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远
摘要:以西部地区的陇西县为例,分析了该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了县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提出了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景区城市、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厕所革命等措施,以促进县域旅游发展,提高旅游综合带动能力,让更多民众从旅游发展中受惠。
关键词:全域旅游;县域旅游;陇西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20903
1 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且游客多以自助游为主,故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的需求。这就要求旅游业必须从景点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而对全域旅游的理解不能仅认为是某一个地区的地域之游,它应该是一个很广泛的含义,既指地区地域旅游,也包括县际间的县域旅游,即把某一县域内的旅游资源通过一定的旅游支撑系统和保障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条特色的“黄金产业链条”。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达地区旅游业要有所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也不可无所作为。
2 全域旅游及县域旅游发展
2.1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养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2.2 县域旅游发展
县域旅游就是把整个县域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县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从行政管理层次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西部县域旅游在我国整个县域旅游体系乃至整个全域旅游体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共有2861个行政县,其中西部占897个,占全国的31%;全国县域国土面积896万km2,占全国县域内国土面积的59%,全国县域人口总量达9.35亿人,西部县域人口总数2.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3%。大力发展县域旅游对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有效发展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 陇西县域旅游发展现状
3.1 陇西县旅游发展的区域基础
陇西县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地区东部,渭河上游,东与通渭县相接,西与渭源县相邻,南与漳县、武山县毗连,北与安定区接壤。截至2013年,全域辐员面积2408 km2,总人口51.3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约7.83万人。陇西县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陇海铁路纵贯南北,成为连接兰州、定西、天水、临夏、陇南等市、州的交通枢纽,连霍高速——天定高速段在陇西县内有4个出口,316国道、209省道穿境而过,通车里程121.27 km,境内文峰镇素有 “旱码头”之称,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发展县域旅游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3.2 陇西县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3.2.1 旅游资源丰富,资源整合度低
位于南安巷内的李家龙宫(李氏祠堂)始建于唐初,为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周围旅游资源还有:陇西县博物馆、地处渭河北,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保昌楼;陇西华盛影视城(古莱坞)等景点。县城西南处的省级3A级旅游景区——仁寿山森林公园,海拔2057 m,著名景点有道教三清殿、佛教十方寺等。位于文峰镇,始建于清道光17年(1837年)的文峰塔,是底座直径4 m,高34 m的七级八角楼阁式实心砖塔。李贺墓等众多景点零散分布,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导致各旅游景点关联度低,旅游业的发展依然停留在单个景点的游览上。
3.2.2 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通达度低
县内旅游景点除华盛影视城外(主要指华盛欢乐世界),其他的均未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区、游客投诉中心。未设置或错误设置旅游线路图、指示牌等指示性标志。旅游厕所数量、质量不达标或设施陈旧、景区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依然严重。旅游饭店、星级酒店标准未能按实际需要设置,与国内同行业、同标准相比,价格过高,服务质量过低。县内路面规划过窄、景区可进入性差、景区停车场狭小或节假日被商业化占用。导致游客进得来,出不去,吃不上,睡不好。
3.2.3 门票制度不合理,景区餐饮不完善
陇西的旅游景点除华盛影视城外其余均不收取门票,而影视城(主要指华盛欢乐世界)实行门票“通票”制度,且门票昂贵(成人票180元/人),使得很多游客望而止步,这极大地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景区餐饮业主要以临时摊位为主,食品安全隐患大,食品监管难度高。
3.2.4 市场庞大,营销力度不够
陇西县总人口51.32万人,城市人口约7.83万人,且毗邻省会城市兰州,定西市、渭源县、通渭县、漳县、武山县等,市场潜力庞大,但由于缺乏旅游产品市场营销或市场营销力度不够,使很多景点长期处于“只问其景,不知其貌”的尴尬境地。
3.2.5 产业结构偏于传统,产业发展亟待转型
201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7亿元,较2011年增加5.78亿元,同比增长14.0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4亿元、18.96亿元和18.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19.7%和12.6%;201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 亿元,同比增长 12.2% ;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14.3 亿元、20.5 亿元和 22.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7% 、16.6%和 10.6% ;201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37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4.04亿元、14.27亿元和24.06亿元(图1)。其中,2012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2.1∶33.4∶45.2,产业结构为 “二、三、一”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有所提高,第二产业大幅增长,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图2)。
4 陇西县域旅游发展新思路
4.1 整合旅游资源,把城市当景点打造
整合华盛影视城、李家龙宫、保昌楼为“环渭河旅游景区”,整合仁寿山森林公园、文峰塔为“仁寿—塔坪山风景区”,通过渭水风情街、古襄武邑小吃街、南大街特色小吃城等将“环渭河旅游景区”、“仁寿—塔坪山风景区”、钟鼓楼联接起来,由点到面,形成陇西县域旅游的“金色三角形”,打造“景区陇西”这样一个大的“县域城市风景区”,拓展和延伸旅游功能。
4.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赢厕所革命仗
拓宽河浦大桥,修筑渭河北至保昌楼的阶梯形通道,加强景区地下地面停车场、自驾车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做到能进的来,也要能散得开。要明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实施。完善景区指示性标志建设,加大力度设立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投诉中心、休息区等基础设施。按照景区面积、可容纳游客数比例等设立专项资金恢复或重新建设旅游星级厕所、完善厕所内部设施设备,打赢旅游厕所革命仗。
4.3 改革门票制度,统筹规划景区餐饮服务点
改革华盛影视城(主要指欢乐世界)原来的“通票制度”为各项欢乐体验“单项收费制度”,满足各个群体的消费需求,使游客既要想进,也要进得去,更要能消费得起。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发展,把游客手中用来旅游的可支配收入分配在县域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在可设餐饮点的景区内部或临近区域统筹规划固定餐饮店,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合理价格,加强餐饮市场监管力度,把问题食品、宰客欺客现象消灭在萌芽中。
4.4 发挥资源特色,加强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这就决定了一个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同样,文化的传承性更好地保护了旅游资源的特色。陇西李氏文化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愣寺藏传佛教文化被誉为“甘肃四大文化”,作为联结全球李氏宗亲的纽带——李家龙宫、仁寿山陇西堂则更决定了其在宣传李氏文化上的无法替代性,就是该区域内最大的特色。因此,可以继续扩大“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节”的活动范围和内容,通过对周边市县进行旅游意向调查,定期举行特色旅游推介会。
4.5 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县域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市场的变化,这不仅是旅游企业的机会,也将推动行业更健康发展。通过旅游产品的供给侧改革,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陇西县内约有43.49万人的非城市人口,约7.83万人的城市人口,县域旅游改革既要兼顾城市化人们的返璞归真心理,也要注重乡镇旅游者追求城市化享受心理,更要尊重周边游客的求异心理。大众旅游时代,旅行社、旅游服务人员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旅行社、导游行业的建设,提高旅游目的地接待能力,积极探索“互联网+导游”、“互联网+旅游酒店”、“互联网+旅行社”等线上旅游服务模式,进行信息推送,方便服务周边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服务业,它已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县域旅游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03-04.
[2]徐小佶,韦信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李小三,徐 鸣.关于县域经济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0(3).
[4]张陇堂.甘肃景区门票不涨价的背后[N].中国旅游报,2012-05-16.
[5]刘 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90~91.
[6]肖利群.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研究:以辽宁省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7]吴 晨,李东和,汪 燕.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休宁县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8):764~766.
[8]张金梅.基于资源特色的云南省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