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仕丹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培养音乐鉴赏能力。主要介绍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指导聆听,唱奏实践以及启发联想的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 审美素养 聆听 唱奏 联想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57
当前社会建设需要综合发展的全面型人才,而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学校总是用数学、语文等主要课程把原来设定的音乐课给占用了,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都有可能学习不到音乐知识,更无法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当积极运用音乐课堂,使学生在不断的音乐熏陶中,主动鉴赏、感知音乐之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接下来,笔者将从指导聆听、唱奏实践、启发联想这三个方面入手,谈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一、指导聆听,感知“美”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音乐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聆听来获得,在静静的聆听中感知音乐呈现出的美的风景、美的情感,进而体会通过音乐所表达出的“美”。而一贯的教学方法,无非是教师直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以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音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乐理的感知会大大下降,对于音乐本身“美”的感知也会大打折扣。
比如,笔者在讲解人教版高中音乐《月光奏鸣曲》这一曲目时,先让学生放下书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首曲子,感受乐曲中的主题。学生通过仔细聆听,听出了《月光奏鸣曲》中慢板的表达方式,贝多芬通过慢板的速度成功表达出了音乐内部的主题变化。此外,这首曲目在非常饱满的和声基础上,凸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灵活多变的转调方式,有效地改善了以往曲目中遇到固定音形就必须停顿的演奏陋习。学生在静静的聆听中,深切地感知到了《月光奏鸣曲》的流畅、创新以及浪漫之美。
通过引导学生静静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乐所使用的乐器,仔细体悟不同乐器本身发音的不同,进而感悟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之美。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引导学生静心聆听音乐,让学生在不断的聆听当中,学习乐理知识,提升鉴赏能力。
二、唱奏实践,体验“美”
学生学习音乐之后,检查他们课堂学习成果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演唱,通过演唱不仅能检查学生对乐理等知识的获得情况,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并检验出他们在音乐中唱奏的实际能力,为后续音乐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当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唱奏体验,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音乐之美。
比如,笔者在讲解人教版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这一曲目时,简单地为学生讲解了这首曲目的背景,即抗日战争时期,以黄河为背景来歌颂中华人民顽强的斗争精神。但是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赏析的话,学生还不足以体会这首歌曲背后蕴含的强大力量,于是,笔者要求学生跟着学唱这首曲目。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之后,再结合这首曲目的创作背景,便理解了这首曲目的深层含义。此外,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合唱这首曲目,合唱过程中,这首曲目浑厚的历史背景很快地呈现了出来。
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于课堂上学习的歌曲进行唱奏练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让学生唱奏课堂所学知识,教师也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就会变得顺利很多。
三、启发联想,发散“美”
音乐之美,不仅在于它的语言美、旋律美,还在于音乐的旋律与歌词背后蕴含的深层情感之美。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只是让学生去聆听音乐、唱奏音乐,还应该让学生根据旋律静静地去体悟音乐的意蕴之美,进而提升鉴赏能力。
比如,笔者在讲解人教版高中音乐《珊瑚舞(鱼美人选段)》这一曲目时,不只要求学生单纯地聆听音乐,还要求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结合“鱼美人”这一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而自己正畅游于这样美丽的世界当中,身边是五颜六色的小鱼儿,随着海水飘荡,海底的水藻也翩翩起舞,天空中太阳的光芒也在层层的折射中撒向了自己,自己就像是一条灵巧的鱼儿,自由自在地畅游在海水当中……
通过让学生根据歌曲中所表达出的意象之美,再结合歌曲旋律不同的风格,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无穷无尽的想象中,发散“美”的思维。
由此可见,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聆听、唱奏和想象歌曲,进而体悟歌曲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在此基础上,逐渐提升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和音乐素养。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