据,笔者选择本校四(1)、四(2)70位学生以及10位语文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小学语文课堂插嘴(学生)问卷调查

1.上语文课时,你有插嘴过吗?

①有 ②偶尔 ③没有

2.你有想过插嘴会给老师和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吗?

①有 ②没有 ③不知道

3.你之所以插嘴是因为什么?

①想表现自己 ②有感而发 ③不知道原因

4你对同学在语文课上插嘴是什么态度?

①这是种不文明的表现,反对

②只要他回答正确,插嘴也无所谓

小学语文课堂插嘴(老师)问卷调查

1.你的课堂上有学生插嘴吗?

①有 ②没有 ③偶尔有

2.你觉得学生在语文课上插嘴好吗?

①好 ②不好 ③不觉得好也不觉得坏

3.有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插嘴了,你是怎么处理的?

①批评 ②不理睬 ③看情况再定

4.事后,你有没有思考过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插嘴?

①有 ②没有 ③偶尔

调查结果和分析:

1.学生对课堂插嘴的态度:上语文课时,你有插嘴过吗?有:64%,偶尔:22%。没有:14%。你有想过插嘴会给老师和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吗?有:11%,没有:70%,不知道:19%。你之所以插嘴是因为什么?想表现自己:54%,有感而发:31%,不知道原因:15%。你对同学在语文课上插嘴什么态度?这是种不文明的表现:53%,只要他回答正确,插嘴也无所谓:47%。

反思: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课堂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他们的心里总认为问题答对了,就可以,没有去思考这样插嘴是对是错,显然这种现象不是简单的制止就可以解决的,在教师方面,“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面对自己无法预测的学生众多的想法——插嘴的出现,教师还有什么理由批评学生呢?而是应该正确的引导才对。

三.“课堂插嘴”的有效对策

针对学生“课堂插嘴”现象,采取有效的对策,不仅可以稳定课堂纪律,还可以不挫伤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一:

刚上课,我导入课题《草船借箭》,问:“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生1:“谁用草船借箭?”生2:“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借呢?”突然,一个学生喊道:“明明是偷嘛。”一语惊出,所有的学生都议论纷纷,“是那,诸葛亮这么做,怎么会是借?”“趁人不备,拿别人的东西不是偷嘛!”“不对,不对,该是借,曹操疑心那么重,是他自愿射箭的。”原本安静的教室顿时成了一个争辩的大会场。看着这个“闹哄哄”的课堂,我心里不禁一阵欣喜:看来,孩子们不仅能读出问题,而且能勇敢地提出问题。只是,在“借箭与偷箭”这一问题的看法上,大家有了分歧。该怎么解决“借箭与偷箭”的问题呢?是“告知”还是将“球”抛给学生?我选择了耐心“等待”,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辨错、改错,使错误在探究中得到修正。

我们要打破陈规,允许学生“插嘴”,鼓励学生“插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处于和谐的交融状态,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瓯海三垟三小)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语文课堂
英语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及运用解析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挖掘资源,提高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