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沉霞
[摘 要]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有效的指导下开展阅读训练,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氛围下学习,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主要就如何开展高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几点策略,旨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18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交流,而学习语文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自主、合作和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利用科学方法开展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文本的教学思想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知识并不是完全依靠教师传授而获得的,更多的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获取。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取知识,从而保证阅读能力的提升,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好自己的引导者作用,引导学生去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保证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阅读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阅读情境,利用其播放声音的功能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这样能够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的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开展鼓励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潜能
学生学习需要信心的支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鼓励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信心,保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应该抓住合适的时机,对于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从而保证其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对于朗读情感到位,发音标准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努力构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权,才能够使其思想得到更好的放松。例如,在阅读《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加强对于文章的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畅谈自己的梦想。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由于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共享学习资源,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其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共同研究文章,增强理解。例如,在阅读鲁迅的《拿来主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究,通过了解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以了解其写作的风格,从而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究,逐渐完善知识链条
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能够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能够使学生脑中的知识链条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例如,在阅读苏轼的《赤壁赋》的时候,可以联系他的其他作品,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新课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准确定位,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从而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学生阅读水平,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